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有小小住校生 親子關係“保鮮”有計

不少父母因為沒有時間照顧孩子, 從小學甚至幼稚園階段開始就將孩子讓孩子全托或上寄宿學校。 與此同時, 還美其名曰從小鍛煉孩子的獨立能力。 但仔細想想, 小小住校生, 心裡會作何感受?你家的親子關係會因此而疏遠了嗎?


住校的孩子為何不開心?

住校的孩子不開心

有些爸媽發現, 孩子在住校之後似乎長大了一些, 成熟了一些, 話也少了。 這真的算是好事嗎?先來看看這兩個案例。

案例一:有位媽媽家中有兩個孩子, 大兒子住校。 某天, 媽媽給大兒子打電話說下午不能來接他回家了。 電話那頭的孩子明顯地不高興,

Advertisiment
嘟噥著嘴說:“你說好除了週五, 週二也要接我回家的, 你說話不算數!”媽媽安撫了兒子幾分鐘, 就掛了電話, 但她擔心孩子心情, 又專門給生活老師打了電話, 請她留意一下。 晚上, 媽媽給老師打電話詢問, 老師說一切都正常。 但朋友在週末接孩子回家時, 卻發現他一直情緒不高, 一問原因, 原來他仍然糾結在週二媽媽失約的事情中。 這時, 媽媽才發現, 孩子在幾乎一周的時間裡, 都在鬱悶!

案例二:琳琳在一所寄宿制學校讀書。 剛開始, 時常透露出想轉到走讀班的願望, 而且每天都給媽媽打電話;到二年級, 琳琳基本不提這事了, 電話也少了。 六年級以後, 媽媽發現, 女兒的自理能力提高了, 可回家後話卻越來越少了,

Advertisiment
幾乎在自己的房間裡一呆就是半天, 只有吃飯時才出來, 回答父母的問話也多是簡短的幾句, 親子關係明顯疏遠了。 孩子為何變得“內向”了, 媽媽從老師那兒瞭解到, 琳琳在學校也不如以前愛說了、跟老師也比較疏遠, 對班裡的事也不像過去那麼熱心了。

住校生的“情感饑渴”

在爸爸媽媽的羽翼下成長, 習慣了和爸爸媽媽們一起吃飯、聊天、遊戲, 睡覺前可能還會聽一個媽媽講的故事, 然後在溫暖的被窩裡睡去……突然有一天, 孩子被送到了寄宿學校, 幾天都待在學校, 面對的都是老師同學。 以往無微不至的照顧消失了, 起初, 孩子可能會像案例一中那樣, 儘管外表看起來如老師所說的平靜, 可內心是多麼鬱悶和懷疑:懷疑父母是否愛他。

Advertisiment


住校生的“情感饑渴”

隨著寄宿時間的增加, 他適應了這種生活, 處理問題時往往形成了自己的處理方式, 也就不再喜歡給人交流了, 孤獨感和親情疏離的問題便紛至遝來。

當孩子還是媽媽腹中的胎兒時, 臍帶讓母子相連;當孩子出生後, 肚臍上的紐帶剪短了, 可心理上的臍帶還沒有斷, 這個紐帶大概需要到孩子十三歲左右才能自然脫落--這時候孩子逐漸成熟獨立, 走向社會。 而這根心理臍帶在自然脫落之前, 良好的親子關係是孩子心理發育和性格養成的重要依託, 父母的愛與陪伴則成為這根臍帶最重要的養料。

因此, 父母將年幼的孩子變成小小住校生, 就猶如單獨把一隻羽毛還未長得豐滿的小海鷗扔向了茫茫的大海中,

Advertisiment
這或許可以鍛煉它的堅強和意志, 但它同時也缺失了愛和安全感, 而缺失了愛和安全感就可能導致它今後在漫漫人生路上心靈的不健全, 心靈的不健全又怎會支撐起海鷗強健的翅膀, 而它在茫茫的大海中要經歷多少風吹雨打。 做父母的, 除了滿足孩子的生活所需, 更要用愛和陪伴, 用家的特殊功能, 激發他們內在成長的力量, 協助他們建構起一個健全的心靈, 否則他們長大成人後, 帶著童年的陰影和傷痛, 又怎會尋找到人生的幸福?

家有住校生 親子關係如何“保鮮”?

住校的好處不可否認:讓孩子作息更規律, 養成閱讀故事書的習慣、增加了與同齡孩子接觸的機會等等。

Advertisiment
對父母來說, 也減少了一些壓力, 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投入工作, 另一方面距離可使人冷靜思考, 更理性地分析教育之道。

讓孩子住校並非不可嘗試, 但是請在送孩子去寄宿學校時做足功課。 不要認為, 學校可以全盤接手自己對孩子的教育。 作為父母, 任何事物都不能成為放棄親子溝通的藉口。 剛上小學的孩子社會性格還沒有形成, 更小的孩子則更是沒達到這種境界。 過早讓孩子離開父母, 單獨呆在學校, 不利於他健康人格的形成, 孩子的安全感容易缺失。 那麼, 如何讓住校的孩子不再“缺愛”?如何讓父母與住校孩子的親子關係“保鮮”呢?


家有住校生 親子關係如何保鮮?

讓孩子有心理準備

讓孩子住校前, 父母應把住校生活的實際情況, 無論好壞都如實告訴孩子,給他一個心理鋪墊。否則,突如其來的環境變化,會讓孩子困惑和不安。

做一個守信的家長

如果父母答應孩子要探望或接他回家,就請盡可能做到。否則,孩子經歷過失落後,會對親子關係產生疏離感。如果父母長時間不能與孩子見面,也請注意與孩子保持聯繫,通過電話或聊天工具,隨時和孩子聊聊近況,這也會減少孩子住校時的負面心理,同時增加親子溝通。

充分利用孩子在身邊的時間

只要孩子在家,請和孩子深入談心、交流,傾聽孩子的心聲,不要只問功課怎樣,更應側重孩子一周來的想法,拉近與孩子的心理距離;還要讓孩子宣洩心中的不快,避免因為長期住校引發自閉等心理問題。

決定住校就別變來變去

一旦讓孩子住校,家長就不宜中途“改主意”,如此,會更加激化孩子的心理落差,也會讓孩子不自信。以後在外面遇到問題,孩子就會習慣性地回家求救,過分依賴父母。

無論好壞都如實告訴孩子,給他一個心理鋪墊。否則,突如其來的環境變化,會讓孩子困惑和不安。

做一個守信的家長

如果父母答應孩子要探望或接他回家,就請盡可能做到。否則,孩子經歷過失落後,會對親子關係產生疏離感。如果父母長時間不能與孩子見面,也請注意與孩子保持聯繫,通過電話或聊天工具,隨時和孩子聊聊近況,這也會減少孩子住校時的負面心理,同時增加親子溝通。

充分利用孩子在身邊的時間

只要孩子在家,請和孩子深入談心、交流,傾聽孩子的心聲,不要只問功課怎樣,更應側重孩子一周來的想法,拉近與孩子的心理距離;還要讓孩子宣洩心中的不快,避免因為長期住校引發自閉等心理問題。

決定住校就別變來變去

一旦讓孩子住校,家長就不宜中途“改主意”,如此,會更加激化孩子的心理落差,也會讓孩子不自信。以後在外面遇到問題,孩子就會習慣性地回家求救,過分依賴父母。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