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長對孩子間接教育法讓教育自然有效

我們常感歎孩子不聽大人勸導, 對他們漠視我們的良苦用心扼腕嘆惜。 其實, 父母們何不換種思路和角度, 試試間接教育法, 不直接針對孩子的問題說教, 而是通過旁敲側擊式的方法對孩子進行教育引導。

看看下面這些成功的案例, 父母們或許也能收穫針對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

案例一:

7歲的鑫鑫性格倔強, 稍不如意就使性子、大哭大鬧。 一天下午放學後, 鑫鑫玩 遊戲 機直到很晚才回家, 爸爸批評了他一通。 鑫鑫很生氣, 不但不吃晚飯, 還把碗摔得粉碎。 晚上, 有心的媽媽編了個《愛生氣的癩蛤蟆》的故事講給鑫鑫聽:“有個小蛤蟆,

Advertisiment
整天貪玩, 媽媽批評它, 它就大喊大叫, 嚷得面紅脖子粗, 時間一長, 它長了滿身的疙瘩, 成了癩蛤蟆, 難看死了。 ”鑫鑫聽了, 瞪大眼睛忙問:“媽媽, 是真的嗎?我可不要變成難看的癩蛤蟆!”以後鑫鑫強勁發作時, 媽媽就提醒他別學癩蛤蟆, 鑫鑫的脾氣逐漸平和下來, 再也不會隨便發怒了。

心得 :

對叛逆的孩子單純動用武力只能使他產生逆反心理, 對大人更加疏遠、畏懼、撒謊、躲避, 以致越打越不聽話。 而利用講故事的形式間接地讓孩子在故事中自我發覺錯誤, 這比父母的直接指責和勉強說教會更有效。

案例二:

尼尼是個特別怕疼的孩子, 有一次得了感冒, 醫生 囑咐要打三天吊針。 可剛打完兩天, 尼尼說什麼也不肯再去醫院了,

Advertisiment
並且振振有詞地對爸爸說:“我已經打了三天吊針了呀。 你算算, 第一天的針我打了, 第二天的針我也打了, 一加二不是等於三嗎?”根據尼尼的俏皮勁兒, 爸爸買回了尼尼最愛吃的燒雞。 開飯時, 爸爸對尼尼說:“今天吃雞, 爸爸吃第一條雞腿, 媽媽吃第二條, 你就吃第三條吧!”尼尼疑惑不解:“爸爸, 總共才兩條雞腿, 哪來的第三條腿呢?”爸爸胸有成竹地說:“這還不簡單, 喏, 這是第一隻, 這是第二隻, 一加二等於三嘛!”“哈哈, 爸爸壞!”尼尼臉紅了, 下午乖乖地跟爸爸去醫院打了吊針。

心得:

孩子大多怕打針吃藥, 但又不可避免。 案例中, 爸爸根據尼尼的“邏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不但避免了 親子 對抗, 還讓尼尼乖乖聽話。

Advertisiment
運用之妙, 存乎一心, 值得父母們借鑒。

案例三:

5歲的強強一向不愛吃蔬菜, 爸媽為此傷透了腦筋。 一次, 強強爸特意做了一盤鹹肉, 一盤青菜。 吃飯時, 爸爸對強強說:“強強, 今天就兩盤菜, 咱倆各吃一盤, 你愛吃哪一盤?”

“我當然吃肉了。 ”但強強沒想到, 這肉是越吃越鹹, 他吃不下去了。 看到爸爸津津有味地吃著青菜, 強強心想:這時的青菜也許比肉好吃。 爸爸看出了兒子的心思, 趁勢說:“強強, 你知道爸爸的個子為什麼比其他小朋友的爸爸矮嗎?就是因為爸爸小時候只吃魚和肉而不吃青菜, 營養 失調而導致的呀!”經爸爸這麼一說, 以後強強吃蔬菜再也不用三請四催了。

心得:

直接跟孩子解釋不吃蔬菜對身體如何不利,

Advertisiment
孩子顯然不會輕易接受。 案例中強強爸將直接說教轉化為烹飪手法的變換, 再用“現身說法”, 使得強強偏食挑食的喜好在無形之中得以糾正, 可謂是讓教育進行得不著痕跡, 收效甚好。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