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長不要這樣給孩子喂藥

有些父母因為沒有辦法讓孩子服下藥, 常常採用一些錯誤的喂藥方法, 其結果不僅使孩子對服藥更為恐懼和反感, 還常會造成不良後果, 甚至危及生命。 以下是幾種常見的喂藥方法, 希望父母們引以為戒。

1、強行灌藥:有些父母用按頭、撬嘴、捏鼻的方法, 待孩子張嘴吸氣時硬將藥物灌入。 這樣喂藥十分危險, 因為孩子在哭鬧和吸氣時, 藥物非常容易進入氣管, 從而可以引起嗆咳, 甚至造成呼吸道堵塞而窒息死亡。

2、恫嚇強迫:有些父母以訓斥、羞辱、恫嚇甚至打罵相加的方式強迫孩子服藥, 這對病體虛弱的孩子無異于“雪上加霜”,

Advertisiment
孩子儘管能夠含淚強咽苦藥, 但常會引起胃腸痙攣、噁心嘔吐或尿失禁, 有時還會使藥物誤入氣管。

3、突然襲擊:一些家長趁孩子張口哭或笑時, 突然將藥物投入其口中, 隨即灌水沖服。 這種做法是非常危險的。 因為此時孩子的聲門處於開放狀態, 突然投入的藥物可隨吸氣而誤入氣管。

4、暗中偷襲:有的父母乘孩子熟睡之際將藥灌入其口中, 這更是危險的做法。 由於孩子的咽喉狹窄, 且神經系統發育尚不完善, 睡眠中咽喉部神經突然受到刺激, 會發生咳嗆和喉痙攣;如果藥物誤入氣管, 可以引起窒息。

5、遊擊作戰:有些父母採取“化整為零”或“化零為整”的方法, 將一次常規用藥量分為幾次喂服, 或將兩次藥量合為一次喂服。

Advertisiment
這種喂藥方法不僅不能收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也難以保證用藥安全。

6、整藥碎服:不少藥物不能採用研碎喂服的方法, 例如腸溶衣藥片, 因為這種藥物對胃有刺激, 而且藥物被胃液分解破壞使療效下降。 如果研碎後服用, 不僅達不到治療目的, 還有可能產生嚴重不良反應。

7、蒙混哄騙:有些父母將藥物拌入豆漿、牛奶或乳糕等食物中喂服, 此法欠妥。 因為牛奶中的鈣、磷、鐵等可與藥物成分發生作用或結合而影響療效, 或沉澱而影響吸收。 乳品中的脂肪和蛋白還會影響某些藥物的吸收。 倘若多次這樣哄騙, 孩子會發生拒食和挑食。

8、果汁送藥:果汁多為酸性, 而很多藥物在酸性環境中會被分解破壞,

Advertisiment
影響吸收和治療效果, 甚至會對人體產生危害。 如抗生素、不少抗感冒藥、消化系統用藥多不耐酸, 或可因酸而增加副作用, 尤其是健胃、止瀉的中藥, 多是靠其苦味發揮治療作用, 故不宜用果汁送服。

小兒宜採用短期或臨時用藥。 如需長期用藥, 則需定期複查病情, 及時調整, 以免產生蓄積中毒和藥物依賴。

嚴格掌握小兒用藥劑量

小兒特別是新生兒用藥比成人敏感, 把小兒當成“小型成人”而將成人用藥量估計減量是不正確的。 必須由小兒科醫生根據小兒及新生兒的生理特性、藥物性質計算出較為準確的用藥劑量。 否則, 用量不足會使機體產生抗藥性, 給徹底治癒帶來困難;超過小兒規定用量會引起中毒, 甚至造成生命危險。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