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早教>正文

家長如何幫助寶寶克服恐醫症?

寶寶在成長中難免會出現生病的情況, 有的時候甚至需要到醫院去進行治療, 可是這往往卻是最大的難題。 哭著喊著不願意去看醫生的寶寶, 不僅讓爸爸媽媽心疼, 還可能耽誤病情。 那對於這些有恐醫症的寶寶們, 父母應該如何幫助呢?

1、 模擬看病, 角色扮演

爸爸媽媽經常會給寶寶買很多玩具, 那有沒有想過買一套關於醫療用品的玩具呢?其實爸爸媽媽們完全可以給孩子買一個醫生看病的玩具藥箱, 裡面有常用的注射器、聽診器等。 這樣平時在家的時候, 父母就可以和孩子玩一些看病之類的遊戲了。

Advertisiment

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 爸爸媽媽可以提出一些和看醫生有關係的問題。 孩子就算回答不出來也是沒關係的, 父母可以用一種自然的方式把答案說出來, 無形中其實達到了科普醫療常識的目的。

在跟孩子模擬看病遊戲的過程中, 不僅能夠讓孩子覺得看病是一種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還能讓孩子懂得更多的醫療知識。 在遊戲中, 孩子瞭解並熟悉了看病的過程, 見多了這樣的場面, 下面真的看意醫生就不怕啦。

2、 實話實說好商量

有的爸爸媽媽為了哄孩子去看病, 往往會編造一個寶寶十分嚮往的地點, 這樣等到時候寶寶發現到的是醫院, 就會產生很大的心理落差, 反而更加不願意去看醫生。 其實看醫生之前,

Advertisiment
父母最好對孩子實話實說, 列舉一些他自己也能夠感覺到的正裝, 告訴他看病能夠讓這些症狀很快消失。 同時, 這也給孩子樹立了一個良好的榜樣, 去看醫生真的能夠好得很快。

3、 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的年齡畢竟還小, 思想也比較單純, 可以利用這一點把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其他的方面, 這樣就能夠避免孩子自己不斷強化醫生的可怕性了。 比如說帶上一兩件孩子喜歡的玩具, 和孩子說話都可以。

大家在孩子那個階段, 肯定都會有一個恐醫的經歷, 無非是覺得看醫生是一件很“痛”的事情。 那爸爸媽媽要做的就是, 弱化“痛”對孩子的影響力, 以消除孩子恐醫的表現。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