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 代表活力、信心、樂觀。 希望我們的孩子做一個陽光男孩/女孩嗎?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 孩子性格塑造最關鍵的就是在於孩童時期的家庭教育。 50%的兒童精神障礙問題來自家庭, 甚至成人的精神問題都可追溯到兒童期的家庭問題。 所以, 兒童時期是培養健康心理的黃金時代。 家庭, 是當之無愧的, 為孩子傾灑陽光的地方。 下面一些家庭教育的原則, 需要父母時時警醒。
一、尊重孩子, 放棄對孩子的所有權
阿康, 兩歲就認識了1000多個漢字, 13歲上大學, 17歲攻讀碩士。 但這一切, 卻是伴隨著阿康媽媽的理想。
Advertisiment
過分關愛, 期望過高, 是催生孩子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 這其中原因的根源在於, 父母將孩子當作自己的產業, 常常將自己的夢想或未完成的理想放在子女身上。 作為父母, 首先要尊重孩子, 因為孩子並不是你的私有財產。 父母需要做的是, 去瞭解他, 幫助他, 為他們提供一個適合他們自己的, 全面的成長空間。
二、無條件接納孩子
“你看, 人家隔壁小明多好, 這次又得了第一名!”“只要你考試得了前三名, 我就獎勵你一台電腦。 ”“爸爸小時候可不象你這樣。
Advertisiment
“孩子, 你是獨一無二的。 無論你做得如何, 無論你是什麼樣, 爸爸媽媽都永遠愛你!”――這是作父母的需要從平時的一言一行中, 時時向孩子表達的情感。 從小不被父母無條件接納的孩子, 會使孩子沒有安全感, 容易產生焦慮、強迫、抑鬱等各種心理狀況。
三、給孩子時間, 進入孩子的世界
“我根本不知道他在想什麼?”這是在日常心理門診接待中最常聽到家長說的一句話。 現代的父母好象都很忙碌。 孩子小時候交給爺爺奶奶或保姆帶, 孩子上學了就推給學校, 或者是乾脆讓孩子上寄學校, 美其名曰: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Advertisiment
瞭解孩子, 最有效,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給孩子時間, 陪孩子一起長大。 具體地講, 父母中一方每天至少應有15-30分鐘的親子時間。 在這一段時間裡, 與孩子相處, 進行有效交流:講故事、做遊戲、談心聊天等等。 只有做父母的真正進入孩子的世界, 及時瞭解他們的心理活動, 才能有效地引導和幫助孩子。
四、為孩子立界限, 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即將畢業的某大學生參加公務員應聘, 因體檢不合格被取消錄取資格後, 竟用尖刀行刺有關部門的工作人員。 該例子的背後最根本的原因之一, 同樣也是造成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要原因, 就是:他們沒有學會對自己,
Advertisiment
從小為孩子立界限, 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是做父母非常重要的功課。 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和特點, 分清什麼是孩子職責範圍內中應該做的。 然後放手讓孩子去做, 並讓孩子承擔相應的後果。 説明孩子從小認識到他的生活是他的問題, 而不是父母的問題, 培養孩子成為一個負責任的人。
五、 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成功”, 充斥著我們社會每一個角落, 我們的社會是以成功為導向的。 孩子們終日感到成功是一種無法逃避的壓力。 但是, 所有這一切壓力中, 最大的影響來自父母。
“什麼是成功?”,
Advertisiment
最後, 要想讓家庭, 真正成為為孩子心靈傾灑陽光的地方, 父母的婚姻穩定, 家庭的和諧, 是必不可缺少的。 只有在健康的家庭氛圍內實施上面的教育原則, 才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