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有“夜啼郎”,父母怎麼辦

嬰兒常常日夜顛倒, 白天吃飽後睡覺, 而晚上精神飽滿, 要和媽媽“對話”, 稍不滿意就要哭吵, 俗稱這類孩子為“夜啼郎”, 弄得父母晚上睡不好覺, 白天頭昏腦脹, 第二天上班時無精打彩, 有的還求助於迷信。 父母們常常為夜啼郎而擔憂, 夜啼何時才能結束? 

引起夜啼的原因是複雜的, 首先排除各種生理因素, 如被褥太厚, 室溫過低、過高, 尿布濕了沒有及時換或饑餓等。 從發育的觀點看, 從出生到1周歲, 白天醒著、晚上睡眠的規律是逐漸形成的。 大約到6-7個月, “生活鐘”基本上與成人接近;但個別孩子到了12個月,

Advertisiment
生活鐘還是日夜不分。  

從疾病方面考慮, 如紅臀、佝僂病也會引起半夜啼哭。

要分析一下嬰兒是否有焦急的情緒, 例如家庭成員不和, 引起母親長期的心理緊張、不安。 這種情況也會感應嬰兒, 使嬰兒發生類似的反應。 另外, 父親對嬰兒管得太多, 說話聲音太響或者平時以兇狠的目光注視小兒, 也可使嬰兒心理緊張、情緒不穩定、心神焦急而造成半夜啼哭。 如果白天過分興奮或受到了強烈的刺激, 到了晚上從夢中驚醒而哭吵;雖然嬰兒還不會說出夢中遇到了什麼可怕的事情, 白天的恐懼場合有時也會在夢中呈現。  

要使半夜啼哭現象消失或減少, 首先要針對原因:由疾病引起的應該積極治療。

對有焦急情緒的嬰兒不妨試一試以下的方法。

Advertisiment
一是“沉默療法”可能平時母親白天整天與孩子說話太多造成了許多的刺激, 對某些孩子來說白天過度興奮可導致半夜啼哭, 對這類孩子通過“沉默療法”, 即白天對嬰兒少講話, 採取默默無語的笑和嬰兒接觸, 從而使原先由於受到過分照料而導致高度緊張的嬰兒起到鎮定效果。 二是家庭成員不要說一些引起母親焦急不安的話, 例如:“孩子晚上哭得這麼厲害, 甚至影響家裡的人及鄰居孩子睡覺”, 這話對孩子的母親壓力很大, 造成緊張, 倒不如這樣安慰一下母親:“你不要著急, 孩子正在長大, 您看有哪一個孩子長大後晚上還會哭吵?”這種體貼母親及嬰兒的口氣可使雙方緊張情緒得到放鬆, 半夜啼哭的現象也會逐漸地消失。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