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幼兒期(1-3歲)>幼兒教育>正文

家教兵法·早期智力開發

一些人在孩子成績不好時, 會說:“唉, 沒辦法, 誰讓我的孩子智商不高, 不聰明呢, 只怪父母的遺傳基因不好。 ”

智力指的是人的認識整體, 它包括觀察能力、記憶能力、想像能力、思維能力和注意力等等。 智力水平的高低與學習成績的好壞有很大關系。 可聰明僅僅是天生的嗎?不是。 正確的早期教育可以挖掘孩子的智力潛能, 有益于孩子的智力開發, 使孩子更加聰明。

有這樣一個實驗:把一個剛出生的非洲移民嬰兒和一個剛出生的猶太人嬰兒放在同一環境中撫養。 在一般人看來, 非洲移民的智商是絕對低于猶太人的。

Advertisiment
然而4年以后的測試表明, 這兩個孩子具有完全相同的115的高智商。 日本學者做過這樣的實驗:他們把剛剛出生的一對孿生嬰兒放在不同的環境中撫育, 看看會有什么樣的結果。 實驗表明:不同的環境、教育使這對雙胞胎的智力、性格產生了很大的差異。 因此我們可以肯定, 人的智力并不完全取決于人種或血統等先天條件, 更多的是取決于后天的教育和環境。

那么有著正常人的智力, 如果沒能接受到正常的教育又會怎么樣呢?

印度的“狼孩”1歲左右被叼入狼群, 4歲時被帶回到人群中。 他完全養成了狼的生活習性。 一位神甫對他進行了長時間的治療和專門訓練, 他也只能勉強地用雙腿走路, 用手拿東西,

Advertisiment
至于語言、記憶等是無論怎樣訓練都不能恢復了。 南京一姓馬的工人因患有精神病, 生怕孩子受人迫害, 將三個子女從小鎖在家中長達十幾年, 致使這些孩子智力低下, 言語遲緩, 與同齡人相比, 智力及生活能力差異很大, 近于白癡。 由此可見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大腦是人體中發育最早的一個器官, 據研究, 人剛生下來的大腦重量為350克~400克, 相當于成人的四分之一。 第一年發展最快, 到了4歲時, 大腦的重量相當于成人的1500克的90%了。 科學實驗還證明, 人的大腦細胞僅僅利用了一小部分, 大部分沒有被充分利用起來。

根據用進廢退的原則, 如果對兒童不給予足夠的刺激, 大腦的某些部位和細胞還會退化, 狼孩的例子就是證明。

Advertisiment

也許有人會說, 以前沒什么人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 孩子不也照樣成長得很好嗎?而生活中也不乏這樣的事例, 接受了所謂好的早期教育, 后來卻很是平庸。 前不久有位朋友說, 她的表弟從小就接受父母的啟蒙教育, 3歲時開始識字, 5歲時能夠背出《唐詩三百首》的大部分, 但后來并沒有表現出什么特殊的才能, 高中畢業后做了一名廚師。 家長為此很是失落。 而有一些農家的孩子, 家境貧寒, 父母也沒什么文化, 孩子在家還得干農活, 做家務, 學習卻很出色。 這些情況也讓一些人感到困惑。

先讓我們來分析一下以前的情況吧。 以前人們居住的大都是平房, 每家的孩子都不少, 一家一家的大孩子帶著小孩子, 聚在院子里或大自然中一起玩耍,

Advertisiment
孩子之間的事也多由孩子自己處理, 從而為孩子提供了一個豐富多彩的環境, 給予了孩子各種刺激, 讓孩子的各種能力, 包括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等感知能力, 語言交際能力, 為人處事能力, 都在相應階段得到及時的發展。 大一點的孩子都要為大人分擔家務, 孩子的獨立性也得到了較好的培養。 小一點的孩子的早期教育, 實際上是由大孩子來完成。 這樣成長起來的孩子, 學習起來是不成問題的。 他們中有的學習很棒也是可以理解的。

再來看看現在的一些人所認可的早期教育吧。 有相當一部分人單純地把早期教育看成了學習知識、培養特長, 他們專注于讓孩子認字、背詩、數數、畫畫、彈琴等。

Advertisiment
他們望子成龍心切, 急于求成, 將小學的教育提前到幼兒園, 將幼兒園的教育提前到托兒所, 對孩子進行超負荷教育, 使孩子整日奔波在一些特長培訓班、興趣班之間, 時刻處在背、算、寫、彈等活動中。 他們除了學習還是學習, 生活等方面的事都是由家長一手包辦。 這些做法雖然能獲得短期好處, 卻并不利于孩子的長遠發展。 孩子失去了自主發展的機會, 沒了童年的快樂, 有的孩子因不堪重負而產生了厭學情緒, 甚至會認為整個人生都是了無情趣。

那么, 怎樣才是正確的早期教育呢?古希臘哲人普羅塔戈說過:“大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 而是一個需被點燃的火把。 ”正確的早期教育必須遵循兒童身心發展規律, 不斷給孩子大腦以刺激,挖掘孩子的智力潛能。讓孩子在“玩”的過程中,去觀察世界,去體驗生活,去促進孩子注意力、觀察力、思考力、想像力及思維能力的發展,以啟發和誘導孩子的創新思維。

早期教育具體從以下五個方面入手:

一、親情教育法

母親和周圍的人要對孩子表現出友好、喜愛和鼓勵。這種情感教育應該貫穿于早期教育的始終。只有孩子感受到來自他人的愛,他才會對周圍的人產生信任感,并作出友好的反應;才會促使孩子積極主動地探索外界環境、嘗試新事物。親情教育可以促進孩子情感的發展,培養良好的人際關系。比如在孩子還不會走路時多抱抱孩子,親切地撫摸孩子的身體,對孩子微笑,與孩子“對話”,哪怕孩子聽不懂,也能很好地促進孩子心理和情感的發育。

二、感官刺激法

讓孩子多接觸外界環境,通過對孩子感官的刺激來促進孩子大腦的發育。這種方法對0歲~3歲的孩子尤為重要。拿色彩鮮艷、形象生動、帶響的玩具,讓孩子去看、去聽、去摸。讓孩子多接觸自然,擴大孩子的視野,看看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日月星辰,聽聽自然界的各種聲音,如風聲、雨聲、松濤聲、鳥叫聲等。給孩子唱唱兒歌,放放音樂,以發展孩子的感知能力;為孩子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如搭積木、玩玩具、穿脫衣褲、扣紐扣、撕紙、剪紙、做泥塑、玩水、玩泥沙、折紙等等,以發展孩子的操作能力;要多與孩子交流,讓孩子早聽、多聽成人講話,鼓勵孩子大膽說話等,以發展孩子的語言和記憶等思維能力。

三、游戲學習法

游戲學習法是幼兒認識世界的最佳途徑,是學齡前兒童最主要的學習方法。根據前蘇聯教育家、心理學家維果斯基提出的最佳發展期理論,孩子在學前年齡段最適合在游戲活動中接受新知識、認識新事物。游戲是孩子的主要活動方式,其中的智力游戲是兒童認識世界、發展智力的極重要手段。我們一定不要把孩子關在書房里或教室里,剝奪了孩子玩的權利。

四、寬松教育法

要鼓勵孩子積極的探索行為。當孩子能動手、會走路后,他們對什么都有新鮮感,什么都愛去摸一摸,有時他們的“破壞”行動會讓你哭笑不得。他抓到紙會撕,碰到東西抓起來就到處亂扔,他會在床上、床下、桌子底下到處亂爬,會熱衷于打水、玩沙、玩泥巴,總之,家里的什么東西都可以成為他的玩具,哪怕是自己的口水都會用手指玩得津津有味。這實際上是孩子觀察世界的積極思維,是孩子探索心理的開始萌芽,是孩子好奇心的一種表現。作為父母,要在保證孩子安全的前提下,盡量地創造條件讓孩子去嘗試,千萬不要隨意限制孩子的行動。過多地限制孩子的行動,會阻礙孩子的創造力,影響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養成膽怯的性格。

五、情商培養法

要注重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養。讓孩子與同伴一起游玩,并盡量讓孩子自己處理爭端。這樣可讓孩子學會合作、學會同情、學會幫助、學會諒解、學會解決爭端等,培養他的人際交往能力。要鼓勵孩子勇敢面對打針、吃藥,要教育孩子控制吃零食,以免影響食欲……這些教育的意義不僅僅是解決問題本身,更重要的是可以培養孩子的毅力。生活上的事盡量讓孩子自己去做,長大一點后,還可讓他適當地幫助做點家務。這樣可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和生活自理能力,讓他能夠積極自信地面對人生。

總之,每個孩子的身心發育都不是完全一樣的,是不同步的。每個孩子都有每個孩子的特點,但教育的理念是相通的。各位家長應該根據自己孩子的生長發育規律,進行相應的早期教育。既不能好高騖遠,拔苗助長,也不能放任自流,聽之任之。

不斷給孩子大腦以刺激,挖掘孩子的智力潛能。讓孩子在“玩”的過程中,去觀察世界,去體驗生活,去促進孩子注意力、觀察力、思考力、想像力及思維能力的發展,以啟發和誘導孩子的創新思維。

早期教育具體從以下五個方面入手:

一、親情教育法

母親和周圍的人要對孩子表現出友好、喜愛和鼓勵。這種情感教育應該貫穿于早期教育的始終。只有孩子感受到來自他人的愛,他才會對周圍的人產生信任感,并作出友好的反應;才會促使孩子積極主動地探索外界環境、嘗試新事物。親情教育可以促進孩子情感的發展,培養良好的人際關系。比如在孩子還不會走路時多抱抱孩子,親切地撫摸孩子的身體,對孩子微笑,與孩子“對話”,哪怕孩子聽不懂,也能很好地促進孩子心理和情感的發育。

二、感官刺激法

讓孩子多接觸外界環境,通過對孩子感官的刺激來促進孩子大腦的發育。這種方法對0歲~3歲的孩子尤為重要。拿色彩鮮艷、形象生動、帶響的玩具,讓孩子去看、去聽、去摸。讓孩子多接觸自然,擴大孩子的視野,看看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日月星辰,聽聽自然界的各種聲音,如風聲、雨聲、松濤聲、鳥叫聲等。給孩子唱唱兒歌,放放音樂,以發展孩子的感知能力;為孩子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如搭積木、玩玩具、穿脫衣褲、扣紐扣、撕紙、剪紙、做泥塑、玩水、玩泥沙、折紙等等,以發展孩子的操作能力;要多與孩子交流,讓孩子早聽、多聽成人講話,鼓勵孩子大膽說話等,以發展孩子的語言和記憶等思維能力。

三、游戲學習法

游戲學習法是幼兒認識世界的最佳途徑,是學齡前兒童最主要的學習方法。根據前蘇聯教育家、心理學家維果斯基提出的最佳發展期理論,孩子在學前年齡段最適合在游戲活動中接受新知識、認識新事物。游戲是孩子的主要活動方式,其中的智力游戲是兒童認識世界、發展智力的極重要手段。我們一定不要把孩子關在書房里或教室里,剝奪了孩子玩的權利。

四、寬松教育法

要鼓勵孩子積極的探索行為。當孩子能動手、會走路后,他們對什么都有新鮮感,什么都愛去摸一摸,有時他們的“破壞”行動會讓你哭笑不得。他抓到紙會撕,碰到東西抓起來就到處亂扔,他會在床上、床下、桌子底下到處亂爬,會熱衷于打水、玩沙、玩泥巴,總之,家里的什么東西都可以成為他的玩具,哪怕是自己的口水都會用手指玩得津津有味。這實際上是孩子觀察世界的積極思維,是孩子探索心理的開始萌芽,是孩子好奇心的一種表現。作為父母,要在保證孩子安全的前提下,盡量地創造條件讓孩子去嘗試,千萬不要隨意限制孩子的行動。過多地限制孩子的行動,會阻礙孩子的創造力,影響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養成膽怯的性格。

五、情商培養法

要注重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養。讓孩子與同伴一起游玩,并盡量讓孩子自己處理爭端。這樣可讓孩子學會合作、學會同情、學會幫助、學會諒解、學會解決爭端等,培養他的人際交往能力。要鼓勵孩子勇敢面對打針、吃藥,要教育孩子控制吃零食,以免影響食欲……這些教育的意義不僅僅是解決問題本身,更重要的是可以培養孩子的毅力。生活上的事盡量讓孩子自己去做,長大一點后,還可讓他適當地幫助做點家務。這樣可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和生活自理能力,讓他能夠積極自信地面對人生。

總之,每個孩子的身心發育都不是完全一樣的,是不同步的。每個孩子都有每個孩子的特點,但教育的理念是相通的。各位家長應該根據自己孩子的生長發育規律,進行相應的早期教育。既不能好高騖遠,拔苗助長,也不能放任自流,聽之任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