我特別推崇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理念, 家長要做的, 就是善於捕捉並合理利用生活中的教育契機, 助力孩子健康成長。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海姆·G·吉諾特有一句名言“不要僅僅成為父母, 要成為身為父母的人”, 足以讓每一名家長從中獲取有益的啟示。
一天晚上, 3歲的兒子洗完澡, 徑直脫鞋到床上躺著。 我提醒他:“兒子, 你這樣容易著涼。 ”“著什麼涼!”看得出, 他有些不耐煩。 其實他心裡很清楚我的提醒是出於對他的關心, 但處於叛逆期的他, 還是忍不住要抵觸, 於是來了這麼一句“反唇相譏”, 明顯充滿“敵意”。
Advertisiment
基於此, 我迅速回復道:“著涼的著和招來大野狼的招不是同一個zhao。 ”語速很快, 立即引得兒子哈哈大笑, 並且洋洋得意地重複了我的話:“著涼的著和招來大野狼的招不是同一個zhao。 ”在對語言運用頗為敏感的兒子看來, 這樣的表達非常有意思, 他立即把注意力集中於此,
Advertisiment
有時候孩子就是這樣, 生氣對於他們而言, 來得快, 去得也快。 家長要做的就是接納他們的負面情緒, 學會合理地化解。 我情急之下的一句幽默不但化解了孩子的負面情緒, 也在不經意之間培養了孩子對於語言的好感。
當然, 這樣做也有弊端, 那就是家長片面以孩子為中心, 老想著怎麼去接納孩子的情緒, 注重孩子健康心理的培育, 造成孩子對自己言行的對與錯缺乏足夠的認知和辨別能力。 所以, 同樣面對孩子洗澡後肚子上未搭毛巾毯的行為, 除了以上的應對方法, 有時我還會針對叛逆期的兒子做如下委婉表達:“兒子, 你知道嗎?躺著睡覺不搭被子的話, 肚子很容易著涼。
Advertisiment
過了一會兒, 妻子示意兒子趴在床上, 準備給他做保健按摩, 這大約需要七八分鐘的時間。 這對於一個剛滿3周歲的孩子而言, 很有些難度。 於是妻子現編了一則簡單的童話, 並且兒子就是故事的主人公——魔法師。 但此時正“遭受”背部保健之“苦”的兒子並不買帳, 他只對自己被冠以魔法師的稱謂感興趣。 他口中大喊:“爸爸, 我是魔法師了。 ”我馬上來到臥室, “呵, 你是魔法師啊。 兒子, 你知道嗎?所有的小朋友都渴望自己能夠成為魔法師, 但並不是每一個小朋友都有機會能夠成為魔法師。 ”鑒於兒子對語言運用的敏感性, 我故意將句式搞得複雜些, 借此操練他的語言表達。 小傢伙也不負我望,
Advertisiment
兒童的語言發育真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寶藏, 蘊藏了許多的可能性。 於是我繼續說道:“只有那些幸運的小朋友才有可能成為魔法師。 ”“爸爸, 我幸運。 ”小傢伙應聲答道。 從傾聽、理解到順利作答, 環環相扣, 絲毫無誤, 只是一瞬間的事兒, 孩子語言運用的潛能真的是無限的!
正是由於在不經意之間, 不放過許多類似“洗澡之後”這樣的生活教育契機, 兒子的語言表達越來越好, 我們的親子關係也越來越和諧。 這一切, 正是得益于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理念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