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長們,接到電話不要第一反應喊“喂”了...差點損失慘重!

接到電話不要第一反應喊“喂”了!很多家長後悔太晚看到!很多媽媽不禁會想, 接起電話第一反應當然是喂, 這還能中了騙術, 那我們接下來看一個真實案例;

【案例】

睿睿媽這天在公司上班, 突然手機鈴聲響起, 一個本地的陌生來電, 由於睿睿媽經常會接到客戶的電話, 她想也沒想就按了接收鍵下意識地“喂”了一聲。

隨後一個陌生男子的聲音惡狠狠地響起:“叫媽媽!”一個怯怯的小孩子的哭腔:“媽媽!救我!”

睿睿媽心裡一緊, 下意識地叫了聲“睿睿!”, 惡狠狠的男聲又響起:“你們家睿睿在我手上, 我只求財, 識趣的趕緊給我匯1萬塊,

Advertisiment
不許報警, 否則你將收到睿睿的手腳!”

對方掛掉電話, 隨後發來了一個銀行卡帳戶, 說“必須在20分鐘內匯, 匯完就放人, 否則會後悔……”

睿睿媽驚慌失措找銀行卡, 找完了錢包找手提袋, 發現身上沒帶任何銀行卡, 急忙給睿睿爸打電話, 將事情的來龍去脈告訴了睿睿爸後, 到底還是男人冷靜:“你確定是睿睿的聲音嗎?”

“好像……是!”緊張和害怕沖昏了頭腦, “好像……又不是!”睿睿媽語無倫次了, 睿睿爸說:“你先別匯款, 我打電話給睿睿的班主任!”

一語點醒夢中人, 怎麼聽到小孩的喊叫就沒神了呢, 竟然完全沒想到要給老師打電話確認!

幾分鐘後睿睿爸的電話回來了, 睿睿果然安然無恙在學校上課

據說這是電話騙子的最新騙術,

Advertisiment
各位爸媽尤其要警惕。 無獨有偶, 最近也有其他家長類似的警示:

這類騙術是如何引誘家長上當的?

1??隨著接電話的一聲“喂”, 對方判斷你是爸爸or媽媽;

2??用小孩的哭聲叫“爸爸”或“媽媽”戳中父母的弱點, 引起家長的緊張, 聽到小孩叫“爸爸”或“媽媽”, 自然會想到是自己的孩子, 如果遇事不冷靜, 家長就會下意識地叫出孩子的名字, 讓騙子掌握了孩子的資訊;

3??騙子就會通過掌握了孩子這點小資訊, 可能會旁敲側擊地繼續刺激家長, 套取更多資訊;

4??最後騙子會威脅說要傷害孩子, 從而讓家長乖乖就範

這類騙術如何防範?

那麼, 家長們遇到陌生電話應該有防範意識, 因為陌生電話經常會遭遇電話騙子:

接到陌生電話時可以先保持沉默,

Advertisiment
讓對方先出聲, 待瞭解來意後再出聲;

即使讓對方知道了你是男還是女, 聽到小孩聲音時務必要保持冷靜, 仔細辨認是否自己孩子的聲音;

家長可以問問對方手中是男孩還是女孩, 長什麼樣, 穿什麼樣的衣服。 如果對方不回答或答不上, 那一定是有詐;

掛電話後第一時間確認孩子是否安全, 如果孩子在上學的要打電話給孩子的老師, 如果孩子在家裡的要打電話給家裡人確認孩子是否在安全在家裡;

如果以上的資訊都不能確認, 那麼最好的處理方法是跟對方周旋, 同時尋求員警的説明

最後, 警惕電話騙子的一些常見的騙人手段

1.冒充學校的老師

說孩子在學校出意外, 正在醫院手術, 急需手術費用從而騙錢;

Advertisiment

2.冒充醫保局的

準確說出寶寶出生日期、寶媽名字, 然後說針對新生兒有個補貼, 說之前聯繫不上, 馬上快到期了, 趕緊給指定的手機號碼打個電話諮詢辦理領取;

3.冒充孩子的班主任

說最近房子裝修或家人生病急需借錢, 利用家長與班主任的關係騙錢 ;

4.收到“學校”發出的詐騙短信

短信裡說孩子的在校表現在某網址上, 希望家長提供建議和評價, 並要求家長點擊短信中網址, 如果家長點擊後, 手機馬上被植入“木馬”程式被盜取資訊和財務。

不要覺得詐騙離我們遠之又遠, 雖然的確發生的概率不高, 但是提前知道這些騙局的種類, 多留個心眼總是好的。 就像之前有很多微信發出文章告誡媽媽們不要在朋友圈曬寶寶照片一樣,

Advertisiment
這會更容易讓犯罪者有機可乘, 這種電話騙局也是一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