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長如何預防孩子患佝僂病

小兒佝僂病是由於身體裡缺乏維生素D而引起全身性鈣、磷代謝失常, 繼而導致骨骼的變化, 多表現在2歲以下的嬰幼兒。

小兒佝僂病是嬰兒時期常見的一種慢性營養缺乏症, 民間俗稱為軟骨病。 它是由於身體裡缺乏維生素D而引起全身性鈣、磷代謝失常, 繼而導致骨骼的變化, 多表現在2歲以下的嬰幼兒。

嬰兒的佝僂病最初往往表現為精神、神經方面的症狀, 如煩躁不安, 夜間容易驚醒和多汗, 在吃奶和哭鬧時出汗更多, 有時連枕頭也會被浸濕;接著會出現骨骼發育方面的病變, 例如頭顱按上去有乒乓球那種彈性☆禁☆感,

Advertisiment
方顱, 前囟門大而閉合遲緩, 頭後枕部的毛髮稀少, 牙齒的萌出和坐立、行走也遲于正常嬰兒;胸部骨骼可表現為肋串珠, 每一根肋骨的某一部位隆起粗大, 縱向摸上去有如串珠, 肋外翻和雞胸;倘若孩子在佝僂病活動期時久坐、久站, 還可能引起脊柱彎曲和下肢出現O形、X型腿;上肢表現為腕部的尺、橈骨遠端呈圓鈍面肥厚的“手鐲狀”。

造成維生素D缺乏的主要原因是攝入量不足。 乳兒期(2個月至1周歲)飲食中所含維生素D的量很小, 每天通常不超過100個國際單位。 而此時孩子每日維生素D的需要為400個國際單位, 二者之間的差別是顯而易見的。 但生長在南方炎熱地帶的孩子很少患佝僂病。 這是因為, 身體裡還能自己合成維生素D,

Advertisiment
陽光中的紫外線是體內合成維生素D的重要條件。 一般每天在戶外活動2小時左右, 體內就能通過轉變而獲得足夠的維生素D。 所以說預防佝僂病主要是靠曬太陽和額外補充維生素D, 服用魚肝油或伊可新。 枕禿在嬰兒中是很普遍的, 有可能是因為缺鈣, 也可能不是, 因為嬰兒長期仰睡, 不會翻身, 所以後腦勺的頭髮不容易長出來。 所以嬰兒出現枕禿, 媽媽也不用太著急, 可以服用伊可新、多曬太陽和適量補些鈣, 基本上孩子頭發在七八個月時都能長出來。

出汗多, 有枕禿, 不一定就是佝僂病許多家長照本宣科, 以為孩子只要枕禿或夜間出現汗多, 就一定是缺乏維生素D。 其實孩子愛出汗, 還有其他原因。

Advertisiment
孩子在白天活動量比較大, 交感神經就會興奮, 代謝旺盛, 轉入睡眠時, 人體進入基礎代謝, 但孩子的植物神經功能發育還不完善, 只能從代謝旺盛漸漸過渡到基礎代謝, 所以體內大量的熱能會以出汗的方式釋放出來。 如果孩子的出汗現象在入睡後1~2小時逐漸消失, 可視為正常。 由於頭部出汗多, 孩子睡覺時不太舒服就會出現擺頭現象, 枕部便會出現脫髮圈。 因此, 出汗多、有枕禿的兒童不一定都是佝僂病。 大家要注意, 典型的患有佝僂病的小兒常常是整夜出汗, 上半夜換衣服後, 下半夜衣服仍然是濕的, 而且出汗有酸臭味。 當然這種情況也不是絕對的, 需要和其他情況結合起來綜合分析。

孩子從滿月後就出現頭髮打片長且有枕禿,

Advertisiment
可能是佝僂病的早期症狀。 佝僂病, 早期一般從出生三個月有的甚至出生一個月後, 就出現枕禿、環形脫髮, 6~7個月時, 可能會出現雞胸、漏斗胸、內眼外翻等, 1歲多時走路出現O形腿、X形腿。

預防佝僂病, 只補鈣是不行的。 一般從孩子出生15天以後就應補充維生素A和維生素D, 俗稱魚肝油, 尤其是早產兒, 更應補充魚肝油, 補充的量要比正常足月兒大一倍, 補充期間應注意觀察, 在孩子拉肚子時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適當加量, 若補充魚肝油後效果不好, 應到醫院進一步檢查, 一旦出現雞胸、漏斗胸等骨骼發育異常時, 再恢復就很難了。

1.堅持母乳餵養。 母乳比牛奶含維生素D 多。 母乳含鈣、磷量雖少, 但兩者比例合適(2:1), 易於被乳兒吸收。

Advertisiment

2.母親應在孕期和哺乳期的飲食應營養豐富並多曬太陽。

3.增加小兒戶外活動時間, 多接觸陽光。

4.按時給小兒添加輔食。

5.生後一個月的新生兒即開始喂服魚肝油, 尤其是早產兒、雙胞胎或生長迅速的小兒。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