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一:等孩子上學後再好好教育
現在很多年輕的父母都有這樣一個觀點:孩子才三四歲, 年齡還小, 不懂事, 現在就應讓他多玩玩, 等孩子上學以後, 再好好教育他吧。 但是父母們不知道, 在這一階段如果對孩子比較溺愛、袒護, 就會使孩子變得任性、淘氣。 從小沒有養成一個好習慣, 以後要想改過來就比較困難。
Advertisiment
誤區二:盲目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現在, 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有廣泛的興趣愛好, 給孩子報了很多興趣愛好班, 如讓孩子學電子琴、學舞蹈、學奧數、學英語、學游泳等各種各樣的興趣班。 很多家長可能是這樣想, 反正我對孩子盡心了, 能讓他學的都給他報了, 至於學得怎麼樣就看他自己了, 將來他沒有學好也別怪父母沒給他提供這個條件。
誤區三:孩子該做的事父母包辦
很多的父母總是認為孩子年齡還小, 許多事情他幹不了, 也幹不好, 有時候讓他來幹還不夠給大人添亂的。 但是做父母的可能不知道, 大人的這種越俎代庖反而大大地延緩了孩子自立性的發展, 也使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了傷害, 極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Advertisiment
對孩子的教育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著手
一、生理遺傳的因素
雖然我們現在還不知道遺傳因素對孩子的智力發展有多大影響, 但是有影響是肯定的。 因此, 先天條件好的孩子, 父母一定要抓緊, 不能因為先天條件好就放鬆對孩子的教育;先天條件不太好的, 父母更要抓緊, 利用後天的不斷彌補,
Advertisiment
二、環境因素
環境有家庭環境、社會環境、教育環境3個方面, 其中家庭環境是起決定性作用的。 這就要求我們做父母的一定要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 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 尤其是在孩子小的時候,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對象。 因此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同時, 家長對孩子的要求, 自己首先一定要做到, 要做到在孩子面前言行一致。 例如:有的父親教育孩子要好好學習, 認真完成作業, 而自己卻從不看書看報, 整天泡在麻將桌上。 有這樣的父母, 孩子怎麼可能學好, 當然也不排除有例外現象。
三、給予孩子一定的空間
在這個問題上,
Advertisiment
孩子6歲後, 隨著接觸社會的機會增多, 逐漸形成了一些自我意識並在不斷加強, 家長再用以前的老辦法就會受到孩子的反抗和抵制, 有時甚至是極端的反抗。 這時家長就應以一個朋友的身份出現。 當孩子與家長的意見發生衝突的時候, 應坐下來認真傾聽孩子的意見, 如果孩子說得有道理, 就應按照孩子的意見辦;如果沒有道理, 就應耐心地說服解釋, 不能以大欺小、以大壓人。
四、獎罰要適度
對於孩子的獎罰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Advertisiment
此外, 父母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應達成一致, 夫妻之間有矛盾不能當著孩子的面爭吵。 另外, 夫妻在共同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能增加夫妻之間的感情, 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
司馬特說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然而, 並不是每一個父母都會自動具備老師的資格。 教育孩子是一門藝術, 掌握這門藝術必定需要艱苦的學習。 這不僅意味著學習有關的方式方法, 首先是要樹立與現代生活合拍的正確的教育觀。 因此,作為父母的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提高自己,這不單是為了孩子也是為了自己。
另外,做父母的也要首先做好我們自己的事,照顧好自己。不要把自己的思想或未實現的願望過多地壓在孩子身上,因為每一代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使命。
(責任編輯:倪娟) 因此,作為父母的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提高自己,這不單是為了孩子也是為了自己。
另外,做父母的也要首先做好我們自己的事,照顧好自己。不要把自己的思想或未實現的願望過多地壓在孩子身上,因為每一代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使命。
(責任編輯: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