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教中怎樣提高父母的威信

 教育孩子一定要選最佳的時機

農民種田要抓住農時, 戰爭要抓住戰機, 教育孩子也一樣, 一定要選擇最佳機會。 同樣的教育, 若時機選的不一樣, 其效果是大有區別的。 比如說電影《牧馬人》中的主人李秀芝, 在愛人落實政策時補發了大筆工資, 他們天真而幼稚的兒子說:“呀, 這麼多錢, 長大了我也當右派!”, 影片的主人公就抓住這一時機不放, 教育兒子說:“錢要靠自己的雙手掙來。 花的才有意思, 不是自己掙來的一個也不要!”話雖不多, 但體現了勞動婦女的自強、勤勞的高貴品質, 同時也抓住了教育孩子的最佳“火候”。

Advertisiment
這樣的“火候”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隨時都可以找到, 教育孩子一定要抓住這種最佳時機。

教育孩子一定要講究“機智”和藝術相結合

當孩子與父母提出的要求發生“頂牛”的時候, 應採取迂回的辦法。 轉移注意力, 藝術而又巧妙的處理, 這樣可以待他的情緒穩定時, 再進行教育, 比如你帶孩子去百貨大樓的兒童玩具店參觀時, 本來想讓他開闊眼界, 可他見到上百元的兒童車非買不可, 不給他買的原因有二點, 一是家裡的一台舊的, 第二是今天沒有帶那麼多錢, 但他又哭鬧不止, 圍觀的人也很多, 你被他鬧的滿頭大汗, 在無法離開百貨大樓的情況下, 你忽然想起了轉移注意力的辦法, 說:“昨天我聽你老師說你在幼稚園用積木蓋的小樓很漂亮,

Advertisiment
, 而且蓋的又快又好, 來, 我們看看這些積木和你們幼稚園的積木是不是一樣的。 ”他一聽一定會把眼盯在積木上, 這時哭聲停了, 並跟你向積木走去, 並選了一付新穎的積木, 他同樣會高高興興的跟你回家。 這樣的教育方法就是“機智性”與“藝術性”相結合, 這需要父母善於針對具體情況, 隨機應變的採取有效的教育方法。

孩子在被激怒時, 父母要學會冷處理。

當孩子發生爭執和打架時, 情緒是很不穩定的, 父母要何等到耐心、耐心、再耐心!冷靜、冷靜、再冷靜!如:兩人爭執讓你評理時, 你看了他們都怒氣衝衝的樣子, 你要冷靜沉著的放下手中的事, 笑著說:“你們倆有意見, 對我也有意見呀?”這種突如其來的發問把他們兩都搞愣了,

Advertisiment
而且都會異口同聲的說“沒有”, 這時你說“那好, 先把這個蘋果吃完了再給你們評理, 在吃東西的時候誰也不許說話。 吃東西講話不衛生。 ”等蘋果吃完, 氣也消得差不多了, 這時你不必急著問他們吵架的事, 機時是問他們蘋果好不好吃?他們一定會說“好吃”, 你趁機說:“光吃蘋果不行, 得幫我把垃圾倒了。 ”等他們抬著垃圾倒完時。 你再說“剛才打架對不對?”在這種情況下就不會互相指責了, 只有搶著承認自己的“不對”。 但你還是要問明情況, 在瞭解情況的前提下, 你可以適當的批評幾句, 給他講明友誼有道理, 他們會心服口服的互相道歉, 這時你可以說:“好了再一塊去玩會吧。 ”如果你一開始就問他們誰對誰錯,
Advertisiment
肯定誰也不肯認錯。 但有的家長修養級差, 只看見自己的孩子好, 生怕自己孩子吃虧, 這是很壞的家風。 這種雨過天晴的處理叫“冷處理”, 這種化怒為喜的轉移辦法就是“以知引人”、“以情感人”、“以意樹人”、“以行練人”。 這即教育了自己的孩子, 也教育了別人的孩子, 你在孩子的心中就有了威信, 相反, 兩個孩子的家長, 都為自己的孩子爭理, 到底能爭來什麼呢?爭來的結果是慣壞了自己的孩子, 孩子認識不到錯在哪裡, 家長的威信都丟了。 這樣的實例在現實生活中很多。

對孩子要“嚴”、“愛”適度。

有不少的父母對“嚴”和“愛”掌握不夠適度, 錯誤的把百依百順視為“愛”, 也有的認為嚴厲的管教就是“愛”, 還有的人認為孩子不打不成才,

Advertisiment
其實, 這些都是片面的和錯誤的認識。

真正的“愛”孩子, 一定要全面的分析孩子的特點和優缺點。 正確的引導他們應該怎麼做, 而不是不應該怎麼做, 要使他們真正的認識到:什麼是善, 什麼是美, 什麼是真, 什麼是假, 什麼是惡, 什麼是醜。 要及早的指出他們可能發生的缺點, 要採取表

揚具體而批語抽象。 要做到慈愛不是溺愛, 管教不是強制, 放手不是放任, 嚴格不是打罵, 真正的在孩子身上體現出:“嚴中有格, 嚴愛結合, 愛、嚴適度”。 切不可搞那種忽冷忽熱的家庭教育形式, 那樣孩子會不知所措, 無所適從。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