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庭關係中特殊的感情☆禁☆色彩

父母子女之間, 是血緣關係, 是相依為命的親骨肉。 這種特殊關係形成的特殊感情, 和同志、師生、親友關係的感情是不同的。 因此, 在家庭教育中, 總是和骨肉感情、親子之愛交織在一起。 這也和學校教育的師生感情, 社會教育的同志感情有所不同。

骨肉情深, 父母對子女的成長必然會關懷備至, 體貼入微。 在今天, 實行計劃生育, 提倡少生、優生, 讓每一個幼兒都能成才, 對子女的教育, 就更會周到細緻。 有些父母, 為了使孩子品學兼優, 除了嚴格認真地進行思想教育以外, 還對孩子各門功課的課文, 自己先一一揣摸,

Advertisiment
以便對孩子的學習進行檢查輔導。 有的父母, 本來不懂得中文拼音和外語, 為了輔導孩子, 也以極大的毅力從頭學起。 這種在家庭裡邊教邊學, 在教中學, 教學相長的做法, 是一種很好的家庭學風, 不但對孩子的成長極為有利, 而且也能使父母本身的文化水準不斷提高。

愛子心切, 認真教育, 是大好事。 但是, 感情☆禁☆色彩過濃, 也會以感情代替理智, 不容易客觀地全面地對待問題。 如果解決得不好, 就容易戴著骨肉感情的有色眼鏡看問題, 走向兩個極端。 一是溺愛嬌縱。 “兒子總是自己的好”, 不容易發現或不大願意正視子女的弱點和缺點, 不能正確處理, 嚴格要求。 孩子和別人有了矛盾, 總是偏袒自己的孩子, 指責別人;孩子學習缺乏毅力,

Advertisiment
成績不好, 就不問青紅皂白地埋怨學校, 責怪教師。 孩子不願從事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 也總是感到孩子太小, 不讓他做, 就是孩子能在生活上自理了, 也甘願當孩子的忠實“老僕”, 讓孩子當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少爺”。 有的甚至把子女的不足或缺點, 看成是優點。 這樣的感情, 決不能說是培育幼苗, 而是損害幼苗, 把“扶正祛邪”變成揚邪壓正, 愛變成了害。

另一個極端, 是由溺愛轉化為怒和恨, 其表現方式是簡單粗暴的打和罵。 望子成龍, 一旦不能如願, 就認為子女不爭氣, 辜負了自己的心血, 對子女冷嘲熱諷, 硬逼重壓, 甚至打罵, 這在升不進名牌中學, 或考大學落榜時最易發生。 有的人甚至迷信“不打不成才”,

Advertisiment
“棍棒底下出孝子”, 認為子女是自己的, 這是自己的“家法”, “權力”。 在多子女的家庭中, 常會出現這種情況。 還有一種最壞的情況, 是父母自己不順心, 遷怒於子女, 尋機在子女身上發洩。 這種封建的教育方式, 孩子還小時, 會造成性格古怪, 大了以後, 就會反抗, 造成兩代人感情破裂, 家庭不和。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