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和孩子的智商沒有直接關係, 也不僅僅取決於孩子的家境, 後天的受教育環境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未來的人生走向。
英國教育思想家洛克很早就指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他說:“家教的錯誤和配錯了藥一樣, 第一次弄錯了, 不能指望用第二次和第三次去補救, 它們的影響是終生清洗不掉的。 ”這種說法似乎有一點誇張, 但是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 確實有必要學習一些兒童心理常識, 一些育兒的竅門, 避免犯不必要的錯誤, 伴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8歲以下兒童“拿東西”不算偷
案例一:chris今年上小學一年級,
Advertisiment
事實上8歲以下兒童尚未有分清自己和別人東西的能力, 由於意識不清, 出現“拿東西”情況很正常, 這是兒童生理發展水準決定的。 chris拿鄰桌同學的P2P遊戲機, 可能只是出於好奇, 想拿著玩一下, 並沒有占為己有的意思。 因此對於孩子偶然“偷”走別人東西的做法, 老師不能小題大做, 過早給孩子貼上“小偷”標籤。 在眾人面前道歉會使孩子失去自尊心, 產生自卑心理, 嚴重的有可能患上“社交恐怖症”、“上學恐懼症”, 有的甚至還會發展成為不良行為, 影響孩子一生。
Advertisiment
保護孩子自尊心尤為重要。 比如老師應私下找孩子談話, 和孩子講道理, 引導孩子把東西還給失主, 並進行適當溝通, 不要與孩子的品德掛鉤;家長也要作心理輔導, 瞭解孩子拿別人東西的動機是什麼, 可通過減少孩子開支, 讓孩子自己用零花錢賠償等方法, 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 意識到這種行為的不正確性, 下次要避免等等。
孩子啃手指甲的心理暗示
案例二:lucy已經四周歲了, 最近讓媽媽極為苦惱的是, 她老愛啃手指甲, 媽媽為此採取過諸多措施, 如:帶手套、抹藥水、轉移注意力等, 但最後都以失敗告終, 弄的lucy對媽媽也很不友好。
看到孩子啃手指甲, 很多家長不是無奈就是憤怒。 心理學家佛洛德將出生後第一年稱為“口腔期”,
Advertisiment
孩子體內缺少微量元素如鋅、鐵等, 會引起異食癖, 誘發吃手;壓力過大或缺乏安全感時, 可能通過吃手來降低焦慮, 放鬆心情;孩子感覺無聊、或好奇心和模仿心理促使, 也容易養成吃手的嗜好。
家長如果強硬制止孩子吃手, 會給孩子心理上造成陰影, 長大後容易焦慮、發脾氣, 缺乏基本的信任和安全感。 家長可通過檢查微量元素、多陪伴孩子, 留意孩子心理需要,
Advertisiment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 我們要學會接受孩子的獨特之處, 永遠不要拿孩子的短處和別人孩子的長處相比;給孩子更多的尊重和信任, 不要將孩子的特點看成缺點;多與孩子進行心靈的溝通, 用心將孩子的特點變成特長, 做個快樂的父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