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兩個或者更多孩子的父母, 在別人眼裡或許就擁有了加倍的甜蜜和幸福, 其實在他們獲得更多快樂的同時, 也將面臨更多的考驗。 父母如何做到給予每個孩子平等的愛, 如何化解同胞間的敵對情緒, 而讓他們更親密友好地相處?這也是一門必修課。
那些情況父母容易偏心?表現出眾的孩子容易得到父母關注:兄弟姐妹中有一人表現特別突出, 或許在藝術或運動或者多個方面表現出過人的才智, Ta就是家裡最耀眼的“星星”, 光芒完全遮蓋了其他的孩子很容易得到父母更多的關注。
Advertisiment
年齡小的孩子容易得到父母關注:年齡大的孩子是先來到家庭裡的成員, 曾經擁有來自父母的可以獨享的愛, 可是當家裡有更小的孩子到來的時候, Ta變得不再是惟一, 要和弟弟妹妹一起分享父母的愛, Ta首先會心理失衡, 再加上更小的寶寶需要父母更多時間的關照, 那麼大的孩子就會對小的孩子產生嫉妒。
有特殊狀況的孩子容易得到父母關注:這裡的特殊狀況既包括身體或心理上的缺陷, 比如先天性的身體缺陷或者非先天的一場大病或手術, 也包括孩子臨時性的活動需要, 比如應戰一場鋼琴比賽或準備一次表演。 這些特殊狀況肯定需要父母花費相對多的時間, 而正常狀況的孩子則會產生嫉妒心理。
Advertisiment
孩子間的爭寵總會存在:兄弟姐妹的屬性決定了他們必然要起分享父母的照顧和愛。 誰都希望自己能更受寵, 這就意味著他們具備天然的朋友和敵對關係, 即便沒有特殊狀況, 他們之間也會常常存在嫉妒, 或許僅僅只是因為父母不經意的一句表揚。
對不同性別孩子的偏愛:還有一種是因性別而產生的嫉妒, 比如重男輕女的家庭女孩會嫉妒男孩得到的寵愛。 而對於大多數家庭而言, 女孩也會得到更多的嫉妒因為男孩往往不如女孩乖巧, 面對讓人撓頭的調皮男孩, 父母可能流露出對於女孩的更多偏愛。
認可孩子的嫉妒都是合理的不僅是孩子, 即使大人面對不平等待遇時,
Advertisiment
1 用“擁抱”代替“壓抑”事實上, 父母可能無法完全做到給予每個孩子同等的關注。 這時你首先要做的是認可孩子覺得被冷落而產生的壞情緒, 孩子之所以產生嫉妒心理, 是因為覺得被冷落而產生了不安全感, 覺得父母或許不夠愛他,
Advertisiment
2 用“讚美”代替“責備”當其中一個孩子因為覺得被冷落而表現出反常行為時, 與其去關注和責備他的反常,
Advertisiment
3 用“個體差異”代替“橫向比較”兄弟姐妹之間難免競爭, 對孩子們的比較和褒貶越少越好, 如果其中一個孩子不停地得到誇獎,這可能會加劇他們之間的競爭。勞裡斯博士指出:“如果一個孩子看到自己的手足‘擅長每一件事’,那他可能認為自己‘什麼都不擅長’。”所以父母要避免作比較。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如果你表揚孩子的優點,不僅可以增加他的信心還能減少競爭。告訴每個孩子他們都是獨一無二的,並耐心地解釋原因。把關注點放在孩子的獨特之處,比如他的幽默感或是他瞭解他人感受,懂得如何振奮人心的本領,讓他知道他的能力沒有被忽視。你可以告訴他:“每當我心情不好的時候,你總是可以讓我開懷。我真喜歡你這一點,家裡其他人也都喜歡。” 平等關愛每一個孩子,我們還可以做得更好
每一個孩子都渴望得到父母的關愛和陪伴,和睦融洽的家庭關係,可以讓每一個孩子都感到很安全,如果所有的孩子都覺得得到了足夠的溫暖和關愛,那嫉妒發生的可能性就會明顯減少。而同胞間的關係也會變得更融洽,相互支援,彼此關心。所以父母在給予孩子無私的愛的同時,關注每一個孩子的不同需求,同等的關愛但要不同的對待。
1 為每個孩子留出“只屬於我們”的時間要讓你的孩子感到受重視,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和他單獨相處,而你們共處時做什麼其實並不重要。確保你們有私人空間,共同討論並分享互相的感受。如果某段時間內你忙著帶女兒去進行理療不妨每天再花10分鐘和你的兒子獨處,這樣他的每一天都將煥然一新。你或者你的愛人應該每週留出至少1個小時和他做一對一的活動,比如在公園裡打打籃球。即便實在騰不出時間,日常出門的時候帶著孩子也可以和他聯絡感情,你可以邀請他:“你想不想跟我去超市?我很希望我們一起出門,你還可以幫我挑好吃的食物做晚餐!”
2 讓每個孩子擁有獨有的興趣愛好鼓勵孩子參加只屬於他的活動,能幫助他走出兄弟姐妹的陰影。勞裡斯博士指出:“幫孩子找到正確的定位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找到了他感興趣的活動。”如果你的孩子沒有自己獨有的愛好那麼幫他找到他擅長的方面。如果他喜歡動來動去,那麼你可以給他報名參加一些攀岩課程:如果他老在玩你的iPod,那麼他可能喜歡上吉他課。
比如對於厭倦了成長在哥哥壓力下的小女孩而言,不妨給她報一個舞蹈課程。跳舞課最好的一點在於沒有她的哥哥參與,而且在媽媽駕車帶她去上課時,也增加了媽媽和她單獨相處的時間。總之,根據孩子不同的個性安排他們不同的親子時光,比如喜歡運動的那就安排戶外活動,喜歡安靜的那就安排親子閱讀。
3 總有一些事是讓孩子們共同參與雖然我們一再強調對待孩子要有針對性的區別對待,但是好的同胞關係自然也離不開共同活動培養的默契與友愛。而且即使你的孩子個性真的大相徑庭,也總會有大家共同感興趣的活動。比如親子閱讀、戶外踏青遠足、爬山、共同參與討論制定計劃的旅行等等,都可以讓大家在更多的相處時光中增進感情。還可以在這些活動中,組織一些有趣的競爭活動,比如爬山時,爸爸媽媽分別與某一個孩子一組進行登山競賽,充分建立兄弟姐妹間的友好競爭機制,對於大一些的孩子甚至可以組織一些競賽,孩子們一組父母一組,這樣更可以讓孩子們在團結協作中增強親密度。
不管是哪一個孩子遇到了成長或健康問題,都有必要將情況告知其他的孩子,可以用他們聽得懂的語言和他們交流情況,邀請他們一起來商議解決辦法,重在每一個成員的參與性,這樣那些沒有遇到問題的孩子既能感覺自己也是家庭的重要一員被尊重,也能在你不得不將更多的時間投入到有問題的孩子身上時給予一定的理解。
對於因為某種原因被忽略的孩子給予補償是很好的辦法,但是並不意味著父母要百依百順甚至犧牲自尊來忍受孩子的一切發洩行為,要讓孩子明白父母理解他們的不滿情緒,但並不代表認可他們因為不滿而產生的壞行為。
如果你的孩子出現反常行為,那麼就暗示他感覺被忽視了,要給予一定關注,行為嚴重時還應及時尋求
心理醫生的幫助:
出現倒退性行為,比如三四歲的孩子變得像小寶寶樣口齒不清發嗲耍賴或者故意尿褲子。
重拾很久前就改掉的習慣。比如吮拇指。
出現分離焦慮症,時刻黏著你寸步不離,儘管他以前通常能接受沒有你陪伴。
一向性情溫和的孩子突然開始亂發脾氣,行為怪異,甚至出現極端暴力傾向。
毫無徵兆的情況下。孩子突然不開心,經常性的悶悶不樂,甚至拒絕參加他最喜愛的活動。
如果其中一個孩子不停地得到誇獎,這可能會加劇他們之間的競爭。勞裡斯博士指出:“如果一個孩子看到自己的手足‘擅長每一件事’,那他可能認為自己‘什麼都不擅長’。”所以父母要避免作比較。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如果你表揚孩子的優點,不僅可以增加他的信心還能減少競爭。告訴每個孩子他們都是獨一無二的,並耐心地解釋原因。把關注點放在孩子的獨特之處,比如他的幽默感或是他瞭解他人感受,懂得如何振奮人心的本領,讓他知道他的能力沒有被忽視。你可以告訴他:“每當我心情不好的時候,你總是可以讓我開懷。我真喜歡你這一點,家裡其他人也都喜歡。” 平等關愛每一個孩子,我們還可以做得更好每一個孩子都渴望得到父母的關愛和陪伴,和睦融洽的家庭關係,可以讓每一個孩子都感到很安全,如果所有的孩子都覺得得到了足夠的溫暖和關愛,那嫉妒發生的可能性就會明顯減少。而同胞間的關係也會變得更融洽,相互支援,彼此關心。所以父母在給予孩子無私的愛的同時,關注每一個孩子的不同需求,同等的關愛但要不同的對待。
1 為每個孩子留出“只屬於我們”的時間要讓你的孩子感到受重視,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和他單獨相處,而你們共處時做什麼其實並不重要。確保你們有私人空間,共同討論並分享互相的感受。如果某段時間內你忙著帶女兒去進行理療不妨每天再花10分鐘和你的兒子獨處,這樣他的每一天都將煥然一新。你或者你的愛人應該每週留出至少1個小時和他做一對一的活動,比如在公園裡打打籃球。即便實在騰不出時間,日常出門的時候帶著孩子也可以和他聯絡感情,你可以邀請他:“你想不想跟我去超市?我很希望我們一起出門,你還可以幫我挑好吃的食物做晚餐!”
2 讓每個孩子擁有獨有的興趣愛好鼓勵孩子參加只屬於他的活動,能幫助他走出兄弟姐妹的陰影。勞裡斯博士指出:“幫孩子找到正確的定位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找到了他感興趣的活動。”如果你的孩子沒有自己獨有的愛好那麼幫他找到他擅長的方面。如果他喜歡動來動去,那麼你可以給他報名參加一些攀岩課程:如果他老在玩你的iPod,那麼他可能喜歡上吉他課。
比如對於厭倦了成長在哥哥壓力下的小女孩而言,不妨給她報一個舞蹈課程。跳舞課最好的一點在於沒有她的哥哥參與,而且在媽媽駕車帶她去上課時,也增加了媽媽和她單獨相處的時間。總之,根據孩子不同的個性安排他們不同的親子時光,比如喜歡運動的那就安排戶外活動,喜歡安靜的那就安排親子閱讀。
3 總有一些事是讓孩子們共同參與雖然我們一再強調對待孩子要有針對性的區別對待,但是好的同胞關係自然也離不開共同活動培養的默契與友愛。而且即使你的孩子個性真的大相徑庭,也總會有大家共同感興趣的活動。比如親子閱讀、戶外踏青遠足、爬山、共同參與討論制定計劃的旅行等等,都可以讓大家在更多的相處時光中增進感情。還可以在這些活動中,組織一些有趣的競爭活動,比如爬山時,爸爸媽媽分別與某一個孩子一組進行登山競賽,充分建立兄弟姐妹間的友好競爭機制,對於大一些的孩子甚至可以組織一些競賽,孩子們一組父母一組,這樣更可以讓孩子們在團結協作中增強親密度。
不管是哪一個孩子遇到了成長或健康問題,都有必要將情況告知其他的孩子,可以用他們聽得懂的語言和他們交流情況,邀請他們一起來商議解決辦法,重在每一個成員的參與性,這樣那些沒有遇到問題的孩子既能感覺自己也是家庭的重要一員被尊重,也能在你不得不將更多的時間投入到有問題的孩子身上時給予一定的理解。
對於因為某種原因被忽略的孩子給予補償是很好的辦法,但是並不意味著父母要百依百順甚至犧牲自尊來忍受孩子的一切發洩行為,要讓孩子明白父母理解他們的不滿情緒,但並不代表認可他們因為不滿而產生的壞行為。
如果你的孩子出現反常行為,那麼就暗示他感覺被忽視了,要給予一定關注,行為嚴重時還應及時尋求
心理醫生的幫助:
出現倒退性行為,比如三四歲的孩子變得像小寶寶樣口齒不清發嗲耍賴或者故意尿褲子。
重拾很久前就改掉的習慣。比如吮拇指。
出現分離焦慮症,時刻黏著你寸步不離,儘管他以前通常能接受沒有你陪伴。
一向性情溫和的孩子突然開始亂發脾氣,行為怪異,甚至出現極端暴力傾向。
毫無徵兆的情況下。孩子突然不開心,經常性的悶悶不樂,甚至拒絕參加他最喜愛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