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教需要三分教誨七分等待

哪怕98%是表揚與鼓勵也要給批評留2%的位置

問:前一階段有人提出“賞識教育”這一新概念, 伴隨而來的還有一個口號“好孩子是誇出來的”。 您是否贊同這種觀點?
關鴻羽:這個觀點是不全面的。 教育必須講究辯證法, 不能提極端的口號。 我贊成多賞識、多表揚、多鼓勵, 但是好孩子不是誇出來的, 而是綜合教育的結果, 其中包括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 無原則的表揚不僅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還容易使其驕傲自滿, 心理承受能力降低, 以至於不適應將來的社會。

問:也就是說, 發現了孩子的缺點, 不能熟視無睹、聽之任之,

Advertisiment
要給以必要的教育甚至懲罰?

關鴻羽:對, 也就是負面教育。 一個沒有受過批評和委屈的孩子是很難成才的。 負面教育的重要作用在於, 它可以使孩子認識到什麼是不能做的, 並及時調整自己的行為。 孩子需要表揚也需要批評, 我的觀點是:表揚為主, 批評為輔;嚴愛結合, 剛柔相濟。 哪怕98%是表揚與鼓勵, 也要給批評留2%的位置。

相近的思想相吸相反的思想相斥

問:家長和孩子之間由於年齡差距較大, 往往存在很深的代溝與隔閡, 在思想上不容易彼此理解和溝通。 對此您有什麼好的辦法?

關鴻羽:以孩子的眼光看待孩子, 永遠保持一顆童心, 是當家長最重要的原則之一。 有些家長總想讓孩子“規規矩矩”, 總想把他們變成個“小大人”,

Advertisiment
這種脫離年齡特點的教育往往造成兩代人的隔閡。 “將心比心”, 遇到問題替孩子設身處地想一想, 就會好得多。

問:父母由於對子女過高的期望值而提出過高的標準和要求, 是否也可以用您的“階梯理論”來化解?

關鴻羽:不錯。 教育中有一個現象, 叫做“相近的思想相吸, 相反的思想相斥”。 你的觀點離孩子很遠, 不容易被孩子接受;你的觀點和孩子相近, 孩子自然容易接受。 因此, 家長要先降低自己的標準, 找到與孩子相近的地方進行疏導。 這就如同上臺階, 你想把孩子拉上臺階, 你先要走下去, 靠近孩子之後再把他拉上來。 如果你和孩子相距甚遠, 孩子往往很難向你靠攏。

謹防“陰盛陽衰”強化“男性教育”

問:現如今有些父親把教育的責任推給孩子的母親,

Advertisiment
自己躲清閒。 有的是因為工作太忙, 沒有時間管;有的是脾氣不好, 和孩子生不起氣;有的則是懶得管, 覺得母親承擔教育孩子的責任是天經地義的。 您如何看待家庭教育中這種“陰盛陽衰”的現象?

關鴻羽:父親是高山, 母親是大海, 父母各有優勢, 必須做到陰陽互補, 陰陽平衡, 一定要防止家庭教育中“陰盛陽衰”的現象。

我曾經搞過一個調查, 家庭教育中以母親為主的占50%, 以父親為主的占20%, 平分秋色的占30%。 自古“養不教, 父之過”, 父親放棄教育子女的責任是極大的錯誤。 夫妻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必須要一致, 雙方都應主動教育子女, 孩子才會感到父母對他都很上心, 才不敢鑽空子。

Advertisiment

從嬰兒時期的餵養到幼稚園、小學、初中階段的學校教育, 孩子受到的母性教育已經夠多了。 如果在家裡父親再放棄教育的責任, 孩子從小到大受到的是一系列的女性教育, 哪還會有陽剛之氣?如果孩子缺少男性教育, 性格、情感、意志都會受到一定影響。

淡化教育痕跡做到不教而教

問:家長們總是期待著教誨能夠立竿見影, 卻往往事與願違。 這種急於求成的心態是否也是導致親子關係緊張的重要原因呢?

關鴻羽:家長要切記“三分教誨, 七分等待”。 三分教誨, 指教誨要適量。 說教過多, 孩子會產生逆反心理, 效果反而不好。 七分等待, 是指父母對孩子要有耐心。 如果急躁, 便會與孩子產生矛盾。 教育有時需要等待, 需要孩子親身體驗,

Advertisiment
甚至需要走些彎路, 摔幾個跟頭。 孩子成人成才, 更需時日和世事的打磨, 絕不可能一蹴而就。 家長和孩子溝通時應該有耐心, 談話後不要急於讓孩子表態, 要讓孩子想一想, 經過思考之後, 才會有正確的認識。

問:“不教而教”這種說法最早是由您提出來的, 您是否可以詳細闡述一下這一概念?

關鴻羽:這正是我還要強調的一點。 最好的教育不是耳提面命, 不是批評斥責, 不是強制懲罰, 而是淡化教育痕跡, 讓受教育者在沒有察覺的情況下被潛移默化。 不教而教, 就是把教育內容滲透在遊戲、聊天之中, 在一種和諧、自然的氣氛中使孩子不知不覺地接受教育。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