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有怕生寶寶怎麼辦


每個寶寶都有一個怕生期, 一見到陌生人就會習慣性的躲到爸爸媽媽身後。 面對這樣的怕生寶寶, 你知道有什麼方法來改變呢?

寶寶為什麼會怕生

1. 寶寶在自我保護

怕生是孩子一種自我保護的意識。 在他看到陌生人時, 他意識到家人和陌生人是不同的個體, 孩子害怕這個陌生個體給他帶來傷害, 因此, 就以敏感閃躲, 甚至大聲哭鬧的激烈方式來向家人傳遞自己害怕的情緒, 以此得到家人的保護。

2.寶寶的天性使然

每個孩子在0-3歲期間都會出現怕生的現象, 如果3歲以後仍然非常怕生, 就要考慮孩子的個性因素了。

Advertisiment
有些孩子連去幼稚園也表現出退縮和回避, 這說明孩子不是故意挑剔和拒絕, 而是天性使然。

3.寶寶缺少社會交往

有的家長很少帶孩子出去玩耍, 與人接觸少, 缺少鍛煉, 所以孩子會怕生。 不要因為孩子害怕就刻意避免孩子與陌生人接觸, 這樣對緩解孩子認生的問題有著適得其反的作用。 為孩子創造與各式各樣的陌生人群進行接觸的機會, 能使孩子從中得到一定的鍛煉, 讓孩子以後變得不那麼的怕生。

4.父母對寶寶批評過多

如果孩子一做錯事, 父母任意指責, 會傷害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久而久之, 孩子就會產生對陌生人和陌生環境的膽怯。

5. 父母對寶寶包辦太多

父母對孩子包辦過多,

Advertisiment
孩子的自主性沒有得到發展。 如果父母心疼孩子小, 生怕孩子做不好而事事代勞。 其結果就會壓抑孩子自主性的發展, 使他們懷疑自己的能力, 對一些事物形成膽怯心理。

寶寶怕生心理的發展

細心的媽媽會發現, 寶寶在3-4個月時已能對媽媽做出反應, 只要媽媽走近寶寶, 他就會沖媽媽樂, 以此表達自己快樂的情緒。 當媽媽在屋裡走動時, 寶寶的目光就會追隨媽媽的身影移動, 並表現出明顯的想要得到媽媽關注的表情。 一旦媽媽不予理睬, 寶寶就會哭鬧。 如果發現媽媽不在視線內, 寶寶也會以大聲哭鬧來表達自己的不滿情緒。

5個月的時候, 隨著寶寶自我認識和活動範圍的擴大, 寶寶的識別能力不斷增強, 開始有了明顯記憶力,

Advertisiment
對親人和陌生人能加以區分, 而產生不同的反應, 因為對陌生人不熟悉不喜歡, 他會感到恐懼、不安全, 所以產生了“怕生”現象。

6個月的寶寶已開始有了依戀、害怕、認生、厭惡、愛好等情緒, 對熟人表現出明顯的好感, 並且能夠根據家庭成員的親近程度表現出不同的反應。 出於自我保護的目的, 這個階段的寶寶對陌生人和陌生環境就會表現出過敏反應, 對媽媽則最為依戀。

8、9個月的寶寶認生的現象更為常見。 1歲多的寶寶已經開始有了獨立意識, 對什麼都好奇, 再加上活動範圍的擴大, 就使得他們有了要離開父母的懷抱去探索周圍環境的欲望。 但是, 這個年齡段的寶寶對父母和親人仍然非常依戀, 一旦遇到他從未見到過的人和物體,

Advertisiment
就可能表現出膽怯的樣子。 因此, 這一時期的寶寶是獨立性和依戀性並存。

即便到了2、3歲, 寶寶仍然會對陌生人和陌生情景感到恐懼, 這是寶寶發展的共性。 此外, 由於遺傳因素的差異, 寶寶出生以後所處的家庭教養環境也千差萬別, 因此每個寶寶認生的程度也存在很大的差異。

寶寶怕生, 家長如何引導

1、父母多帶寶寶接觸更多的人, 多見見市面。 多一些戶外運動, 多與同齡孩子玩樂等, 會消除孩子內心的緊張。

2、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父母多對一些孩子不常見的人表現出熱情、友好。 慢慢的孩子會意識到這是朋友, 要友好。

3、父母再忙, 也要多陪寶寶增加親子互動。 這樣會增加寶寶的安全感, 降低他們的戒備心。

Advertisiment

4、有生人到訪, 不管寶寶能不能懂, 要友好的介紹下, 比如“這是××阿姨, 叔叔’”, 先介紹好, 打好招呼。 不要急於讓生人抱孩子, 等熱絡一些後, 也不遲。

5、寶寶怕生, 父母要給他們適應時間, 不要操之過急。 在正確引導下, 孩子會慢慢適應眼中的“陌生世界”。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