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教,不能忽視的細節

“細節決定成敗”, 這話同樣適用于孩子教育培養的整個過程, 孩子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是其內心世界的表露, 都有可能成為父母具有教育價值的開端。

案例:

陳瑤的爸爸出差了, 吃過晚餐後, 媽媽原本說好帶她去附近的公園走走, 玩碰碰車, 蕩秋千。 可就在母女倆收拾停當要出門的時候, 一陣突如其來的腹痛讓媽媽難受得邁不開步, 她一邊按住肚子一邊不住地呻吟, 陳瑤知道, 是媽媽的胃病又犯了。 看到媽媽坐在沙發上痛苦不堪, 陳瑤偎依在身邊默默地看著媽媽, 不吵也不鬧。 媽媽說:“我有點不舒服,

Advertisiment
你自己先玩玩好嗎?”陳瑤討好似地說:“媽媽, 你肚子痛嗎?我幫你倒杯紅糖水喝。 ”見媽媽搖頭, 她又說:“那我幫你揉揉吧!”邊說邊學著媽媽以前給她揉肚子的樣子要為她按摩。 “叫你一邊玩就一邊玩去, 添什麼亂!”被疼痛弄得心煩意亂的媽媽不耐煩地說道。 陳瑤嚇了一跳, 委屈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間。

分析:

每個人的生活都是由點滴細節構成的, 細節的忽視往往容易讓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多走很多彎路。 隨著自我意識的發展, 一歲前後的孩子逐漸出現了真正的愛心, 已能夠感受到別人明顯表現出來的痛苦。 因此, 當父母情緒明顯發生變化時, 孩子會變得很“乖”, 同時還開始用簡單的言語和行動去安慰“受難者”, 比如拿出自己喜愛的東西和別人分享,

Advertisiment
或者用父母常安慰自己的體語等向別人表示同情和理解。

兒童的同情心和憐憫心是成年後愛心的最初反映, 所以, 父母應在平時注意多同情別人的困難、痛苦, 這些言行會深深打動兒童心靈, 感染和喚起孩子對別人的關心。 此時最好不要限制孩子表達同情的行為, 甚至粗暴拒絕孩子, 而應該給孩子恰當的機會來表達他的愛心。 當孩子以他獨有的方式向你表達同情時, 請愉快地接受, 並誠懇地向孩子道謝, 這種處理方式會強化孩子的這種行為。 本案例中媽媽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會讓孩子認為關心別人是“多管閒事”, 喪失愛心。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