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長不要以自己的模式塑造孩子

父母對孩子最重要的是支持和鼓勵孩子走自己的路, 不應該強迫孩子接受父母的意願。 大多數父母之所以要將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子女, 是希望子女將父母夢寐以求的理想變為現實。

一位年輕的父親抱著一個差不多一歲多一點兒的小男孩兒, 走到人民大會堂臺階下面的時候, 那位父親把孩子放下準備休息一會兒, 小男孩兒就順著臺階往上爬。

孩子每爬一個臺階都特別費勁兒, 吭哧老白天才爬完一階。 他的父親開始的時候還站在旁邊看著, 可孩子爬了兩階他就受不了了, 抱起孩子噌噌幾步走到最高處。

Advertisiment
這一下孩子可不幹了, 又哭又鬧的。 那個父親不知道怎麼回事, 被孩子煩得不得了, 罵道:“臭小子, 你不是要上嗎?我把你抱上來你還哭?哭個啥嘛!”

一位女士走過來, 對父親說:“你把孩子抱下來, 讓他重新爬, 他就不哭了。 ”年輕的父親一臉不相信的樣子, 但是孩子在哭, 沒辦法只好照做了。 當他把孩子抱到臺階下面時, 孩子立刻止住了哭聲, 開始重新爬臺階。 他很吃驚, 問那位女士:“怪了, 你是咋知道的?”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

“咋知道的”這句話, 可以說代表了現今許多家長的教育狀態。 人有著自己的生長規律, 但是許多成人大都只知道人的生理成長規律, 不知道心理成長規律, 上文提到的那個父親就是這樣。

他不知道他的孩子正好到了腿的敏感期,

Advertisiment
這個時期的孩子終於發現他有兩條腿可以使用, 便不斷地用他的腿感知世界。 要是成人不知道這些, 阻止這樣的探索, 孩子就會哭叫。 要是經常阻止, 不但使孩子的潛能發展受到影響, 還會造成孩子有心理問題。 這個時期的孩子最喜歡哪兒不平往哪兒走, 平平的馬路他不走, 專挑疙疙瘩瘩、坑坑窪窪的地方走。 因為越是這樣的地方, 越能使他感覺到腿的實際存在。

“望子成龍”的觀念在一些家長中可以說根深蒂固, 他們總拿自己的思想、方法、經驗去教育孩子, 讓孩子從小就處在數學、語文、英語、鋼琴、繪畫等等包裹和重壓之中, 而且必須是聽話學好。 然而無情的事實是, 大多數孩子都無法實現家長的超值期待,

Advertisiment
令他們深感失望。 原因何在?

王青連著兩個週末沒來上興趣班, 老師便給他家打了電話。 他的父親十分生硬地說:“我的兒子不學了!”老師很奇怪, 問他為什麼。 他說:“這孩子越來越不像話了, 他已經把家裡的玩具差不多都拆光了。 拆了這個, 把零件裝到那個上面, 拆了那個, 把零件裝到這個上面。 ”老師說這有什麼不好?他聽了更加生氣, 大聲吼叫起來:“好什麼好?難道你們給孩子教這些?教他們專門搞破壞?”

老師對著話筒沉默了好一會兒, 問他:“對你來說, 是玩具重要還是孩子重要?”

他說:“當然是孩子重要。 ”

老師又問:“既然孩子重要, 那你為何不能容忍他以‘拆玩具’來發展智力呢?”

他說:“那可以用其他方法呀,

Advertisiment
為什麼非要拆玩具?這難道不是縱容孩子浪費嗎?”

老師說:“我當然不是鼓勵孩子拆玩具, 更沒有縱容浪費的意思。 我是說孩子一旦萌發強烈的好奇心、產生濃烈的創造意識的時候, 作為大人, 就應該從理解的角度去滿足他的這種需要。 如果條件不具備, 就應該以‘犧牲’一些物品為代價促成孩子這種品質的形成。 ”

小編總結:父母要注意不要總將自己的願望強加給自己的孩子, 不要用自己的經驗和想法去教育孩子, 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 給孩子最合適的教育, 這樣才不會讓孩子產生消極的情緒。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