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長如何能夠聽聽孩子的心裡話

常有家長這樣抱怨:真不知道我家孩子是怎麼想的, 總是不肯好好聽我說話。 對此, 作為家長, 你有沒有聽過孩子說話?家長的目標都是把孩子培養成人, 但家長能否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能否用心聆聽孩子的心聲?

父母PK孩子1:不肯吃虧

甜甜媽媽的困惑:我是為孩子討公道, 這有錯嗎? 我家甜甜是在幼稚園的活動課上被後面的新新從滑梯上推下, 擦破了額頭, 新新父母知道後也來探望我家甜甜, 表示如果要上醫院檢查, 一切費用由他們來付。 當時我想, 這個時候不去檢查, 以後出了問題誰負責?再說,

Advertisiment
摔了我家寶貝, 就這樣不聲不響地完事啦?於是我帶著我家甜甜去兒童醫院轉了大半個樓, 開了一大堆化驗檢查的單子。 但出門時, 我家甜甜忽然低聲抱怨:媽媽, 你真丟人!我真的有些摸不著頭腦。 誰丟人啦?理不是在咱這邊嗎?真是的。

甜甜的煩惱:媽媽真丟人, 不肯吃一點虧我和新新是好朋友, 她推我也不是故意的, 事後老師們輪番找新新談話, 又讓她給我道了歉, 她的父母知道後也過來探望。 其實我只是皮外傷, 頭上貼了一副創可貼, 已經止血, 我和新新也已經和好, 我真的不想去醫院打針, 但媽媽非讓我去, 而且做了很多很多的檢查, 我看出新新一家很不高興, 我也覺得媽媽小題大做, 但她樂此不疲。 當時的情景很尷尬,

Advertisiment
我覺得媽媽這樣做很不好, 自己家一點點虧也不吃, 以後誰還敢和我交朋友呀。

分析:在家長抱怨現在的孩子越來越自我中心、越來越不懂得寬容二字的時候, 先要檢討自己:作為家長, 給予孩子有容乃大的身教了嗎?很多家長, 從小教育孩子要寸土不讓, 要得理不饒人, 從根本上說, 這是將敢於競爭與利益上的爭搶相混淆了, 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 很可能是缺乏團隊協作精神的孩子, 將來即便是有一技之長, 但由於個人的刻薄自私, 也很難獲得團隊的認可。 為什麼不對孩子間的小摩擦一笑了之呢?放手由孩子自己去處理夥伴間的矛盾, 對其未來的人際交往能力, 將有莫大的好處。

父母PK孩子2:不准這不准那

濛濛媽媽的困惑:我家的孩子怎麼這麼膽小? 我看到報紙上很多拐賣兒童的案例,

Advertisiment
也有很多由於看護不力導致兒童受傷的例子, 為此我很擔心我家濛濛的安全。 所以一般情況下, 濛濛從幼稚園回來就跟保姆待在家中。 現在我家濛濛六歲了, 但見到陌生的客人連招呼也不打, 而是躲進房間, 半天也不出來。 哎, 你說這孩子怎麼這麼膽小啊?

濛濛的苦惱:媽媽總是限制我不准這不准那 從我記事起, 媽媽總是在我面前嘮叨哪個孩子被拐賣了, 哪個孩子因為看護不周而受傷了等等, 然後告誡我不准出門、不准和陌生人說話、不准給外人開門等等。 所以我從幼稚園一回到家, 只能跟保姆在家看電視。 雖然看到社區裡有很多小朋友在跑啊、跳啊,

Advertisiment
但我卻從來不敢出去, 害怕媽媽說的事情會發生在我身上。

分析:生性敏感的媽媽特別容易就孩子的安全問題反復提醒、嘮叨, 為孩子提供過度的保護, 致使孩子缺乏本能的自我保護能力。 家長不會想到自己的言行, 給孩子造成世界處處是陷阱的錯覺, 最終將使孩子擁有相當極端的性格。 一是性情封閉內向, 怯懦無比, 甚至出現交流障礙;二是部分孩子長成後很可能成為膽大妄為的青少年, 這就相當危險。 因此, 與其過度保護, 不如規定幾條基本的原則, 或讓孩子懂得自我保護的幾點要訣後, 大膽放手, 讓孩子在盡可能大的活動範圍內盡心體驗自由。

父母PK孩子3:講話不算數

笑笑媽媽的困惑:這孩子對我的處罰怎麼無動於衷了? 以前我家笑笑做了錯事的時候,

Advertisiment
我總是對她說:要是你再這樣, 我就罰你一星期不准看動畫片、要是你這次表現好, 我就帶你去公園玩等等。 以前她每次聽到處罰或者獎勵的時候反應都很大, 會立刻去做我要求的事情, 但這段時間不知道怎麼回事, 她不聽我的話了, 對於我的懲罰或獎勵也露出一副無所謂的樣子。 我真不知道該怎麼辦?

笑笑的煩惱:媽媽講話從來不算數 我再也不相信媽媽的話了, 媽媽是一個說話不算數的人, 她老是忘記自己說過的話。 所以, 現在當媽媽生氣于我的某些行為時, 要處罰我時, 我也覺得無所謂, 反正媽媽也會忘記。 就連她說過好幾次的, 會帶我去狄斯奈樂園玩的承諾也沒有兌現, 又怎麼會記得一個星期不讓我看動畫片呢?

分析:總是打承諾牌的媽媽,其出發點沒有錯,是希望給孩子增添一點物質刺激,使之有動力。然而,媽媽為自己的爽約尋找各種理由,卻使承諾帶來的正面刺激一步步走向消失。 假如媽媽總是為自己的爽約尋找客觀理由,那麼,孩子將來也會為自己做不到的事尋找各種藉口,而不從自身尋找原因,從不道歉及反省自我。

父母PK孩子4:愛攀比

媽媽的困惑:我家孩子怎麼不像鄰居家孩子那麼優秀呢? 我家樓上的小姑娘盈盈,早上六時半已經在學英文了,晚上十時,還在練習鋼琴曲。回家看到自家平常的孩子,免不了急火攻心。同樣是六歲,人家女兒怎麼強過我家兒子這麼多呢?我家孩子怎麼不像鄰居家孩子那麼優秀呢?我要有個乖巧的女兒就好了!

孩子苦惱:總說我不如鄰居的小孩 我真受不了媽媽整天絮絮叨叨的,總說我不如樓上的盈盈,想要個像盈盈一樣的女孩,我還想要盈盈的媽媽呢!

分析:十個媽媽八個逃不出攀比的怪圈,從誰的孩子長得白、個兒高,到誰的孩子會背唐詩宋詞;從誰的孩子過了鋼琴多少級,到誰的孩子書法得獎等等。可以說,愛攀比的媽媽都有一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癡心,正是因為沉浸在對兒女前程的不切實際的幻想中,才會變成一個完美主義者。然而一面攀比,一面打擊孩子的習慣,從根本上說,是在慢慢毀掉孩子的自信心。要知道,孩子的成長動力,來自心理上不斷做出的自我肯定,缺乏自信的小孩最終會變得底氣皆無,碌碌無為。 此外,攀比造成的苛求也將使年幼的孩子失去安全感。4歲以下的孩子,如果總聽媽媽說自己不如鄰居及同事的孩子,心理壓力會增大,會有被拋棄的恐慌。而當孩子漸漸長大,意識到自己再不合媽媽的意,媽媽都無法拋棄自己時,就會變得疲憊,任何批評都無法觸動他。甚至,他會反譏自己的媽媽不如同學的媽媽。

又怎麼會記得一個星期不讓我看動畫片呢?

分析:總是打承諾牌的媽媽,其出發點沒有錯,是希望給孩子增添一點物質刺激,使之有動力。然而,媽媽為自己的爽約尋找各種理由,卻使承諾帶來的正面刺激一步步走向消失。 假如媽媽總是為自己的爽約尋找客觀理由,那麼,孩子將來也會為自己做不到的事尋找各種藉口,而不從自身尋找原因,從不道歉及反省自我。

父母PK孩子4:愛攀比

媽媽的困惑:我家孩子怎麼不像鄰居家孩子那麼優秀呢? 我家樓上的小姑娘盈盈,早上六時半已經在學英文了,晚上十時,還在練習鋼琴曲。回家看到自家平常的孩子,免不了急火攻心。同樣是六歲,人家女兒怎麼強過我家兒子這麼多呢?我家孩子怎麼不像鄰居家孩子那麼優秀呢?我要有個乖巧的女兒就好了!

孩子苦惱:總說我不如鄰居的小孩 我真受不了媽媽整天絮絮叨叨的,總說我不如樓上的盈盈,想要個像盈盈一樣的女孩,我還想要盈盈的媽媽呢!

分析:十個媽媽八個逃不出攀比的怪圈,從誰的孩子長得白、個兒高,到誰的孩子會背唐詩宋詞;從誰的孩子過了鋼琴多少級,到誰的孩子書法得獎等等。可以說,愛攀比的媽媽都有一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癡心,正是因為沉浸在對兒女前程的不切實際的幻想中,才會變成一個完美主義者。然而一面攀比,一面打擊孩子的習慣,從根本上說,是在慢慢毀掉孩子的自信心。要知道,孩子的成長動力,來自心理上不斷做出的自我肯定,缺乏自信的小孩最終會變得底氣皆無,碌碌無為。 此外,攀比造成的苛求也將使年幼的孩子失去安全感。4歲以下的孩子,如果總聽媽媽說自己不如鄰居及同事的孩子,心理壓力會增大,會有被拋棄的恐慌。而當孩子漸漸長大,意識到自己再不合媽媽的意,媽媽都無法拋棄自己時,就會變得疲憊,任何批評都無法觸動他。甚至,他會反譏自己的媽媽不如同學的媽媽。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