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有“小霸王”怎麼辦?

孩子常出現破壞別人東西、搶別人玩具等反常行為, 究竟是什麼原因呢?父母若發現孩子將別人東西占為己有, 應先瞭解其動機, 再做適當處理;教孩子學習尊重自己, 有了自尊, 就不會輕易去拿(偷)或做不好的事情了!

三歲的雅雅, 經常亂畫姐姐的本子, 甚至還將它們撕得亂七八糟;托兒所的老師也告訴媽媽, 她會搶別的小朋友的玩具、貼紙。 對於雅雅的這種行為, 雖然媽媽常罵她、處罰她, 可是, 沒隔幾天, 她又開始了……

孩子反常行為的原因

孩子常出現破壞別人東西、搶別人玩具等反常行為, 究竟是什麼原因呢?寶貝世界親子館托兒所所長廖麗文老師表示,

Advertisiment
在幼兒發展過程中, 三歲的孩子開始喜歡交朋友, 會與同伴一起玩, 也開始會有分享及共用的概念。 雖然如此, 三歲的孩子對“物權”的概念, 還不是很穩定、清楚的, 他們常會在遊戲中彼此搶奪玩具, 甚至大打出手。

這個時候, 父母應給予機會教育, 教導孩子“輪流”, 以及“尊重別人物權”的概念, 否則有可能會影響孩子日後的人格發展。

一般而言, 造成孩子霸道、不講理的原因, 有下列幾項因素:

1、獨生子女因集三千寵愛于一身, 平時沒有機會與其他同儕互動, 一旦進入團體生活中, 就比較不懂得尊重他人的東西。

2、家長因工作忙碌, 很少與孩子互動, 基於補償心理, 更是允許孩子予取予求;長久下來,

Advertisiment
孩子對他所喜歡的東西, 也就習慣強要並占為己有。

3、反抗時期的孩子, 喜歡隨心所欲, 想要什麼就非得要到不可, 不然就哭鬧、亂發脾氣, 有些父母為了省麻煩, 於是採取放任態度, 如此一來就養成孩子驕縱、任性的習慣。

孩子沒有所有權的觀念, 所造成的遺憾, 首先可能只是隨意的拿東西, 再則就是偷竅行為。 父母如不能花些時間瞭解其背後真相, 一旦錯過糾正的良機, 孩子若視之為合法, 屆時就已經太遲了。

物權觀念的建立

孩子霸道, 不懂得尊重別人的物權, 的確令父母擔憂。 廖麗文老師表示, 除了即時矯正孩子不當的行為外, 最重要的是, 瞭解其背後原因, 防範孩子壞習慣的出現。 那麼日常生活中,

Advertisiment
父母應怎樣教導孩子尊重別人的物權呢?

1、灌輸“輪流”、“借用”的觀念

通常孩子搶奪或撕毀別人的東西, 有可能是因為好奇, 此時父母應趁機灌輸孩子“輪流”、“借用”的觀念。 告訴他:“長針走到5的時候, 你才可以玩那些拼圖, 現在讓弟弟先玩。 ”或是“那是姐姐的彩色筆, 你要先問姐姐願不願意借給你!”

2、制定規矩

鼓勵孩子想要什麼要跟大人講, 規定在公共場所或別人家裡, 什麼東西是可以拿的, 什麼是不可以的。 最基本的規矩是:“想要什麼, 在拿起來之前, 先詢問大人可不可以。 ”

3、讓孩子知道凡事要商量

孩子還小, 也許不瞭解為什麼看到喜歡的東西不能拿走, 這時家長可以這樣回應他們:“如果你想要這個東西, 可以告訴媽媽, 我看看可不可以?”讓親子之間,

Advertisiment
可以有“談”和“商量”的餘地。

4、明白“偷”與“借”的差別

父母必須讓孩子明瞭借與偷之間的差異, 以及其不同的後果, 當你對孩子說:“不可以偷拿別人的東西”時, 讓他瞭解“偷”, 是不對的行為, 是不被允許的。

5、為拿(偷)東西付出代價

為了幫助孩子瞭解, 隨意拿人家東西是不對的行為, 是需付出代價的;當孩子有不當行為時, 父母可以罰他做一些額外的工作, 或是要他放棄一樣他很珍愛的物品, 讓他同樣感到失去喜愛東西的痛苦和感受。

6、將拿(偷)的東西歸還

孩子拿(偷)了別人的東西, 還得自己歸還;如果有必要, 父母可以陪同孩子一起去。

7、重承諾

處理孩子搶奪別人東西時, 父母千萬不要使用哄騙的方式。 如隨口承諾:“你先把東西還給別人,

Advertisiment
以後媽媽再買給你。 ”說完也就忘了, 孩子一旦有受騙的感覺, 下次就很難再相信父母的話了。

8、適時的讚美

如果經過父母的解釋、教導, 孩子逐漸改正了壞習慣, 父母應適時的給予孩子讚美和鼓勵, 如:“你真乖, 媽媽很高興你這樣做。 ”孩子便會知道這個行為是媽媽喜歡的, 在鼓勵和讚美之下, 他自然會慢慢養成良好的社會行為。

9、堅持原則

父母對孩子訂出獎懲規則後, 就要切實的遵守。 千萬不要為了方便或疏忽, 今天可以, 明天卻又不可以, 朝令夕改, 會使孩子莫名其妙, 產生混淆不清的誤導。

10、有效的親子關係

良好的親子對話是很重要的, 借著溝通可瞭解孩子內心的想法, 並鼓勵他說出生活中所發生的大小事, 便可提早防範許多觀念上的偏差或不良的行為。

瞭解動機適當處理

“敬人者,人恒敬之”;同樣地,被尊重的人才懂得尊重別人。廖麗文老師表示,孩子是從學習中成長的,在陪伴孩子走過成長的這一段路時,請以愛心、耐心來包容他,給他一次又一次的機會。

此外,父母若發現孩子拿(偷)別人東西時,應先瞭解其動機,再做適當的處理。父母可以責駡他、處罰他,但不要忘記孩子也有自尊心,父母若能尊重孩子,孩子就學會尊重自己,有了自尊心,就不會輕易去拿(偷),或是做其他不好的事了。

便可提早防範許多觀念上的偏差或不良的行為。

瞭解動機適當處理

“敬人者,人恒敬之”;同樣地,被尊重的人才懂得尊重別人。廖麗文老師表示,孩子是從學習中成長的,在陪伴孩子走過成長的這一段路時,請以愛心、耐心來包容他,給他一次又一次的機會。

此外,父母若發現孩子拿(偷)別人東西時,應先瞭解其動機,再做適當的處理。父母可以責駡他、處罰他,但不要忘記孩子也有自尊心,父母若能尊重孩子,孩子就學會尊重自己,有了自尊心,就不會輕易去拿(偷),或是做其他不好的事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