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長別總對孩子說“爭第一”

社會上為了讓孩子“贏”, 替孩子營私舞弊的家長不在少數。 有的父母利用職權, 盜用他人身份證和戶籍資訊, 讓孩子冒名頂替別人上大學;有的父母給孩子的民族身份造假, 騙取高考加分。 可憐天下父母心, 哪個父母不願孩子過得好, 可是, 通過弄虛作假來幫助孩子, 這實在是非常短視的一種行為。 因為, 你可以幫助孩子暫時的“贏”, 造成的結果卻可能是孩子一輩子的“輸”。 營私舞弊還有一個最大的害處, 就是擾亂了規則, 導致不公平的出現。 一個無視規則的孩子成不了大器, 一個踐踏規則的社會令人擔憂。

Advertisiment

“勝不驕、敗不餒”是一種可貴的品質, 這種品質決定一個人能不能最終走向成功。 我認識一個人, 他很聰明能幹, 但一直過得非常潦倒。 造成他人生不順的原因不是他的能力不夠好, 而是他的心理品質。 他是典型的“勝驕敗餒”, 得意時, 他容易忘形;失意時, 他容易洩氣。 說白了, 他就是輸不起。

俗話說, 失敗是成功之母, 在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 百折不撓, 知難而進, 這樣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 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 哪個不是在一次次的“輸”了之後才有“贏”的?

要讓孩子輸得起, 家長首先要端正心態, 不要怕孩子會輸。 自從那次賽跑失利之後, 我便特別留意周周是不是輸得起, 在日常生活中, 處處讓周周公平競爭, 不讓她享受特權,

Advertisiment
就算是她和我們之間的競爭, 我們也不讓著她。

譬如下棋, 我從來不讓周周。 從小讓孩子公平競爭, 孩子在體驗“贏”的成就感的同時也體驗到“輸”的挫敗感, 這樣才能坦然地面對“輸”的事實, 才能夠輸得起。

不過, 我當時有些納悶, 儘管我們平時非常注意公平競爭, 為什麼周周還這麼怕輸呢?好像有了輕微的心理陰影——特別怕輸。 我後來又好幾次找她下棋, 她都不跟我下了, 說“怕輸”。

因為怕輸就退縮, 就逃避, 這可不是好現象。 那幾天, 我前思後想, 得出一個結論:可能是我們平時喜歡說“誰想得第一名”之類的話, 給了她一些暗示, 讓她覺得必須得到第一名才好, 所以她非得第一名不可。 譬如, 她吃飯磨磨蹭蹭, 為了讓她儘快吃完,

Advertisiment
我們就說, 誰想第一名吃完啊?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 也許就是我們無心的話, 對她卻是一個負面的暗示, 覺著第一名才好, 非得第一名不可。

認識到這一點後, 我和家裡人溝通好, 不要再有關於“第一名”的消極暗示。 同時, 我也不急於再邀請周周下棋, 以免給她壓力。 緩了幾天後, 正好曉曉邀請我下棋, 我欣然應允。 其實我很想讓周周也參加, 但是如果我邀請她, 她反而會拒絕, 我只能“誘惑”她。 我和曉曉開始下棋了, 我故意大呼小叫, 讓周周覺得下棋好玩得不得了。 果然, 周周過來了, 提出她也要參加。 哈哈, 正中下懷!不過為了引起她對下棋強烈的興趣和急切的心情, 我還是欲擒故縱, 故意讓她先等我們下完這一盤, 吊起她的胃口。

Advertisiment
果然如我所料, 周周下棋的熱情被徹底挑了起來, 等我和曉曉下完那一盤, 她就急不可耐地和我們開始下棋了。

這一次, 我仍然不讓她, 周周小心翼翼地擲著骰子, 第一局, 周周第一個到達。 看自己得了第一名, 周周很開心。 曉曉最後一個到達, 不過曉曉不怕輸, 很坦然。 我說:“周周得了第一名, 不錯。 曉曉更不錯, 因為她雖然知道自己已經輸了, 但還是堅持把棋下完了, 這是最可貴的。 我得給曉曉鼓掌。 ”周周跟著我一起給曉曉鼓掌。

第二局, 曉曉第一個到終點, 周周輸了, 她這一次沒哭, 只是不再下棋了。 我暗暗高興, 可能是看到我給輸了的曉曉鼓掌, 她覺得“輸”也不是那麼丟臉。 不再下棋說明她的內心深處還是有些怕輸, 但是輸了沒哭已經算是有進步了。

Advertisiment

那一天晚上, 我把周周不怕輸的“光輝事蹟”當著她的面記在了日記本上, 在結尾處畫了一個笑臉。 意在強化她的微小進步, 促使以後更大的進步。 這一招很管用, 周周不識字, 她要求我讀給她聽, 看著自己的進步被記在本上, 她很受激勵。

一個星期後, 周周和曉曉到戶外玩, 一個騎單車, 一個騎滑板車, 她們自發比賽, 看誰繞一圈先回到起點。 比賽了幾十次, 每次都以周周的“輸”告終。 每一次比賽開始的時候, 周周使出全身的力氣, 奮力地蹬著, 看得出來她盡了最大的努力。 而每一次都是曉曉先到終點, 周周沒有放棄, 也沒有減速, 堅持騎到終點。 看著周週一遍一遍地輸, 再一遍一遍地努力, 又一遍一遍地輸, 而她始終笑對失敗,我突然覺得非常感動。她坦然地面對“輸”了,這不正是我希望看到的嗎?

後來,我把周周每一次不怕輸的“事蹟”都記在了小本上,給周週一個很強的正面暗示:贏了固然好,不怕輸更加了不起。再後來,不管是下棋、賽跑、攀爬,還是比賽騎單車等,周周都能坦然地面對“輸”了。我相信,憑著這股不服輸的精神和輸得起的坦然心態,眼前一次次的“小輸”能成就她人生路上的“大贏”。

重點提示:

父母平時說“誰想得第一名”之類的話,給了孩子暗示,讓孩子覺得必須得到第一名才好,所以孩子非得第一名不可。

讓孩子知道:要強、好勝是優點,但也一定要能輸得起。人生旅途中沒有常勝將軍,輸了後能把挫敗化為奮進的動力,方能獲得下次的成功。

其實,每個孩子剛剛能夠懂得“輸贏”的時候,他們都會想著要去贏,這原本是沒有什麼錯的,但是家長必須適當地引導孩子正確去面對“輸”,明白“輸”也是成長中的一個過程,要從“輸”中學會總結經驗,奮起直追。

而她始終笑對失敗,我突然覺得非常感動。她坦然地面對“輸”了,這不正是我希望看到的嗎?

後來,我把周周每一次不怕輸的“事蹟”都記在了小本上,給周週一個很強的正面暗示:贏了固然好,不怕輸更加了不起。再後來,不管是下棋、賽跑、攀爬,還是比賽騎單車等,周周都能坦然地面對“輸”了。我相信,憑著這股不服輸的精神和輸得起的坦然心態,眼前一次次的“小輸”能成就她人生路上的“大贏”。

重點提示:

父母平時說“誰想得第一名”之類的話,給了孩子暗示,讓孩子覺得必須得到第一名才好,所以孩子非得第一名不可。

讓孩子知道:要強、好勝是優點,但也一定要能輸得起。人生旅途中沒有常勝將軍,輸了後能把挫敗化為奮進的動力,方能獲得下次的成功。

其實,每個孩子剛剛能夠懂得“輸贏”的時候,他們都會想著要去贏,這原本是沒有什麼錯的,但是家長必須適當地引導孩子正確去面對“輸”,明白“輸”也是成長中的一個過程,要從“輸”中學會總結經驗,奮起直追。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