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有急脾氣寶寶怎麼辦

急脾氣型寶寶特點:無論是裹繈褓、餵食、按常規程式作息, 還是換衣服、換尿片、換床睡覺, 急脾氣型寶寶都可能會覺得難以忍受, 變得煩躁、激動。

急脾氣型寶寶的睡眠時間較短, 睡眠品質也不高, 所以做事時缺少耐心, 容易疲倦, 所以總是愛發脾氣。 如果不能改善休息的品質, 很容易形成惡性循環, 讓寶寶脾氣越來越大。

發脾氣的導火索是寶寶的能力與願望不匹配

當寶寶開始走路、開始說出新的詞語, 開始解決簡單問題時, 好奇心加上敏捷的身手, 讓他們開始敢於嘗試一切, 但這時他們並沒有足夠的理解力能意識到危險行為所帶來的後果。

Advertisiment
當他們的行為受到阻礙時, 有限的語言表達能力讓他們不能很好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願望, 發脾氣便成了最佳的情緒宣洩的方法。 其實有時憤怒也是一種自然合理的情感表達。

寶寶為什麼發脾氣

被挫折所困, 宣洩壓力。 挫折感是寶寶發脾氣的主因之一。 寶寶掌握了很多新本領, 他們迫不及待想要探索世界, 但他們經常發現有些事情自己無能為力, 總是受到很多阻礙和羈絆。 當挫折感和壓力堆積起來, 成人尚且需要通過發脾氣來宣洩一下, 更何況寶寶的情緒控制能力還沒完全發展起來呢。

需要沒有得到滿足。 有時寶寶的需要得不到滿足, 想要的玩具拿不到, 想要找個人一起玩大家都沒時間,

Advertisiment
想開口要求又說不清楚, 也難怪寶寶會著急上火了。 千萬別把這個當成寶寶故意找碴。

渴望被關注。 誇張的表現往往能引起父母的注意。 如果家裡來了客人或者寶寶有了小弟弟小妹妹, 媽媽暫時遺忘了寶寶, 那他寧可用大嚷大叫滿地打滾換來一頓訓斥, 也不願意一個人躲在角落裡孤零零的待著。

3歲後負面情緒開始減少

在3歲以前, 如果寶寶受到一致的規定和行為約束, 他們在處理情感、按照社會接受的方式行動時會具有更多的內在控制力, 他們也就有更多的機會去獨自做主。 所以會說“不”, 會有負面情緒來對抗這些與內心相矛盾的約束。

處理憤怒和平復情緒也是需要學習的

Advertisiment

現在寶寶還沒有學會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緒和行為。 因此, 他們需要你的説明。 保證寶寶充足的睡眠和營養, 避免過度刺激和壓力都可以有效控制寶寶的情緒。

當寶寶失去控制時, 儘量幫助他們找出原因並解決問題, 而不是一味的遷就, 讓寶寶意識到隨意發脾氣並不意味著就可以換來別人的妥協, 達到自己的目地。 在寶寶發脾氣的時候, 對他的情感表示理解, 幫助他們接納自己的情緒, 或許他們很快就可以平息下來。

做善解寶寶意圖的好父母

理解寶寶:發脾氣是寶寶發育的正常現象, 寶寶發脾氣有自己的原因, 並不是針對你故意找碴和挑釁。 從寶寶的角度考慮, 你可能就會理解為什麼寶寶會有那樣的舉動。

Advertisiment

調整心態:面對發脾氣的寶寶, 尤其在公共場合, 對最冷靜的父母也是一種考驗。 寶寶可能躺在地上又踢又踹, 大喊大叫, 引得路人紛紛側目, 讓媽媽覺得特別尷尬。 這時, 媽媽需要保持冷靜, 提醒自己, 你是成年人, 而他只是一個寶寶;也別覺得丟臉, 人們不會嘲笑你, 他們會理解, 會慶倖躺在地上的不是自己的寶寶。 你不要對寶寶大發雷霆, 或者扔下他不管, 可以先讓他自己哭一會, 遠離他一段距離, 再把他抱離現場。

當寶寶的脾氣來了

寶寶有時在感到特別疲倦或不舒服時會發脾氣。 規劃好寶寶一天的生活, 以避免他因為過度疲勞、受到過度刺激而情緒失控。

考慮自己對寶寶行為的期望是否適當, 例如期望寶寶等待。 對寶寶來說,

Advertisiment
自我行為控制能力剛剛開始發展, 對時間的感覺也處於發展之中, 因此等待對他來說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在寶寶情緒失去控制前, 通過有趣的玩具、唱歌或者遊戲來轉移寶寶的注意力, 讓他忘記發脾氣。

隨時關注寶寶, 為他提供幫助和支持。 當看到寶寶為某件事情變得沮喪或力不從心時, 及時為他提供支持和鼓勵。

教導孩子與挫折打交道的其他方式。 大一些的孩子開始懂事、說話, 盡可能提醒他們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憤怒, 而不是尖叫。

抱著寶寶, 接納他的憤怒情緒, 告訴他, “媽媽知道你很生氣, 媽媽愛你, 媽媽在這陪著你。 ”

(原標題:如何“制服”家裡的急脾氣寶寶?)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