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長和孩子的溝通很重要

伴隨孩子的成長, 家長與孩子之間談話的內容及交流方式, 都在發生著變化, 從中也可以看到兩代人之間心理距離的變化。

已經做了父母的您, 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接孩子回家的路上, 一邊給她擦汗, 一邊關切地問:“今天過得怎麼樣?和小朋友們有沒有吵架?”結果, 孩子給您的回答卻總是只有幾個字:“還行。 沒啥。 ”父母們想不通, 為什麼關心的話也會引起他們的反感?其實, 每個孩子都渴望得到家長的關心和愛☆禁☆撫, 但“窮追猛打”式的提問和喋喋不休的說教只會讓他們覺得心煩。

家長和孩子的溝通很重要

Advertisiment

解放軍第二炮兵總醫院心理科史傑醫生指出, 家長和孩子的良性溝通是很重要的, 它不僅有利於孩子的語言發展, 還能促進親子關係。 但由於有些家長的交談方式千篇一律, 很容易讓孩子厭煩。

史醫生說, 和孩子談話時, 家長要經常變換新鮮的話題, 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 比如“讓我猜猜看, 你今天一定受表揚了吧。 告訴媽媽到底是怎麼回事?”“怎麼今天有點話少啊, 不會是受批評了吧。 ”這些話, 細究起來可能跟“今天過得好不好?”“快樂不快樂?”差不多, 但讓孩子聽起來, 卻舒服許多, 更能吸引他們。 此外, 跟孩子聊天時, 家長也不能一本正經, 要從孩子的處境或角度考慮談話的內容和語氣, 應該注意引導, 而不是指示。

家長和孩子的對話內容是來自生活的,

Advertisiment
要從觀察身邊的事物開始。 一花一草, 以及汽車的顏色、造型、品牌, 街上行人的穿著打扮, 百貨櫥窗都可以成為談論的話題, 沒有必要, 也不應該天天說的都是“老三樣”, 否則, 即使是關心, 也會被孩子自行解讀成嘮叨。

小編總結:家長若想與孩子交心, 首先要注意營造融洽的氛圍。 勸導孩子, 也應注意方式、方法, 比如:“小強, 爸爸給你講故事, 講爸爸像你這麼大時的淘氣事兒……”就這樣, 兩代人或隔代人的交流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 知心話才能為孩子所接受、理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