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庭育兒:愛孩子原來的樣子

“別人和你打招呼, 你怎麼不理人家。 給你說過多少次了, 你為什麼如此膽小, 不敢和人說話”。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 我變得如此的嘮叨。

為了克服孩子的膽怯心理, 改變膽小的現狀。 我每天給孩子佈置了一項特殊的作業, 每天和班上的10個同學交流, 每天放學的時候要和小朋友一起說話出來。

10多天過去了, 孩子似乎難以達到我的要求。 孩子唯一要求的是, 不讓我去接他, 而讓家裡的老人去接。

孩子的反抗也引起我的重視。 都說孩子是父母的鏡子, 是父母的複製品。 孩子的膽小的性格特點和我們家人的遺傳基因等不無關係。

Advertisiment
可是, 深諳其中道理的我卻希望奇跡能在小孩身上發生。

其實, 接納不了孩子的膽小等弊端, 這是我們做家長的不願意正視和接納自己不完美的特點導致的。 一個不敢接受自己不完美弊端的父母, 許是內心充滿焦慮和不安的, 許是內心不快樂的。 一個不快樂的父母似乎很難培養出快樂的孩子的。

其實,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自己。 不讓孩子做自己, 是父母不敢做自己的最真切的反應。 也許, 我們的孩子內向、膽小, 但是內向孩子也有更具恒心與毅力的優勢, 為什麼要把孩子朝著一個不可能改變的方向改變呢?強制改變的結果除了徒增家長和孩子的困惑之外, 別無其他結果。

所以, 很多時候,

Advertisiment
當我看到孩子在我的指責下和別人怯生生地交流時, 我渾身又感到十分的不自在。 記得一位作者說過, 當一個不會拍馬屁的人, 某一天心血來潮給領導拍馬屁時, 你會發現, 這其實對領導也是一種傷害。

臺灣著名繪本作家幾米在《我的錯都是大人的錯》中, 曾借孩子的口說出這樣的話:“我知道我不是一個完美的小孩, 但你們從來也不是完美的父母, 所以我們必須互相容忍, 辛苦堅強地活下去。 當我變得和你期待的不一樣時, 請愛我原來的樣子, 疼我原來的樣子, 讚美我原來的樣子。 ”

是呀, 愛孩子原來的樣子, 這一簡單的道理, 我們卻常常忽略。 今天, 我們似乎應該明白, 孩子的不完美原因也在我們做父母。 只有我們不斷向完美接近,

Advertisiment
我們的孩子才能向完美接近。 在向完美接近的途中, 不要簡單苛責孩子的不是。 要知道, 孩子原來的樣子其實更多其可愛之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