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長如何面對兒童的同伴交往

兒童樂園裡只有兩個孩子, 男孩甲在玩滑梯, 身邊站著奶奶;男孩子乙正從一邊的扶手走上滑梯, 母親站在外面盯著孩子。 甲的動作遲緩些, 乙的動作較快, 甲走向滑梯時, 總見乙追上並試圖超過他;乙為了滑滑梯, 每每用手推開甲。 當乙又一次試圖推開甲時, 奶奶終於發話了:“你怎麼推人哪?”母親突然沖上前去, 對著乙劈頭蓋臉就是兩下。 乙當即哭了, 兩聲後又不哭了, 光流眼淚, 縮在過道的欄杆邊, 怨恨的目光投向母親。
母親對孩子的這兩下打得我心驚, 繼而不解以至憤怒。 我忍不住問:“你為什麼打孩子?”母親沉浸在情緒中,

Advertisiment
顧不上搭理我。 而這樣一個看似簡單, 甚至在很多人眼裡司空見慣、不足為奇的案例, 卻引發了我的許多思考。
思考一:家長如何看待孩子間的衝突?
幼兒階段的孩子之間經常發生矛盾和衝突, 或為擁有一個共同感興趣的玩具, 或為別的小朋友阻擋了自己的通路, 或為小朋友沒聽自己的話。 按照自己對事物的認識而惱怒等等。
嬰幼兒時期之所以多發衝突, 和他們的認知發展水準分不開, 他們對周圍世界的認知和思維是以自我為中心的。 皮亞傑經常運用“山的立體模型”實驗來說明這一點, 即兒童總認為坐在他對面的兒童所見到的山的模樣與自己所見到的一樣。 因此, 兒童的意識只能停留在自己的觀點中;而不能接受別的觀點,
Advertisiment
衝突在所難免。 就拿搶玩具這一經常發生的衝突來說, 一個孩子認為, “我喜歡這個玩具, 它就是我的。 ”而另一個孩子也同樣這麼想, 所以他就會毫不猶豫地沖上前去。 孩子想不到我喜歡別人也會喜歡, 我可以和別人商量輪流玩或一起玩。
其實, 兒童之間的衝突是有正面意義的, 即促進兒童社會性的發展。 這個問題得從同伴關係說起。 對兒童來說, 同伴關係就是他的人際關係, 這種關係構成兒童社會能力發展的重要背景。 在同伴交往中, 兒童進行著合作與幫助, 也經歷著衝突與敵意。 合作和感情共鳴, 使兒童獲得了更廣闊的認知視野;衝突和敵意, 讓兒童逐漸不再限於注意問題的一個方面,
Advertisiment
而能注意幾個方面, 他們的世界裡不再只有自己的觀點和喜好了。 因此, 眾多兒童心理學家如沙利文、哈吐普等都認為, 同伴交往及其交往中的衝突, 能促使兒童學習有效的社交技能, 獲得熟練成功的社交技巧。 同時, 在解決衝突建立友誼的過程中, 兒童獲得了安全感和群體歸屬感, 有利於其情緒的社會化。
而且, 孩子之間的衝突是即時性的, 短暫的, 哭過、打過轉瞬即忘, 所以家長不必緊張。 要相信孩子有能力學習和嘗試運用一些方法自己解決問題。 家長要做的是給孩子講明道理, 循循善誘。
思考二:家長如何處理親子關係、孩子的同伴關係?
哈吐普將兒童與他人的關係劃分為兩種:垂直關係和水準關係。
Advertisiment
垂直關係是指兒童和成人(主要指父母和教師)之間的關係, 父母與兒童之間的親子關係就是其中之一。 在這種關係裡, 成人控制, 兒童服從;兒童尋求保護, 成人提供幫助。 顯而易見, 親子關係是一種“權威——服從”關係, 兒童與父母在心理上、地位上是不平等的。 水準關係是指兒童和同伴之間的關係, 具有平等、互惠的特點, 兒童與同伴無論在能力、心理、地位上都是平等的。 更重要的是, 兒童在同伴關係中具有主動性, 他可以在自己的活動中選擇同伴。
這是兩種對兒童的發展具有不同意義的關係。 親子關係為兒童提供安全和保護, 使兒童學習知識和技能;同伴關係則給兒童提供只有在地位平等的基礎上才能獲得的學習技能和交流經驗的機會。
Advertisiment
這兩種作用不同的關係告訴我們, 不能用親子關係中的成人視角去看待兒童同伴交往的平等互惠。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 相當數量的父母沿襲了他們在親子關係中看問題的方式, 因為孩子在親子交往中是一個受保護的物件, 是服從者, 是被教事者, 所以在家長和孩子交往以外的其他環境中, 如同伴交往中, 孩子仍然應當是受保護的、被教育的, 服從家長意志的。 這勢必造成家長對孩子處處照顧, 事事干涉, 剝奪孩子在同伴交往中成長、獲得經驗的機會。
思考三:父母在兒童的同伴交往中究竟應該扮演何種角色?
兒童社會性發展的研究表明, 家長和孩子的同伴交往發生聯繫的方式有很多種, 其中有三種最具影響力。第一種:父母的社會經驗會影響到兒童在同伴關係中

的地位。第二種:父母對兒童在同伴中如何交往有明確的指導。父母指導他們的孩子以適當的方式與他人遊戲、玩耍,並支持維護著兒童與同伴已經形成的人際關係。第三種:父母對孩子的社會生活起管理作用。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他們意識不到的,是潛移默化的。父母親對兒童的同伴交往插手越多,孩子的社會性發展就越艱難;而那些在與同伴交往過程中,只是偶爾得到適當干預的兒童往往容易形成更強的社會能力。父母的確是作為孩子同伴交往的管理者而存在的,但並不是保護者、救生員,並不意味著什麼都管,什麼都干預,代替孩子解決人際衝突。

其中有三種最具影響力。第一種:父母的社會經驗會影響到兒童在同伴關係中

的地位。第二種:父母對兒童在同伴中如何交往有明確的指導。父母指導他們的孩子以適當的方式與他人遊戲、玩耍,並支持維護著兒童與同伴已經形成的人際關係。第三種:父母對孩子的社會生活起管理作用。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他們意識不到的,是潛移默化的。父母親對兒童的同伴交往插手越多,孩子的社會性發展就越艱難;而那些在與同伴交往過程中,只是偶爾得到適當干預的兒童往往容易形成更強的社會能力。父母的確是作為孩子同伴交往的管理者而存在的,但並不是保護者、救生員,並不意味著什麼都管,什麼都干預,代替孩子解決人際衝突。

相關用戶問答
  • 1回答

    兒童骨折後家長如何正確處理

    當判斷孩子可能是骨折,要馬上進行妥善固定,需要就地取材,如木板、硬板紙之類,在現場進行固定。無論什麼骨折,都不要去活動骨折部位,也不能讓孩子亂動,否則可能造成嚴重二次傷害。有些家長會給孩子按摩、熱敷... [詳細答案]

  • 1回答

    家長如何正確面對孩子咳嗽?

    家長對咳嗽咳痰要有一個比較正確的態度,現在一生病就吃藥的孩子非常多,咱們老百姓都知道“是藥三分毒”,所以涉及到用藥,儘量要跟醫生溝通,根據孩子咳喘的情況選擇不同的藥物,儘量少用帶咖啡因的鎮咳藥。 [詳細答案]

  • 3回答

    自閉症該如何面對?怎麼來培養呢?

    你好。導致小兒自閉症的原因,主要是腦部受損。而引起腦部受損的原因,有可能是胎兒時期孕媽濫用藥物,或者是得過麻風或者風疹,另外,懷孕期間窘迫性流產、難產等因素而造成嬰兒大腦發育不全。因此孕期一定要儘量... [詳細答案]

  • 1回答

    如何鍛煉兒童的記憶和認知能力?

    記憶的規律,是從感覺、知覺、表像,進而到概、念判、斷推理,一個往復迴圈的過程,只有注意多鍛煉,記憶力才會越來越好,對事物的認知能力,才會有進一步的提高,這就要求要多動手多動腦,才能進一步開發智力。 [詳細答案]

  • 3回答

    家長如何對寶寶進行早教,需要去早教中心嗎?

    不管是去早教中心還是在家裡教育,最重要的是親子互動,只要家長和寶寶一起遊戲,就是有益的,去不去早教中心其實沒多大意義。早教中心就是可以指導你一些方法。 [詳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