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磨人”不全是壞事
0~3歲寶寶鬧情緒的原因, 主要是大人無法滿足他的要求。 隨著年齡的增長, 孩子的認知能力和自主意識都在加強, 但是語言能力、控制情緒的能力都還沒有發展到相應的程度, 內心的想法不能很好地表達並得以實施, 所以孩子就會通過哭鬧來表達心中的負面情緒。 這是他表達內心不滿, 希望得到關注的一種本能反應。 孩子在媽媽面前, 要比在別人面前更愛哭鬧。 這是正常的現象, 以積極的心態來看待的話, 這體現了孩子與父母之間密切的關係。 孩子需要爸爸媽媽在他們不開心的時候幫助他們,
Advertisiment
專家認為, 小孩子的哭鬧並不是壞事, 讓負面情緒發洩出來, 孩子的心理才健康。 作為家長, 要耐心地幫助孩子學習如何通過其他方式來發洩。 但是這需要一個過程, 因為孩子的自控能力不是一下子就能形成的, 可能在很長的時間裡, 家長都需要耐心地面對孩子的哭鬧。
引導孩子改變表達方式
要説明孩子改變表達方式, 家長不妨試試以下方法:
讓自己保持冷靜:家長應該冷靜地面對孩子的情緒反應。 當孩子情緒不穩定時, 家長須做孩子的好榜樣, 先控制、處理好自己的情緒,
Advertisiment
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尊重孩子也有表達情緒的權利, 正確地瞭解孩子情緒背後所要表達的資訊, 這些觀念建立後, 再引導寶寶學習表達處理情緒的方法。 相反, 衝動地責怪孩子, 甚至生氣地破口大駡, 叫孩子立刻停止哭鬧舉動, 或以威嚇的方式, 強迫、限制孩子不准再哭鬧都是十分有害的。
説明寶寶表達其需要:父母不要害怕寶寶哭, 也不要被寶寶的哭所控制, 應該觀察寶寶, 如果哭是因為需要什麼的話, 就要説明其表達出來。
避免不當管教:如孩子一哭鬧就有玩具、糖果, 日後就會以哭鬧方式來取得。 如果發現孩子每一次都是以鬧情緒為手段,
Advertisiment
對付“磨人精”千萬別這樣
對孩子哭鬧等情緒反應, 完全視若無睹、不加理會, 繼續做自己的家事, 放任孩子在一旁。
父母隨意拿一樣吃的、玩的東西給哭鬧中的孩子, 希望他能就此停止哭鬧的舉動。
過於寵愛、溺愛孩子, 孩子一哭, 就急忙將他抱住和安慰他, 如此舉動, 容易造成孩子日後經常以“哭鬧”的方式來獲得需求和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