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長在教育孩子時發火怎麼緩解?

媽媽輕聲地提醒:“你注意一下這個字的筆劃……”

我不是說右邊那一撇要長一點?”媽媽的聲音開始有點不耐煩。

孩子寫啊寫, 還是一再寫錯。

“你, ”媽媽終於按耐不住心中的怒火, 大吼了起來:“通通擦掉!你現在就給我重寫, 不然我真要生氣了!”

這是一個三年級孩子的母親述說他們家中每天必然上演的一段劇情。

“我知道對孩子一直大聲罵是不好的, 但是總覺得他很皮喔!怎麼講都不聽……”這位母親無奈地歎口氣, “唉!所以我控制不了。 總覺得就是一定要對他大聲責駡, 一定要我發脾氣, 他才會聽懂。 ”

只要是為人父母者,

Advertisiment
多少會遇上這類的狀況。 每當孩子怎麼講都講不聽、總是犯相同的錯誤, 爸媽的怒火就會開始累積。 即使是再有耐心、再冷靜、沒有脾氣的爸媽, 在第九次、第十次告訴孩子同一件事情時, 也很難維持著理性的心情。 而當沮喪之情溢滿心胸時, 大人的聲音通常不需擴音器, 就可以傳遍整個街坊鄰里。

大聲的咆哮, 在短期內似乎顯得很有效。 一位父親說:“只要我很大聲罵, 孩子動作好像會比較快一點。 ”的確, 孩子可能因為恐懼、害怕、不願破壞親子關係……等因素, 會趕快完成父母的期待。

而充滿憤怒的家長也可以借大聲吼叫發洩心中無數的挫折與生氣。 所以大吼似乎成了父母引起孩子注意、命令孩子做事的唯一選擇。

Advertisiment
可是, 這樣短暫的發洩與效果, 對親子雙方真的是快速又有效的好方式嗎?

試著換個角度來看, 如果我們的上司、配偶、朋友有一天失控地對我們大吼, 我們的心裡會有什麼感受?被人大聲咆哮時, 那些讓人不愉快的話語經常讓人感到不舒服。 雖然為了平息對方的怒氣, 我們可能會加速完成某些事來滿足對方的期望, 可是做這些事時, 通常是心不甘情不願, 滿心無奈與被逼迫的感受。

同樣地, 孩子若因為父母大聲責駡才去完成某些事情時, 他們的內心也經常是滿心的抱怨、無奈等負面的感受。

另外, 許多研究也發現常用咆哮來管教子女的父母, 可能對孩子產生肢體或是言語上的傷害, 會讓孩子的人際關係退縮,

Advertisiment
可能會使孩子缺乏對別人產生同理心、樂於分享等社交行為。 所以, 對孩子大聲咆哮真的不是父母最好的管教選擇。

當然, 孩子總是難免會有差錯, 畢竟每個父母是個有血有肉、有知覺的大人, 但是, 父母一定要先冷靜下來, 要問一問自己:我要孩子學習大聲吼叫的生氣樣子嗎?我要讓孩子發現我無法控制脾氣嗎?我要讓孩子心中留下被吼叫的負面情緒嗎?

所以, 下一次遇到很想大聲咆哮, 要孩子快去完成某些事情的狀況時, 別急著吼出要求, 想一想這樣的示範可能會給孩子多大的陰影、想一想這樣會給孩子多少負面的影響……

先深深吸一口氣, 而後慢慢地吐出來, 讓心情平靜些;接著, 再試著以輕聲但堅定地方式說出自己的要求。

Advertisiment

停止大吼大叫並以靜制動, 相信一定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