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重視孩子不會的部分, 別以為是他們粗心。 80%以上的家長(我認為沒有這麼多)高估了自己孩子的學習能力。 高估的結果是:孩子沒有努力就希望孩子擁有超常的學習能力。
這類家長在能看懂孩子的作業時, 對孩子作業挑三挑四, 不是嫌棄寫得慢, 就是嫌棄寫得不整潔, 不停嘮叨, 不停批評, 甚至動手打孩子。 還給孩子扣上帽子, 說孩子就是逆反。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家長容易美化自己上學時的能力水準。 孩子小的時候, 他們沒有能力, 只好採取“非暴力不合作”的態度, 拖拖拉拉, 得過且過。 沒有孩子喜歡喋喋不休的指責,
Advertisiment
那些與家長合作的孩子也好不到哪去, 總對自己寫的不滿意, 寫了擦擦了寫, 沒有做題速度, 也培養不出學習能力來。 孩子看起來很努力, 但成績就是上不去。
家長的理由是:“如果孩子仔細審一下題, 把題多讀一遍, 就能做對。 ”
其實家長不明白孩子是沒有這個能力的, 我跟很多家長講孩子沒有寫對寫好的能力, 他們就是不相信。 他們看到的僅僅是他們期待的情況, 而不是真實的情況。
整潔漂亮的字跡當然很重要, 但撕掉重寫或者擦掉重寫屬於矯枉過正, 不但會讓孩子寫作業慢, 拖延, 更會讓孩子想起寫作業就心煩, 因為孩子腦後總有一個挑剔的聲音,
Advertisiment
心智發展的最大障礙來自抗拒學習, 孩子會認定自己就是學不好的料, 不服輸, 同時又力不從心的讓孩子無比糾結。
識遠者貴本, 見近者務末。 家長多多少少知道些教育方法, 不僅可以幫助孩子取得好成績, 而且更重要的是讓孩子終身感到學習的樂趣, 讓孩子在學習中獲益。
不應該懲罰嘗試努力的孩子, 當孩子做作業時, 如果孩子已經盡力, 就不要總批評和挑剔, 如果還達不到“標準”, 讓孩子每天堅持額外多付出一點就行, 抓好基本功練習, 循序漸進, 孩子就能夠出類拔萃。 但大部分家長做不到這一點。
孩子的智力水準是可以通過訓練得到提高的。
Advertisiment
人們總是需要各種各樣的動力去激勵自己學習一些看起來枯燥無味、晦澀深奧的知識。 隨著孩子內在能力的增長, 自己對自己的要求逐漸提高, 有做得更好的欲望, 推動自己心甘情願去勤奮。
父母怎樣認定孩子的智力水準很重要。 基因優秀, 孩子就聰明, 基因不好, 就不聰明, 這種想法對學習有一定的暗示, 也就是:聰明的人不需要努力成績就好。 如果孩子學習刻苦, 那孩子肯定不聰明。 這種惡性循環很明顯:孩子希望用好成績證明自己是聰明的, 但是又不能刻苦, 因為刻苦學習就代表笨。
智力水準經常被認為是可塑造的。 如果學生考砸了或者不理解一個知識點, 不要說因為孩子笨、孩子粗心, 而是因為他們不夠努力。
Advertisiment
如果自己孩子的同學吹噓他不需要學習, 只要把心態搞好, 不用把基礎學好, 不需要時間保證就能學好, 家長一定要戳穿這個神話, 告訴孩子大多數學習好的學生必定很用功。 別人若比自己學得好、學得快, 僅意味著他們比自己更早開始努力。 學習本身並不是太累人, 而是與各種觀念、疑慮、焦躁、擔心和不安作思想鬥爭才累。 如果家長給予孩子支持, 也就給了孩子努力不懈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