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有“購物狂”寶寶,媽媽如何應對?

現在生活物資豐富, 父母對寶寶的要求總是盡可能地滿足, 不知不覺中寶寶竟成了小小“購物狂”, 見到什麼要什麼。 一旦父母拒絕便會哭鬧不休, 甚至坐在地上不起來。 當寶寶無法克制購買欲, 媽媽們應該如何應對呢?

寶寶愛購物

小豆包3歲了, 平時乖巧可愛, 但只要和我去超市或商場就馬上顯露出“購物狂”的本性, 不管這件東西有沒有, 只要我拒絕購買, 他就會變成讓人抓狂的小獅子, 大庭廣眾之下哭鬧不休。 為了息事寧人, 我只能一次次滿足他的購買欲, 弄得我一度很怕帶他外出。

豆包太喜歡買買買,

Advertisiment
我曾試過將他扔下不管, 也試過假裝答應之後強行抱他離開, 結果他哭鬧得更厲害, 弄得我身心更疲憊。 享受到“購買”的樂趣, 只要看到我拿包出門買東西, 他就會跑上來抱緊我的大腿, 讓我帶他一起去, 並保證這次不要玩具了, 可只要“故地重遊”, 一定原音重現。 多次“戰爭”後, 我開始思考為什麼小豆包如此愛“購物”, 再想想他身邊的小朋友, 同樣喜愛“購物”的並不鮮見。 面對這個喜愛買買買的寶寶, 我決心幫他改掉這個壞毛病。

寶寶成了“購物狂”, 是為何?

寶寶喜歡購物, 其實是長大了的表現喲!當媽媽瞭解寶寶愛購物的真實原因, 或許就不會這麼糾結了。

視覺習慣化能力提升

給寶寶一張新卡片, 他會安靜地研究好半天,

Advertisiment
可如果媽媽反復給寶寶看相同的卡片, 他的興趣會逐漸遞減, 注視時間也越來越短, 這就是所謂的視覺刺激習慣化。 這種“視覺習慣化”能力的提升, 說明寶寶具備了區分新舊事物的能力, 對寶寶的早期學習非常重要。 所以, 和舊事物相較, 寶寶對新鮮事物更感興趣, 更渴望擁有。

寶寶喜歡辨識度高的事物

媽媽們會發現, 只要到了商場玩具區, 寶寶就像變了個人, 怎樣都不願意離開。 毋庸置疑, 寶寶被眼前顏色鮮豔的玩具深深吸引了。 不只是寶寶, 哪怕是大人, 我們從環境中接收的資訊有80-90%都來自視覺資訊。 寶寶身處玩具區, 眼前的玩具佔據了大腦所關注的所有視覺資訊, 所以, 他們才會聽不到媽媽讓他離開的提醒, 也因為享受這份視覺資訊,

Advertisiment
才不願意離開。

寶寶日常作息太單調

除了以上原因, 寶寶喜歡買買買可能還和父母工作忙有關, 父母陪寶寶時間少, 寶寶便會借由新奇的玩具來滿足自己的空虛, 或是從喜歡的玩具中獲得安全感和掌控感, 如果父母因為感覺陪寶寶時間少而經常用玩具來補償寶寶, 寶寶更會變成小小“購物狂”。

寶寶“購買”過度, 媽媽這樣做!

雖說, 買買買是寶寶長大的表現, 但對於這種行為習慣, 媽媽們應學會酌情應對, 應該滿足不敷衍, 不應該滿足的也不能讓寶寶牽著鼻子走。

轉移寶寶注意力

當寶寶抱住一件玩具不肯放手時, 轉移寶寶注意力可有助消除“緊張局面”。 特別是年齡越小的寶寶對這招越適用。

Advertisiment
和視覺刺激相較, 特別的聽覺刺激也會吸引寶寶關注, 比如媽媽可帶到去琴類銷售區, 讓寶寶按按能發音的電子琴, 有了聽覺的刺激加上還可手動操作, 寶寶很快就會忘了剛才的玩具。

試試延遲滿足

對於大一點的寶寶來說, 延遲滿足是控制“購物狂”的好方法。 比如, 當寶寶想購買某件玩具時, 媽媽可和寶寶商量, 先回家看看有沒有類似的玩具, 之後再決定是否購買。 媽媽巧妙地使用“延遲滿足”可以讓寶寶學會思考, 想想自己是否是一時興起想擁有這件玩具, 還是真的對它情有獨鍾, 而願意等待回家查看後再期待媽媽可以把它買回家。

我們大腦中存在一種“刺激-反應機制”, 媽媽越立即滿足寶寶的需要, 大腦下次發出需求指令的時間就會越短,

Advertisiment
以致寶寶的欲望好像永遠填不滿。 延遲滿足可以訓練寶寶學會等待, 而且還能為寶寶提供一個冷靜思考的空間, 對寶寶學會思考, 冷靜處事很有幫助。

讓寶寶參與預算

當寶寶提出購買玩具時, 許多媽媽會本能地說:“沒有錢了”或“錢不夠了”。 媽媽認為寶寶會因為沒錢買而放棄購買欲望, 其實, 寶寶們根本無法理解, 為什麼媽媽有錢買水果、蔬菜、家庭日用品就是沒錢給他買玩具, 如此一來, 哭鬧便成了反抗式的殺手鐧。 而科學的做法是, 媽媽不妨和寶寶一起制定購物預算, 告訴寶寶這些錢是用來買什麼的, 為什麼家裡要買這些物品, 當然, 這裡面沒有玩具計畫。

到了超市, 當寶寶發現玩具想購買時, 媽媽便可拿出預算清單告訴寶寶,這次沒有預算買玩具,可能要下次了,並叮囑他下次記得把預算加上,同時提出附加條件,告訴寶寶不可以選擇家裡已有的、對視覺、聽覺不利的玩具,並設定購買時間,比如以一個月為限。如果寶寶抗議,媽媽可循循善誘以日用品為例,讓寶寶明白,有些物品需要較長時間使用後才能購買,玩具便屬於這類物品,但是像食物、水果這類物品則是天天消耗品,要天天購買,所以玩具不可以天天選一種買回家。

帶離有竅門

寶寶買買買,媽媽想拒絕時,本能的舉動就是帶寶寶離開,可能有媽媽會抱怨,這種方式效果不佳,下一次,同樣的場景會再現。其實,媽媽們認為“帶離”寶寶效果不好,是因為沒有理解帶離的竅門。

媽媽帶寶寶離開是剝奪和限制寶寶體驗的過程,寶寶自然會不開心,強行帶離不做解釋,下次自然還是這般場景。正確的做法是,媽媽將寶寶帶離開玩具區後,要向寶寶解釋帶他離開的原因,可告訴寶寶,媽媽不喜歡寶寶用哭鬧的方式買玩具,媽媽不喜歡這樣的溝通方式,或是告訴寶寶公共場合哭鬧會影響周圍的人,沒禮貌,所以他需要暫時冷靜一下。這種反省式的帶離,不是懲罰,不是斥責,而是讓寶寶清楚如何表達自己的願望和想法,同時更理性地購物。

寶寶買買買,媽媽注意提升玩具效能

提示一 每次買玩具前都讓寶寶想想,玩具吸引自己的地方在哪裡,引導寶寶說出除玩具表面造型吸引人外的其他原因,以便讓寶寶真正清楚,為什麼這款玩具他如此喜歡,以便媽媽更加清楚寶寶想買買買的真正原因,避免忽略了寶寶真正的需要。

提示二 當寶寶選擇同類型玩具時,媽媽要明確告訴寶寶,相似的玩具不能再買,沒得商量。

提示三 記得詢問寶寶這個玩具你計畫玩多久?這樣的提問有助寶寶覺察自己經常吵著去買玩具的行為並不妥當,並反思自己是否做到了言出必行。

提示四 當寶寶想買新玩具時,媽媽多問一句,是非它不可嗎?如果再出現更新款的玩具他還要不要了?旁邊的玩具架上會不會有更好的玩具?這些提問不但可以讓寶寶學會謹慎購物,避免衝動消費,還有利於寶寶思考、規劃如何買到最心儀的玩具。

提示五 父母給寶寶買玩具時,要注意引導寶寶從耐玩性、可玩性、益智性等方面考慮購買玩具,通常,這樣的玩具使用時間較長,有助降低寶寶購買欲望。

媽媽便可拿出預算清單告訴寶寶,這次沒有預算買玩具,可能要下次了,並叮囑他下次記得把預算加上,同時提出附加條件,告訴寶寶不可以選擇家裡已有的、對視覺、聽覺不利的玩具,並設定購買時間,比如以一個月為限。如果寶寶抗議,媽媽可循循善誘以日用品為例,讓寶寶明白,有些物品需要較長時間使用後才能購買,玩具便屬於這類物品,但是像食物、水果這類物品則是天天消耗品,要天天購買,所以玩具不可以天天選一種買回家。

帶離有竅門

寶寶買買買,媽媽想拒絕時,本能的舉動就是帶寶寶離開,可能有媽媽會抱怨,這種方式效果不佳,下一次,同樣的場景會再現。其實,媽媽們認為“帶離”寶寶效果不好,是因為沒有理解帶離的竅門。

媽媽帶寶寶離開是剝奪和限制寶寶體驗的過程,寶寶自然會不開心,強行帶離不做解釋,下次自然還是這般場景。正確的做法是,媽媽將寶寶帶離開玩具區後,要向寶寶解釋帶他離開的原因,可告訴寶寶,媽媽不喜歡寶寶用哭鬧的方式買玩具,媽媽不喜歡這樣的溝通方式,或是告訴寶寶公共場合哭鬧會影響周圍的人,沒禮貌,所以他需要暫時冷靜一下。這種反省式的帶離,不是懲罰,不是斥責,而是讓寶寶清楚如何表達自己的願望和想法,同時更理性地購物。

寶寶買買買,媽媽注意提升玩具效能

提示一 每次買玩具前都讓寶寶想想,玩具吸引自己的地方在哪裡,引導寶寶說出除玩具表面造型吸引人外的其他原因,以便讓寶寶真正清楚,為什麼這款玩具他如此喜歡,以便媽媽更加清楚寶寶想買買買的真正原因,避免忽略了寶寶真正的需要。

提示二 當寶寶選擇同類型玩具時,媽媽要明確告訴寶寶,相似的玩具不能再買,沒得商量。

提示三 記得詢問寶寶這個玩具你計畫玩多久?這樣的提問有助寶寶覺察自己經常吵著去買玩具的行為並不妥當,並反思自己是否做到了言出必行。

提示四 當寶寶想買新玩具時,媽媽多問一句,是非它不可嗎?如果再出現更新款的玩具他還要不要了?旁邊的玩具架上會不會有更好的玩具?這些提問不但可以讓寶寶學會謹慎購物,避免衝動消費,還有利於寶寶思考、規劃如何買到最心儀的玩具。

提示五 父母給寶寶買玩具時,要注意引導寶寶從耐玩性、可玩性、益智性等方面考慮購買玩具,通常,這樣的玩具使用時間較長,有助降低寶寶購買欲望。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