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有“小胖墩”請注意!小心兒童高血壓

圓溜溜的小胖墩看起來特別可愛, 但是你知道他們其實很“累”嗎?來看一組可怕的數據:肥胖是兒童原發性高血壓的主要危險因素, 門診中4個肥胖兒童就有一個血壓偏高, 而且低齡化趨勢越來越明顯, 不少3歲以下的幼兒也出現高血壓症狀。

大多數高血壓患兒無明顯的症狀, 有時會出現頭暈、頭痛、耳鳴、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 且常常由於精神緊張、情緒波動、勞累、睡眠不好而使症狀加重。 因此, 家長要留意家裡小胖墩有無精神狀況的改變, 出現異常改變時, 要及時帶孩子去醫院檢查, 以便及早發現高血壓。

Advertisiment

留意孩子精神狀況

兒童高血壓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 所謂繼發即由其他疾病引起, 高血壓只是該疾病的症狀之一, 這種情況占兒童高血壓總人數的80%以上, 年齡越小, 繼發性高血壓所占的比例越高, 主要繼發於腎臟、腎上腺、內分泌疾病以及血管狹窄等疾病。 而原發性高血壓則與遺傳因素、肥胖、飲食、長期精神緊張等有關。

在對高血壓病有了基本的瞭解後, 媽媽們最關心的是兒童高血壓有哪些症狀。 兒童高血壓的主要臨床表現為發育程度與年齡不符、餵養困難、哭鬧不止、多動、抽搐、難以管教、嘔吐、呼吸窘迫、紫紺、頭痛難忍等。 症狀多不典型, 常被誤診為頭痛、消化道疾病、多動症、癲癇等。

不過, 年齡小的患兒即使有頭痛等不適,

Advertisiment
也不能用語言準確表達出來。 因此, 媽媽們要留意孩子有無精神狀況的改變, 如煩躁易怒、精神不振、睡眠不安等。 而很多時候, 嬰幼兒期高血壓常無任何臨床表現, 經常是原發病已經格外嚴重或已經發生了高血壓併發症時才被發覺。 因此, 給孩子測量血壓是十分必要的。

一般來說, 超過下列正常高界值即為高血壓:

新生兒大於12.0/8.0kPa(90/60mmHg);

嬰幼兒(3歲以下)大於13.3/8.0kPa(100/60mmHg);

學齡前兒童大於14.7/9.33kPa(110/70mmHg);

學齡期兒童大於14.7/10.7kPa(110/ 80mmHg)。

不過, 可不要只量了一次, 就給孩子戴上“高帽子”。 要在一定的時間內(幾個星期或幾個月)反復測定, 至少三次以上超過正常值才能下定論。 而且, 兒童高血壓的診斷和分期標準與兒童的年齡、性別及身高、體重等指標密切相關,

Advertisiment
不可一概而論, 必須由醫生根據具體情況才能做出明確診斷。

控制體重是根本

肥胖是兒童高血壓的主要危險因素, 門診中4個肥胖兒童就有一個血壓偏高。 小胖墩的媽媽們要注意, 別再讓孩子胖下去了。

發現孩子患上高血壓後, 有的媽媽盲目地給孩子吃降壓藥, 這樣可不行!治療兒童高血壓, 最好的辦法就是控制飲食和增強體育運動。 由於超重肥胖兒童控制體重後會引起血壓的下降, 因此, 對於兒童高血壓的預防, 首先就是使兒童體重維持在理想水準。

有媽媽想偷懶, 讓兩三歲的小孩捧著個iPad, 一玩就是幾個小時, 這樣可不行哦。 媽媽們要多帶孩子到戶外運動, 體育運動有助於降低兒童尤其是超重者的BMI並改善其血管功能。

Advertisiment

不過, 即使小孩真的得了高血壓, 媽媽們也不必過於擔心。 與成人高血壓不同的是, 成人高血壓往往與動脈硬化共存, 很難消除, 是一種終身病;而兒童高血壓則沒有這種病理變化, 只要控制飲食熱量, 多攝取蔬菜、水果, 堅持體育鍛煉, 大多數血壓可以下降。

平時生活中, 媽媽們應調整孩子的飲食結構, 少吃甜食、油炸食品等, 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 在飲食上要注意不食或少食“三高”食品(即高脂、高糖、高膽固醇食品), 如雪糕、巧克力、威化餅、油炸食品;多食高鈣、高維生素、高纖維素食品。 但最重要的是要均衡飲食, 既要保證兒童正常生長發育所需, 又不要營養過剩。

TIPS:定期測血壓做到早發現

3歲以上的兒童,

Advertisiment
最好定期檢查血壓, 家族中有高血壓者, 更應定期檢測血壓和血脂, 而3歲以下兒童在下列情況下應定期測量血壓, 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有早產、低出生體重或其他新生兒期需重症監護疾病、先天性心臟病(已修復或未修復)等病史的寶寶家長, 更要時刻關注寶寶血壓哦。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