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 現在的家長都太把孩子子當回事了, 也許是太愛孩子了, 但是太把孩子當回事是不可行的!
羅馬不是一天造就的, 一個人的性格、處事方式也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 家庭教育占60%, 學校教育占30%, 社會教育占10%。 如果一個家庭以孩子為中心, 那麼孩子也會習慣以自我為中心, 從而養成性格上的自私自利、驕橫跋扈, 不懂寬容, 不懂感恩, 更受不了委屈。 他們甚至不懂得禮貌, 目無長輩, 壓根不會把父母放在眼裡的。
那麼是什麼造成教育滿盤皆輸的原因, 還在於父母自己, 通常有如下原因:
沒有原則地滿足孩子所有要求
Advertisiment
父母為孩子創造富足的生活環境, 是無可非議的。 但如果無限制的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 是在害自己的孩子。 孩子需要的不僅是物質層面的滿足, 還需要精神層面的富足。
如果孩子從小就養成要什麼有什麼, 不給就無理取鬧的習慣。 才會有網路上的熱帖“男孩考第一嫌爸媽沒錢”。 父母養育了孩子, 供他們吃穿不愁, 送他學習各種興趣愛好班, 但在孩子眼裡, 父母給的還不夠, 父母這塊墊腳石還不夠高, 他們不配擁有他這麼好的兒子。
但是這個孩子變成這樣, 不都是父母慣的嗎?所有的白眼狼, 往往就是家庭教育造成的, 而父母正是其成長路上的推手。
替孩子代勞一切
光說不練, 不會成功;父母一切替孩子代勞,
Advertisiment
“我能行”的孩子, 不是在說教中長大的, 而是在行動中成長的。 有些父母, 嘴上說讓孩子鍛煉, 可事事都替孩子做。 孩子漸漸地產生了依賴性, 不願意面對困難和挫折, 自身的潛力也就發揮不出來。
父母的攀比心理
現在社會流行一種說法, 名為“羊群效應”。 “羊群效應”是指一種盲目的從眾心理, 有一隻羊動起來, 其他的羊也會不顧後果地一哄而上。 比如現在很多孩子爭上“名校”, 其實就是家長們“面子”心理在作怪。
愛面子的心理每個人都會有, 但一定要知進知退。 想不為面子所累, 首先要明確自己 想要的是什麼, 給自己設定一個底線, 這樣就不會為了迎合別人的標準,
Advertisiment
子”不一定要靠物質支掙起來, 一種良好的心態、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一次善舉, 同樣 可以贏得別人的羡慕和賞識, 讓自己更有面子。 老人們如果擺脫不了虛榮攀比, 總拿兒女 比來比去, 很容易引起兒女的無奈、厭倦。
最近我也在不斷地反思自己, 我們給予孩子的愛是否過多、過度, 多到她難以承受, 造成心理上的混亂。
如果父母太在意孩子的要求和抱怨, 那他們的抗挫折能力如何培養?
如果父母太關注孩子的內心感受,
Advertisiment
如果父母太在意孩子, 那麼孩子們是否希望全天下都要對他們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