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長們,已所不欲勿施於“寶”

“我小時候, 特不愛刷牙。 我媽天天晚上拿著牙刷追著我刷牙, 我圍著沙發滿屋子跑, 嘻嘻嘻……”;“我小時候不愛吃菠菜, 可我媽老是逼著我吃。 有一次吃飯時我趁他們不注意, 把媽媽夾給我的菠菜偷偷裝進了衣服的小口袋裡。 等過兩天媽媽洗衣服時, 一翻口袋, 竟翻出一個菠菜團, 呵呵呵……”;“我特別不喜歡我爸媽籬我太嚴, 總反抗。 有一次下雨天, 我突然特想玩滑梯, 可被我媽嚴厲禁止, 說滑梯上全是泥水, 不想要褲子了!當路過社區的小滑梯時, 我鬆開媽媽的手, 撒腿就跑過去登上了滑梯, 然後雙手飛著就沖了下去,

Advertisiment
結果摔了個‘狗吃屎’。 我媽氣急敗壞, 朝著我的屁股就是幾下, 可我咧著個泥嘴還朝著我媽樂呢, 哈哈哈……”

說起小時候與父母的“鬥智鬥勇”, 幾個現如今都30多歲的朋友滿臉的快樂。 當初父母是如何的火冒三丈, 只成了回憶中的點綴, 甚至覺得父母當時沒有必要那麼大動肝火啊, 害得自己還擔驚受怕的。 因為, 長大了, 自然就知道每天要刷牙的道理;就是這輩子不吃菠菜, 似乎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衣服弄髒了, 就是多洗一次嘛, 至於管得那麼死, 什麼什麼都不許幹。

長大了, 反觀父母們當時的行為, 突然覺得做父母的似乎都有些“強迫症”, 總是喜歡強迫我們做不喜歡的事.總是喜歡用自己的想法和方式來規範我們的行為。

Advertisiment
我們想, 如果那時候我們有足夠的語言能力或者有足夠的見識, 那麼就一定要告訴父母:“事情其實沒那麼嚴重!”可那時我們還只是個“小屁孩”, 沒人理睬我們的真正想法。

那麼, 輪到我們自己“養小孩”時, 我們是否真能做到不動那些不必要的“肝火”呢?是不是有足夠的耐心對待小朋友五花八門的“成長問題”呢?是不是還會懊惱地認為孩子就是和自己“對著幹”呢?那就多想想自己小時候吧, 想想自己的苦惱和與父母的“武鬥”及“智鬥”, 也許就能理解小朋友的很多行為了。 其實, 還是那句可以“一語驚醒糊塗人”的至理名言: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

不妨在被寶寶氣得肺快炸了或者沮喪到抑鬱的時候, 想想自己的小時候, 也許你目前最擔心的發生在寶寶身上的問題也曾出現在你的童年中,

Advertisiment
也許你也是“屢教不改”, 直到現在, 而這一問題卻並沒有影響你以後人生的美好。 如果這樣的話, 那就長舒一口氣, 不要再“逼”寶寶了, 因為當你像寶寶那麼大的時候, 也不喜歡聽到父母的斥責, 並且父母當初的斥責確實讓你的性格裡有了一些悲觀的情緒, 所以, 由己推“寶”, 學會做到己所不欲, 勿施於“寶”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