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長別強制寶寶分享玩具


寶寶玩玩具的時候, 如果來了一個小朋友想要一起玩, 大多數的寶寶都會拒絕。 爸爸媽媽看見這樣的場景, 難免感到無比尷尬。 難道是自己的寶寶太自私了嗎?這個時候強制寶寶分享玩具的做法對嗎?

為什麼寶寶不願意與人分享玩具呢?

一、自我中心的思維

根據心理學的研究, 3~6歲的幼兒通常以自我為中心進行思維, 只考慮自己的需要與感受, 不考慮別人的想法。 凡事從自我出發, 極力維護自己的利益, 自己喜歡的東西不讓人碰, 有獨佔心理, 有時甚至顯得有些自私, 在成人看來, 孩子有些不講道理、不可理喻。

Advertisiment

二、擔心玩具碰壞了

三、不明分享的實質 孩子不明白分享的實質, 不清楚分享是雙向互動的。 以為自己不帶玩具, 照樣可以分享到其他小夥伴的玩具。 四、不懂分享的好處 孩子不懂分享的好處, 為了不讓玩具被同伴碰壞, 就不與同伴分享自己心愛的玩具。

三、不明分享的實質

孩子不明白分享的實質, 不清楚分享是雙向互動的。 以為自己不帶玩具, 照樣可以分享到其他小夥伴的玩具。 四、不懂分享的好處 孩子不懂分享的好處, 為了不讓玩具被同伴碰壞, 就不與同伴分享自己心愛的玩具。

家長別強制BB分享玩具

不要強迫孩子把玩具拿給小朋友玩, 這會使他產生逆反心理, 討厭那個小朋友, 還會把玩具槍過來。

Advertisiment
最好是自己參與進去, 說"看啊!咱們一塊兒玩小火車, 寶寶在這邊, 小朋友在那邊, 我給你們開來開去。 現在, 接好!"他可能不懂, 可以由家長帶領玩。

引導孩子去體驗別人的感情。 可以說:"寶寶, 小朋友很喜歡你的玩具, 咱們讓他玩一玩, 他一定高興, 好嗎?"家長經常讓孩子體驗別人的感情, 使孩子產生同情心, 主動拿出玩具來和小朋友分享快樂。 這種體驗要長時間培養。

現在, 絕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家庭, 孩子沒有同齡小夥伴, 不管什麼東西, 包括吃的、穿的、用的、玩的, 都是他一個人的, 因此, "什麼都是我的"正是他的理解, 這無可非議, 關鍵在大人, 要創造機會讓他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 假日裡帶孩子到親友家去串門, 請有小孩的同事、朋友帶孩子到家裡來做客,

Advertisiment
讓孩子把自己的玩具、圖書拿出來與小夥伴分享。 開始一定很困難, 次數多了, 孩子不僅願意拿出玩具和大家玩, 而且會很高興。

一旦發現孩子願意拿出玩具來和小朋友一塊玩, 應該及時表揚, 讓他知道這是好行為, 把分享看成快樂的事。 家長要表現出大方的態度, 不要讓孩子感到媽媽捨不得拿出玩具來給小朋友玩(主要是怕玩壞了), 這個年齡的兒童已經很敏感, 您的態度會給他暗示。

另外也可以採用目標轉移法, 讓寶寶玩一些別的玩具, 不和小朋友搶

3-4歲寶寶應該玩什麼?

寶寶的想像力發展起來迅速, 他認為任何物件都是有生命的, 因此, 他會自然地跟太陽、花草、小動物、玩具交談,

Advertisiment
他的角色扮演遊戲變得越來越複雜, 並且開始邀請其他夥伴來加入遊戲。 拆裝玩具、拼圖和角色遊戲套件(醫生工具、餐具、廚具、火車軌道、建築工具等等)仍然受到寶寶青睞。

另外, 寶寶此時已經能夠通過分別男性和女性, 並選擇同性進行模仿, 他更願意選擇那些符合自己年齡特徵的玩具, 如:男孩子喜歡槍, 女孩子喜歡化妝台。 當然也有喜歡帶有異性特徵的玩具的寶寶, 但是他會從夥伴那兒獲得資訊, 逐漸放棄它們。 父母千萬不要責駡寶寶。 值得注意的是, 在這個年齡段, 他們還很喜歡交些同齡的朋友呢, 雖然他和朋友間常常發生衝突。 此時父母不要盲目的阻止孩子的“社會交往”, 反而應該鼓勵他們, 並引導他們正確的與小夥伴們溝通、交流。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