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長對嬰幼兒的觀察能力瞭解多少

幼稚園老師佈置了一項作業, 讓小朋友回去觀察小兔子, 然後把它們畫下來交給老師。 小遠回到家後告訴了媽媽老師佈置的作業, 媽媽就帶小遠去隔壁鄰居家看他們飼養的小白兔。 小遠回到家後開始畫畫, 媽媽問他:“小白兔長什麼樣子啊?”小遠說:“白色的。 ”媽媽繼續問:“它的眼睛呢?”小遠想了想說:“紅色的。 ”

媽媽再問小遠小白兔的耳朵是什麼樣子的, 小遠想了半天也沒有回答出來。 等小遠畫完小兔子給媽媽看的時候, 媽媽發現小遠畫的兔子只有兩條腿, 耳朵是短的, 還沒有尾巴。

小遠的這種表現,

Advertisiment
說明他開始具有觀察力, 但卻又沒有那麼全面。 其實, 這是幼兒的正常表現。 嬰幼兒時期的孩子, 觀察力仍處於發展之中, 觀察缺乏目的性和持續性, 概括性較差, 缺少相應的方法、知識, 所以就容易出現小遠那樣馬虎大意的情況。

由於年齡的原因, 孩子觀察事物時不像大人那般成熟, 很多時候都不能做到觀察細緻, 並且較難抓住觀察的重點。 他們對於感興趣的事物, 即使是不重要的細節, 也能觀察得十分仔細。 而對於他們不感興趣的事物, 即使非常重要的方面也會觀察得十分籠統、粗略。 另外, 他們通常只看到事物的大概輪廓就匆忙得出結論, 不會再進行深入觀察。

一般來說, 孩子的觀察能力具有以下兩個特點:

1.觀察持續時間較短

Advertisiment

幼兒的觀察持續時間比較短, 這與幼兒注意的穩定性較差是分不開的。 實驗證明, 3—4歲的幼兒對圖片的平均持續觀察時間是7分鐘, 5歲幼兒僅能增加到8分鐘, 6歲幼兒也僅為12分鐘。

2.不能對觀察進行很好的概括

除了觀察時間較短之外, 不能對觀察結果進行概括, 也是孩子的特點之一。 由於幼兒的思維發展水準較低, 因此, 孩子常常不能把所觀察到的事物有機地聯繫起來。 比如說, 把一桶雪帶進屋子, 雪一會兒就會化成水。 3歲幼兒看到這種現象會非常驚訝, 但是並不能由此搞清雪、水和溫度之間的關係。 一般說來, 到6歲左右, 幼兒才具備初步的概括能力。

常言道: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所以, 要想提高孩子的觀察能力,

Advertisiment
父母可以採取以下這些方法。

1.訓練孩子有序觀察

要想提高孩子的觀察能力, 首先就要讓他學會有順序的觀察。 或從上到下, 或從左到右, 或從前到後, 或由近及遠, 總之, 只有讓孩子學會有序觀察, 他才能對觀察物件有全面的認識。

除了讓孩子對觀察的事物有總體認識外, 還要讓孩子不能忽略細節。 所以, 父母要讓幼兒注意那些重要的、典型的特徵, 然後再過渡到一般特徵。

2.幫孩子總結觀察結果

當孩子的觀察活動結束後, 父母不要忘了幫他進行概括和總結。 讓孩子在獲得感性經驗的同時, 也掌握一些理性的認知, 這樣的觀察才是有意義的觀察。

3.多途徑、多管道地培養幼兒的觀察力

要想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

Advertisiment
不能只局限於“看”這一種方式。 事實上, 培養孩子觀察力的途徑有很多。

首先, 父母應當儘量豐富孩子的生活, 擴大孩子的視野, 讓孩子廣泛地接觸社會、接觸自然。 並且要在這個過程中, 善於抓住教育時機對幼兒進行觀察力的訓練和培養。

除此之外, 孩子的觀察能力也受其注意能力、思維能力發展水準的制約。 所以, 要想培養孩子的觀察力, 就要同步進行注意能力和思維能力的訓練。 毫不誇張地說, 無論是哪個方面出現了障礙, 其他的方面或多或少都會受到影響。

所以, 無論父母對孩子採取的是針對哪個方面的訓練和培養, 一定要以整體性的觀點來看待孩子認知的發展, 將其看做是一個相互聯繫的有機整體。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