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早教>正文

家長如何讓孩子講衛生愛乾淨?

小孩子不注意乾淨是很多的孩子都存在的問題, 那麼家長要如何來教孩子講衛生呢?一起來看一下下文, 想必媽媽們就知道如何來教孩子了。

四歲以前的孩子因大腦裡還沒有條理性, 所以他們一般是不會自己去收拾和整理東西的或玩具的, 只是玩完就走人, 當然也不會對這樣混亂的局面感覺不舒服, 不會像成人一樣, 會覺得所有事物整齊乾淨會讓自己的心理非常的舒服, 他們是不會有有這樣的感覺的, 也許他們會對這樣的混亂的局面感到開心也說不上呢, 那麼, 是不是說四歲的孩子我們就該放任不管了呢?其實不是這樣的,

Advertisiment
只要使用的方法是正確的, 是可以培養他們愛乾淨的, 如果這時父母強制的給孩子建立秩序, 也許會給孩子帶來不良的心裡情緒, 心理學家稱這一心理為“強迫性神經質”, 孩子會走向兩個極端, 一種是孩子失去了童年的活潑, 過早的老成, 另一種就是逆反心理, 聽到一切命令都要抵觸, 所以四歲前使用的方法一定要得當才行。

那麼四歲以前的孩子要使用什麼方法來教孩子愛乾淨呢?就是讓孩子在無形中形成“秩序”的概念, 父母要給孩子做好榜樣, 讓孩子慢慢感染到愛整潔的習慣, 所以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 比如當孩子在翻找玩具時, 可是找不到, 父母這時可以對孩子進行適當的引導,

Advertisiment
跟他說“找不到玩具了是吧, 我們一起找找看吧”。 等找到時就要說:“如果你玩好玩具, 把玩具收到盒子裡, 下次就不會找不到了”。 這樣慢慢的就會讓孩子知道, 如果東西收好, 那麼就會容易找到了。

等孩子四歲以後, 大腦已經對“秩序”有了一定的理解, 這時父母可以從平時的潛移默化感染到教他們如何去做的過渡, 讓孩子自己來管理自己的玩具盒子, 家長可以在一定的時間內檢查孩子的玩具收拾的乾淨與否, 給出表揚與指導, 如果家裡有多個孩子的, 可以讓孩子們之間進行一場比賽, 看誰的玩具收拾的最乾淨整齊, 並提出獎勵, 這樣讓孩子往好的方面發展。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 儘量不要以指責進行教育,

Advertisiment
沒人願意老是被人訓, 所以還是以激勵的方式為好, 當孩子收拾不好不乾淨時, 不要去教訓孩子, 可以等晚飯後或睡覺前跟孩子用商量的口氣說:“東西收拾完了嗎?我們一起來看看還有哪些沒收拾好的”。 這樣慢慢的就會給孩子形成整理自己東西的習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