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長做到這些,老師再也不請家長了!

老師反映孩子上課一點都不認真, 經常玩手, 紙, 筆, 作為父母該怎麼辦?孩子上課不認真聽講怎麼辦?孩子不認真聽講與學生年齡特點、學習目的性以及教學內容趣味性有關, 父母一定要克服急躁情緒, 耐心與孩子溝通, 從生活中的小事入手, 説明孩子克服缺點, 同時, 還可以適時給予孩子獎勵。

1、與學生的年齡特點有關

從生理上講, 小學生正處在身體快速成長的時期, 骨骼和肌肉的耐力都比較弱, 一個動作不易堅持時間過長。 同時他們的神經系統興奮強於抑制, 表現為活潑好動、精力充沛。 從心理上講。

Advertisiment
他們年齡小, 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 無意注意佔優勢, 有意注意在發展之中。 科學研究證明:7-10歲的兒童有意注意可以連續集中20分鐘左右, 10一11歲的兒童在25分鐘左右, 12歲以後在30分鐘左右。 低年級學生的意志較薄弱, 學習目的性不明確, 自製力也較差, 不能約束自己把注意力長時間地集中于教師的講課內容, 因此常常會搞一些與教學無關的、甚至對教學有影響的小動作, 這似乎在情理之中。

2、和學生的學習目的性有關

有的學生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 無心上學, 認為學習是一種“負擔”。 因而, 缺乏學習動力, 那自然也就不會自覺地學習。 在課堂上做小動作, 也就很自然了。

3、與教學內容趣味性有關

小孩子做事很大程度上依靠興趣,

Advertisiment
如果孩子對教師授課的內容不感興趣, 很自然地就不想聽, 感到厭煩, 坐著無聊, 往往也會做起小動作。

4、父母一定要克服急躁情緒, 耐心與孩子溝通

可以問問“今天學什麼了, 你覺得哪節課最有意思, 為什麼有意思, 還有什麼不懂的問題, 為什麼沒學會”等, 這樣便於瞭解孩子上課聽講的情況及孩子的興趣, 能幫助搞清楚學生做小動作的真正原因, 從而因勢利導。

5、認真預習, 帶著問題聽課

可以和孩子一起預習新知識, 結合要學的內容, 給孩子提一些感興趣的問題, 讓她帶著問題去聽課, 從而激發學習熱情, 不斷地產生新的學習需要。 這樣就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有意注意, 增強克服困難的信心, 增強自製力, 使孩子認真聽課,

Advertisiment
不再做小動作。

6、從生活中的小事入手, 説明孩子克服缺點

如在文具的選擇上, 儘量選擇普通的不易分散孩子注意力的文具;督促孩子不帶與上課無關的東西等。 在孩子寫家庭作業時, 可以讓孩子把喝水、上廁所這些事提前做好, 然後根據作業量規定好完成的時間, 提前或按時完成的給予適當的獎勵。 這樣對孩子集中注意力, 減少小動作也有一定的幫助。

7、適時給予獎勵

父母與學校相互配合, 設立相應的獎勵措施, 在鼓勵中幫助孩子形成一個良好的課堂習慣。 比如, 坐得好、安靜就獎小紅花;讓那些好動的、上課開小差或做小動作的孩子在學校有機會多表現, 多讓他們幫助同學、集體做事等, 以遷移注意, 形成正面強化。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