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庭育兒:當婆婆和媽媽相遇後

如果說夫妻倆從互不相識到結婚生子是一種奇妙的緣分, 那麼因為子女的組合而變成親家的兩家人更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奇妙關係, 尤其是婆婆媽媽。 兩位習慣了在家裡嘮嘮叨叨、永遠有操不完的心的家庭“煮”婦, 各自有著一套打理家室的理念, 不管是照顧月子時候的你、還是兩家人相約聚會的時候, 婆婆媽媽相遇後一定會有故事發生, 相互“嫌棄”、彼此不滿, 或者是表面客氣、內心早已“開戰”……夾在中間的你如何是好?

Tinker11:婆婆媽媽“開戰”, 幫理不幫親

行政助理 兒子2歲

媽媽有點專制, 什麼事情都要聽她的,

Advertisiment
而婆婆比較溫和, 做事情能有商有量。 在我坐月子的時候, 她們聚到一起, 相處免不了有摩擦, 我一般都是向著婆婆, 因為婆婆年紀比我媽大, 我覺得應該多包容一點, 而且平時與婆婆相處的機會不多, 沒必要因為一些瑣碎的事讓彼此不愉快, 所以于情於理我都覺得要站在婆婆這一邊!所以, 有時候會聽到我媽背地裡說:“真是嫁出去的姑娘, 潑出去的水, 現在胳膊肘都向外拐了!”

Mahongzhi:出現問題, 各找各媽

全職媽媽 女兒1歲半

因為我有個弟弟, 所以媽媽能理解婆婆, 我婆婆也不是愛計較的人, 但是平常總有些愛管閒事的人給我婆婆出主意, 婆婆又沒什麼主見, 聽信了別人的挑撥, 這樣就容易引發矛盾。 出現問題時, 我有什麼想法就跟老公說,

Advertisiment
讓老公跟婆婆談, 畢竟我是兒媳婦, 老公是兒子, 兒子跟媽媽談話, 說深說淺婆婆都不會放在心上。 而我媽媽那邊就由我去處理, 每次經過我的勸說, 媽媽就什麼怨言都沒有了, 她是個心比較寬的人, 所以我覺得矛盾並不難處理。

自強自立:婆婆和媽媽, 誰更科學聽誰的

個體 兒子2歲

對於餵養孩子, 婆婆和媽媽各持己見, 婆婆覺得孩子吃母乳不如喝奶粉, 媽媽的想法恰恰相反, 認為一定要讓寶寶吃母乳, 於是想盡各種辦法給我催奶。 坐月子的時候, 婆婆讓我多吃煮雞蛋、肉, 還有麵食;而媽媽覺得我要多吃青菜……

不管婆婆媽媽怎麼說, 我只相信科學, 所以經常看書、上網查看育兒類知識。 我堅持母乳餵養,

Advertisiment
因為這樣做對孩子有好處。 所以, 對於婆婆、媽媽的意見分歧, 我通常都是客觀對待, 誰的意見是科學的, 我就聽誰的, 當然我不會反駁任何人, 因為她們的出發點都是好的。

琳琅:婆婆媽媽會面, 提前打“預防針”

全職媽媽 女兒7歲

俗話說“距離產生美”, 雙方父母近距離接觸, 難免有矛盾。 所以在婆婆、媽媽見面前, 我會打“預防針”, 提前做好媽媽的思想工作, 讓媽媽做出一些讓步, 沒必要逞口頭之快, 婆婆要是說什麼, 只管聽著, 只要沒有影響到我和老公之間的關係都無妨, 一些生活的小事, 比如做的飯菜鹹了還是淡了、吃完飯誰洗碗、衣服該誰洗、孩子的作業誰輔導等, 這些小事沒必要斤斤計較。

婆婆的脾氣秉性一時拿捏不准, 可自己媽媽自己還是瞭解的,

Advertisiment
這些道理早早和媽媽說好, 做好準備工作, 對於緩解婆婆媽媽之間的“戰爭”還是有效果的!

在婆婆媽媽中編織幸福

保護和關愛下成長起來的孩子, 在離開父母羽翼、組建小家的一刹那, 父母就以高度的警覺時刻關心著在這場婚姻關係中, 我的孩子是否能夠穩站上風。 婆婆和媽媽雖然被明確劃分到“夫妻小家”的界限之外, 但是一直關注著孩子的最新動態, 隨時準備“上前線”!

生活中的瑣事這麼多, 磕磕絆絆在所難免, 如果婆婆和媽媽因為一些原因不可避免地要在一起度過一段“美好時光”, 考驗我們的除了彼此的生活習慣、文化背景、溝通方式等方面的差異, 更多的是兩個女人之間彼此調和的能力,

Advertisiment
當我們自己也抱著一些負面情緒和偏見, 衝突必然會產生。

常見的認知偏差有哪些, 如何化解呢?

1、總抱著“媽媽肯定為我好, 婆婆一心幫著兒子說話”的觀點, 所以不管婆婆說什麼, 都會認為對方是不懷真心的, 永遠都要先維護自己的媽。

對策:偏愛自己身上掉下的肉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如果試圖扭轉對方的思維, 那就是無用功。 可以改變的是我們的偏見, 不能一味否決婆婆所有的建議, 或者認為親媽說的就是對。 如果能夠從婆婆和媽媽的話語中剝離出那些正確的、對家庭經營有好處的建議, 而忽視那些帶有情緒性的評判, 我們就能獲得有價值的、總結自多年生活經驗的“老人言”。

2、婆婆和媽媽互不相讓, 每天上演爭奪戰, 兩位都是長輩,不知如何是好。

對策:孝順老人很重要,但是保護家庭同等重要!如果婆婆和媽媽之間的爭鬥真正上升到了影響夫妻感情的地步,這並不是一個在“老公”和“親媽”之間二選一的選擇題,而應該和老公攜手找個機會,一起坐下來,和二老聊聊你對於家庭的看法、規劃,讓她們明白,婚姻生活講究的不是公平,而是夫妻在情感和生活上的彼此扶持、共同經營,她們爭奪的那些東西並不是你們需要的,而且會給生活帶來更多的麻煩。

當然,談完了不要忘記私下裡安慰兩位媽媽,“各找各媽”或者“交叉進行”都可以,最重要的是起到對二老心理安撫的功效。

3、對於具體的事情,選擇“幫理不幫親”,認為這是公平的處理方法,但從情感的角度出發,有可能會傷到一方的心。

對策:其實,關鍵在於我們的表達方式,有些人會直接接受或者否定一方的方法,這樣就要掂量一下兩位媽媽的心理承受能力了。而有些人處理起來委婉一些,儘量避免傷害兩方,畢竟作為老人,還是全身心為兒女好,要理解他們的一片心。一定要讓兩位老人知道,不管是接受哪一方,都已經感受到對方對自己的愛與呵護。當老人體會到孩子感恩的心,相信他們會接受女兒或兒媳的行為。

兩位都是長輩,不知如何是好。

對策:孝順老人很重要,但是保護家庭同等重要!如果婆婆和媽媽之間的爭鬥真正上升到了影響夫妻感情的地步,這並不是一個在“老公”和“親媽”之間二選一的選擇題,而應該和老公攜手找個機會,一起坐下來,和二老聊聊你對於家庭的看法、規劃,讓她們明白,婚姻生活講究的不是公平,而是夫妻在情感和生活上的彼此扶持、共同經營,她們爭奪的那些東西並不是你們需要的,而且會給生活帶來更多的麻煩。

當然,談完了不要忘記私下裡安慰兩位媽媽,“各找各媽”或者“交叉進行”都可以,最重要的是起到對二老心理安撫的功效。

3、對於具體的事情,選擇“幫理不幫親”,認為這是公平的處理方法,但從情感的角度出發,有可能會傷到一方的心。

對策:其實,關鍵在於我們的表達方式,有些人會直接接受或者否定一方的方法,這樣就要掂量一下兩位媽媽的心理承受能力了。而有些人處理起來委婉一些,儘量避免傷害兩方,畢竟作為老人,還是全身心為兒女好,要理解他們的一片心。一定要讓兩位老人知道,不管是接受哪一方,都已經感受到對方對自己的愛與呵護。當老人體會到孩子感恩的心,相信他們會接受女兒或兒媳的行為。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