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長如何應對:調皮搗蛋的孩子?

今天我們談談頑皮這個話題。 一位媽媽責備孩子屢屢違反自己的告誡, 每次旅遊時總是亂跑, 剛責備完就給孩子遞上了打開的礦泉水。 孩子為什麼不聽勸, 表現得如此頑皮呢?原因在於家長心慈手軟, 無視規則, 缺乏原則。

Advertisiment

我們家長該如何對待頑皮的孩子呢?

第一, 根據孩子的具體行為建立可執行的量化規則, 告訴孩子禁區在哪裡和違反規則需要承擔的責任是什麼, 規則要建立在孩子的能力範圍內;

第二, 對照規則, 及時評估孩子的行為, 對於違反規則的行為, 堅定地要求孩子履行完所有責任;

第三, 以孩子的正面提升為目的, 不斷改進和孩子表現相匹配的規則, 靈活變更方法, 完善規則。

Advertisiment

孩子太頑皮好動怎麼辦?

1.多關注淘氣寶寶的真實需求。

有的家長上班很忙, 平時很少有時間陪孩子, 很少關注孩子的感受、心理變化。 家長的這種忙碌、有藉口的冷漠, 可能會無意識的傷害到孩子的小小心靈。 孩子在家長面前表現得過於好動、瘋鬧, 有時候只是想得到家長的關注、認可, 甚至是安撫。 所有, 多抽時間陪陪孩子, 蹲下來, 多聽聽孩子的想法, 當孩子鬧個不停時, 耐心地和孩子交流交流, 孩子會開心、很乖巧地依偎在你身邊。

Advertisiment

2.好動是孩子的氣質類型, 以平常心處之。

很多小傢伙天生活潑好動, 這樣的孩子氣質偏外向, 引導得當的話, 長大以後也會形成活潑的性格。 針對孩子小時候的好動淘氣, 家長不要過分大驚小怪, 保持一顆平常心, 只要在保證孩子安全、健康成長的情況下, 活潑一點沒什麼不好。

有的媽媽可能擔心淘氣好動的寶寶, 做事情會沒有耐心。 別急, 當寶寶能堅持做完一件事情, 或有一點進步時, 家長要及時鼓勵、幫助寶寶建立自信心, 逐步養成自我控制能力, 切不可動不動就拿寶寶坐不住說事, 反復批評, 或以讓寶寶“獨坐”作為一種懲罰, 寶寶產生逆反心理, 會變得更加坐不住。

Advertisiment

3.幫助寶寶養成良好的習慣。

幫助小淘氣養成良好的習慣非常重要, 以睡眠習慣為例:有的寶寶精力特別旺盛, 特別好動, 尤其是到了晚上, 怎麼哄都不願意睡。 這時候, 幫助小淘氣養成睡眠規律就很重要。

睡眠要有規律對孩子不能過於遷就, 尋找不肯上床睡覺的原因, 採取針對性措施讓他儘早上床。

Advertisiment
例如, 父母要以身作則, 不要因看電視、工作、娛樂等拖延睡眠時間, 使孩子也不肯上床睡眠。

不要太放縱孩子, 使他們的情緒過於興奮, 不願意上床睡覺。 應當注意的是, 父母要逐漸掌握孩子要睡眠的表現, 最好在他們剛一發困時就要讓上床, 不要等很累了才去睡, 這樣就逐漸培養起孩子按時入睡的習慣。

一旦建立了按時入睡的習慣, 就不要因為一些小事, 輕易破壞建立起來的睡眠規律。

4.讓淘氣頑皮的寶寶充分運動。

對於那些上躥下跳、淘氣的寶寶, 每天要安排充分的時間讓他盡興活動, 比如到室外運動、玩耍, 最好活動到筋疲力盡, 讓寶寶過剩的精力充分宣洩出來, 然後儘量安排一些安靜的活動, 陪伴寶寶讀一本書,聽一首音樂,都是讓寶寶安靜下來的好方法。

5.通過遊戲克服寶寶的淘氣好動。

遊戲深受寶寶歡迎,有的遊戲可以讓寶寶在活動量充足的前提下,不至於因“發瘋”而失控。許多遊戲都可以促使寶寶克服自己好動淘氣、不能控制自己的習慣,如捉迷藏、木頭人等遊戲,既能讓寶寶很好地學會“靜默”,也可以培養親子之間的良好關係,讓寶寶體會到,其實不再吵鬧、不再瘋跑,偶爾安安靜靜的做做遊戲,也是生活中的樂趣呢。

6.培養專注力,不要輕易打擾寶寶。

淘氣的寶寶要格外注意專注力的培養。有的小淘氣比其他同齡寶寶顯得聰明的多,小腦瓜反應特別快,但卻很難長時間坐下來做一件事情,注意力有待培養。建議家長們,當寶寶正在做某件事時,切不可隨意地打斷寶寶,要盡可能減少周圍的環境對寶寶的刺激,要讓孩子做完一件事再做另一件事,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陪伴寶寶讀一本書,聽一首音樂,都是讓寶寶安靜下來的好方法。

5.通過遊戲克服寶寶的淘氣好動。

遊戲深受寶寶歡迎,有的遊戲可以讓寶寶在活動量充足的前提下,不至於因“發瘋”而失控。許多遊戲都可以促使寶寶克服自己好動淘氣、不能控制自己的習慣,如捉迷藏、木頭人等遊戲,既能讓寶寶很好地學會“靜默”,也可以培養親子之間的良好關係,讓寶寶體會到,其實不再吵鬧、不再瘋跑,偶爾安安靜靜的做做遊戲,也是生活中的樂趣呢。

6.培養專注力,不要輕易打擾寶寶。

淘氣的寶寶要格外注意專注力的培養。有的小淘氣比其他同齡寶寶顯得聰明的多,小腦瓜反應特別快,但卻很難長時間坐下來做一件事情,注意力有待培養。建議家長們,當寶寶正在做某件事時,切不可隨意地打斷寶寶,要盡可能減少周圍的環境對寶寶的刺激,要讓孩子做完一件事再做另一件事,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