嬌氣寶寶的“冷漠療法”
同同還小, 我不知道她將來會不會是個膽小的孩子。 但我和老公在平時的教育中, 比較重視培養孩子的堅強和勇敢。
有一次, 同同在爺爺家玩。 沙發和茶几之間的距離本身就很窄, 還坐著兩個大人。 同同不小心摔倒了, 頭磕在了沙發的木質扶手上, 並不是很重, 只是磕了一下, 沒有受傷。 同同爺爺非常誇張地站了起來, 大喊了一聲“哎喲”, 原本沒哭的同同看到爺爺的“關心”一下子就委屈地哭了出來, 只哭了一分鐘就停止, 然後該幹嗎就幹嗎去了, 徒留一臉無奈的爺爺尷尬地站在那兒。
Advertisiment
爺爺的關心我們理解, 但爺爺的表現我們非常反對。
同同每次摔跤了, 磕到頭了, 我們都不會特別的關切, 一般就是說一句:勇敢點兒, 自己起來, 沒事兒, 同同最堅強了。 同同很快就會沒事兒, 有的時候甚至連眼淚都不流, 繼續她自己的遊戲。
同同學走路時, 有一次沒站穩, 臉磕在了茶几上, 挺重的, 好在茶几上貼著防撞條, 要不一定會磕破流血的。 那一次, 同同真是磕疼了, 哭得梨花帶雨的。 即便如此, 我和老公也只是抱起了她, 在確認沒有磕破出血之後, 說了句:同同勇敢, 不哭。 然後就用玩具來分散她的注意力, 沒過一會兒, 同同就雨過天晴了。
有的孩子磕碰了, 大人表現得特別誇張, 大老遠就沖過去, 大喊大叫, 甚至沒等孩子哭,
Advertisiment
我們帶著同同去奧林匹克公園的冰雪嘉年華, 同同在雪地上走路, 穿著靴子, 靴筒太高, 總摔跤。 我和老公也不去扶她, 讓她自己起來繼續走。 不一會兒同同摔倒了就哭了起來, 我們跑過去一看, 是牙齒把嘴唇磕破了, 流血了。 這是同同第一次發生流血事件, 說實話我心裡挺慌的。
我和老公都沒有大喊大叫繼續嚇唬孩子, 老公抱起同同, 我拿出了一張紙巾幫同同擦去血跡, 我們一邊處理一邊用語言來安慰同同, 柔聲細語。 很快, 同同就停止了哭泣。 同同不哭了以後,
Advertisiment
可能有人會說我們這對爹媽太冷漠。 但我覺得, 言語和動作表現出來的格外關心從某種程度上只會讓孩子更恐懼, 孩子會想:天啊, 我媽媽怎麼這麼難過啊, 我一定傷得很重……然後就會越琢磨越委屈, 越想越傷心, 越想越覺得自己好疼好疼啊, 然後號啕大哭, 沒事也變有事了。 其實真正的關心不只是在語言和行動上, 是在心裡。
孩子磕碰後, 大人言語的鼓勵和輕描淡寫的態度, 一方面會讓孩子有勇氣有力量去面對疼痛, 一方面也會讓他覺得這點兒小傷不算什麼。 一句“嗯, 你是最堅強的寶寶”還會帶給孩子無盡的滿足感和自信,
Advertisiment
人的一生會遇到多少坎坷, 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帆風順的人。 孩子從小就知道遇到困難要勇敢, 受了傷要堅強, 我想, 會讓他一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