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庭育兒:我用運動訓練兒子的性格

在眾多運動中, 兒子偏愛足球, 自少與爸爸一起觀看英超賽事, 討論各球員表現, 預測賽果。 為增加他對足球的興趣, 我和丈夫特地帶他去大球場看球賽, 讓他感受現場氣氛。 世界盃期間跟他一起觀看准決賽和總決賽, 為擁護的球隊呐喊歡呼, 一家人瘋一個晚上。

香港政府在推動體育方面, 投放了不少資源, 舉辦了一系列共30項的體育培訓計畫, 分為10歲以下的“幼苗”和11歲以上的“青苗”計畫, 從小培訓運動員。 兒子8歲時參加了“幼苗足球培訓班”, 學習基本功, 成為他主要課外活動, 此外, 兒子亦加入一間私人會所的週末足球班。

Advertisiment

踢足球講求群體合作精神, 與隊友培養默契, 明白成功必須經過有恒心的苦練, 不能奢望一步登天;輸了比賽, 知恥近乎勇, 發揮奮鬥精神, 增加EQ競爭力;教練軍令如山, 學會絕對服從;地獄式訓練磨煉意志;出賽前自己換球靴球衣, 不會染上太子病、公主病。 做球員還要有靈敏的觸覺, 看准機會組織攻勢, 判斷力要高, 在電光火石間要決定將球交給哪位隊友勝算較高, 何時應大腳踢出界解困, 會得進攻, 也要懂得防守。

在職場, 跟不少年輕人共事過, 發覺他們普遍欠缺耐性, 不甘於從低做起, 卻有勇無謀, 服從性不足, 與同事難磨合, 容易發脾氣, 時間觀念薄弱, 逃避責任, 不懂獨立處事, 愛面子, 害怕失敗, 輕易放棄。

Advertisiment
當中有我初出道的影子, 因此吃過不少苦頭, 從中醒悟過來, 希望兒子通過運動, 得到體育精神的感召, 少犯這些錯, 減少走冤枉路的機會。

除了足球, 我還要求兒子學習游泳, 每星期上兩節游泳課, 由教練單對單訓練, 每次都要他跟自己的成績比賽, 一次要比一次好, 達到了自己的最快時間便要保持。

足球鍛煉團結精神, 集訓過程中可與隊友切磋研究比拼。 習泳, 一個人面對教練, 在水中拼命遊, 沒有旁人的壓力, 等於沒有鞭策, 過程孤單苦悶, 全憑自己咬緊牙關地遊, 是毅力、韌性的鍛煉。

踢球賽, 狀態欠佳, 可倚賴隊友補位, 自己射龍門失准, 隊友可補中, 就算表現不如人意, 但若球隊勝出, 也可分享球隊的勝利。 泳賽不同,

Advertisiment
完全個人表現, 要贏全憑實力, 輸了不可委過於人, 自負盈虧, 榮辱全屬個人。

在社會工作, 過的是群體生活, 不可做獨家村, 單打獨鬥, 跟踢足球一樣, 盯人、單擋、將球傳左還是傳右、組織攻勢, 講究默契, 同時本身要有出色球技, 那就要靠自己不斷提升, 但球技如何了得, 也要靠隊友合拍才能踢出一場精彩的球賽。

兒子低調內斂害羞的性格完全反映在他選打的位置, 他不做前鋒, 他踢後衛, 因他身形較同齡孩子高, 他更有意守龍門。 因為視運動為訓練性格的方法, 以他排隊會任由別人插隊、越排越後的忍讓性格, 如果踢球也是踢後衛或守龍門, 只守不攻, 每每被動, 性格會更偏向內斂, 我更希望借足球訓練他更主動更進取, 以平衡性格。

Advertisiment

伴隨兒子練球, 是每星期的一大樂事, 兒子不喜歡我站得太近看他練習, 因為其他家長認得我, 他不想因為我而成為焦點, 我就樂得站得遠遠的, 不用與圍在場邊的家長交談, 靜靜看他熱身、學帶球、射門、傳球等基本技巧, 是每個星期給腦袋沉澱的時間。

兒子八九歲初去集訓時, 與我並肩而行, 有說有笑。 十歲時, 他走得稍快, 在我前面兩個身位。 每長大一歲, 他就走得更快更前, 與我的距離越拉越遠, 甚至扮作陌路人, 不會跟我交談或有眼神接觸, 他怕被人發現還要媽媽管接管送, 會被嘲“裙腳仔”(粵語俚語, 意指長不大的孩子)。 其實其他同齡學員的家長, 甚至爸爸媽媽齊出動在場邊侍候集訓的兒子, 小息時急不可待拿著水和毛巾沖向兒子替他們抹汗奉水,

Advertisiment
偏就兒子不許我獻殷勤, 他會一個人走到場邊去自顧自喝水擦汗。

理性地欣慰他表現獨立, 感性地感到失落。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