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長不大”的爸爸:孩子在爬行墊上一扭一扭的跑, 邊跑邊含混不清的說:“爸爸, 貓咪, 追。 ”咯咯笑個不停。 爸爸畫了一張大花貓的臉, 撅著屁股在墊子上匍匐前進, 邊爬邊叫:“喵……, 小老鼠, 貓咪來了。 ”
一個朋友, 曾這樣描述自己“假性單親媽媽”的生活:
我下班回家, 他沒有下班。 我做好飯, 他沒有下班。
我和孩子等他吃飯, 他打電話說, 有飯局。
飯後, 我們出去散步, 他沒有回家。
洗漱完畢, 我們上床看書, 他沒有回家。
孩子睡了, 我半睡半醒, 他還沒有回家。
週六, 我帶孩子去公園, 他要加班。
周日, 我帶孩子去圖書館,
Advertisiment
周而復始, 他忘記了自己在這個家庭的存在。 我和孩子也漸漸的把他當成了隱形人。
這個朋友的經歷或許比較極端, 但是, 在整個的家庭教育和生活中, 沒有爸爸的參與, 對媽媽和孩子來說, 真的是一種遺憾。
你有工作, 我也有工作。 你上班很忙, 我也沒閑著。 你下班後不是加班, 就是聚餐, 不是聚餐, 就是雙腳一蹬, 葛優躺。 我下班後不是買菜, 就是做飯, 不是做飯, 就是帶孩子。 如果就我一個和尚, 我願意挑水喝。 可是, 現在明明兩個和尚啊!你不僅不能與我一起抬水喝, 還要我挑水給你喝。 為什麼?
於是, 女人不斷指責, 不停抱怨。 男人為了躲避麻煩, 越逃越遠。
是女人的錯嗎?完全不是。 為了這個家, 她已傾盡所有, 完全顛覆婚前的自我。
Advertisiment
是男人的錯嗎?不完全是。 為了賺錢養家, 他已放棄很多, 尤其是玩遊戲的時間。
那是誰的錯?
很多事情, 如果能夠單純用“對錯”解決, 就簡單多了。 那些習慣在家庭中, 分出對錯高低的人, 只能說“你還沒長大。 ”
“那長不大怎麼辦呢?”答案:長啊。
長大有三種方式:一、主動要求長大。 二、外力催熟。 三、揠苗助長。
可是, 生活中有太多爸爸不自覺, 從不“主動要求長大。 ”
比如, 我的朋友艾米, 老公是一名地產行業的設計師。 在單位, 業務技能突出, 工作遊刃有餘。 在家裡, 卻是一個來去無蹤的“隱君子”——隱藏起作為老公, 作為爸爸的各種職責的君子。
看不見油葫蘆倒地, 聞不見爐灶上菜燒焦, 聽不見孩子哭。 說的最多的話, 是“艾米, 去看一下廚房。
Advertisiment
艾米……
艾米睡著了。 艾米太累了。
睡夢中, 艾米回到了童年。 他看見爸爸坐在沙發上, 拿著一張報紙, 悠閒自得。 媽媽的身影不斷的出現在廚房, 在客廳, 在衛生間。 她不是在走, 走的速度太慢, 活兒幹不完。 她是在漂移。 媽媽是不是穿著輪滑鞋呢?艾米在心裡想。
醒來後, 艾米發現自己的眼角一行清淚。
兩歲的孩子剛剛睡著, 老公正在看電影。
艾米換了一件婚前最喜歡的衣服, 化了淡妝。 她走到臥室門口, 對正在聚精會神看電影的老公說:“親愛的, 我出去一下, 晚點回來。 注意看著孩子哦。 ”“
他老公睜大了眼:“你去哪裡?什麼時候回來?孩子醒了怎麼辦?”
看著老公一臉恐慌, 艾米笑了:“我去看一場電影, 然後再隨便轉轉。
Advertisiment
“為什麼非要去影院看電影?你可以在家看啊。 你出去那麼久, 孩子醒了怎麼辦?”
“你會有辦法的。 ”說著, 艾米拎上已沉睡了三年的小坤包出門了。
艾米左手一杯奶茶, 右手一桶爆米花。 爽爽地坐在電影院的倒數第二排, 時而忍俊不禁, 時而熱淚盈眶, 一個人《從你的全世界路過》, 並不覺得孤單。
從影院出來, 路過一排精品服裝小店。 艾米看看這件, 試試那件。 還好, 托了操勞的福, 除了肚子上有點肉, 身材並沒有怎麼走樣。 導購小姐一直在誇艾米的身材好。 艾米知道, 這是真的, 而不是為了促銷。
自從有了孩子, 艾米的消費水準急速下降, 變得相當理智。
買一件, 就買一件吧。 拿上導購小姐遞過來的服裝袋,
Advertisiment
看看表, 五點了, 艾米已經出來三個鐘頭了。 “不知道孩子有沒有醒?不知道有沒有哭著找媽媽?不知道爸爸有沒有給他吃水果?不知道有沒有尿褲子?……”從家裡出來沒多久, 這些問號就不斷的在艾米的耳畔縈繞。
她強迫自己不去想, 卻在此時此刻, 難免歸心似箭。
一進社區大門, 艾米就似乎聽見了孩子的哭聲。 “我就知道, 他肯定弄不好孩子。 他自己都沒有長大。 我真的不該把孩子留在家, 自己出去。 ”艾米在心裡一邊抱怨自己, 一邊數落老公。
艾米飛奔一樣跑回家。
打開家門, 映入眼簾一幕是:孩子在爬行墊上一扭一扭的跑, 邊跑邊含混不清的說:“爸爸, 貓咪, 追。 ”咯咯笑個不停。 爸爸畫了一張大花貓的臉, 正撅著屁股在墊子上匍匐前進, 邊爬邊叫:“喵……,小老鼠,貓咪來了。”
“毛豆,媽媽回來了。”“媽媽……”
孩子撲進艾米的懷抱。爸爸抹了一把臉上的汗珠。艾米回過了神。
“媽媽,爸爸,貓咪。”孩子指著爸爸,滿心歡喜。
“你剛走沒多會,孩子就醒了。我給他喝了點水,學著你平時的樣子,給他刮了半個蘋果吃。我們正在玩貓捉老鼠的遊戲。他一聲都沒哭,真的,一聲都沒哭。”
看著老公急於聲明的樣子,艾米突然想哭。其實,不是老公長不大,而是她沒有給他長大的機會。
想著他第一次沖奶粉,她嫌他沖的太燙;他第一次給孩子換尿布,她嫌他笨手笨腳;他第一次做菜,他嫌他做得太鹹;他第一次煮粥,她嫌他煮得太稠。
這個二十多年來,一直在媽媽的庇護下長大的“大孩子”,除了會讀書,他真的什麼都不會。在原生家庭,他伸出的每一隻手,都被媽媽無意識的擋了回去。在組建的新家庭,他伸出的每一隻手,都被艾米無意識的擋了回去。
慢慢地,父母的家庭就會重現:艾米大包大攬,苦不堪言。艾米的老公,無處插手,漸行漸遠。
可是,艾米不想這樣。
她要每一個家庭成員都在這個家庭中,真實的存在。她要爸爸自豪的做爸爸,她開心的做媽媽,孩子安心的做孩子。
當媽媽開始信任爸爸,爸爸也在悄悄地長大。艾米知道。
邊爬邊叫:“喵……,小老鼠,貓咪來了。”“毛豆,媽媽回來了。”“媽媽……”
孩子撲進艾米的懷抱。爸爸抹了一把臉上的汗珠。艾米回過了神。
“媽媽,爸爸,貓咪。”孩子指著爸爸,滿心歡喜。
“你剛走沒多會,孩子就醒了。我給他喝了點水,學著你平時的樣子,給他刮了半個蘋果吃。我們正在玩貓捉老鼠的遊戲。他一聲都沒哭,真的,一聲都沒哭。”
看著老公急於聲明的樣子,艾米突然想哭。其實,不是老公長不大,而是她沒有給他長大的機會。
想著他第一次沖奶粉,她嫌他沖的太燙;他第一次給孩子換尿布,她嫌他笨手笨腳;他第一次做菜,他嫌他做得太鹹;他第一次煮粥,她嫌他煮得太稠。
這個二十多年來,一直在媽媽的庇護下長大的“大孩子”,除了會讀書,他真的什麼都不會。在原生家庭,他伸出的每一隻手,都被媽媽無意識的擋了回去。在組建的新家庭,他伸出的每一隻手,都被艾米無意識的擋了回去。
慢慢地,父母的家庭就會重現:艾米大包大攬,苦不堪言。艾米的老公,無處插手,漸行漸遠。
可是,艾米不想這樣。
她要每一個家庭成員都在這個家庭中,真實的存在。她要爸爸自豪的做爸爸,她開心的做媽媽,孩子安心的做孩子。
當媽媽開始信任爸爸,爸爸也在悄悄地長大。艾米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