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其他>正文

家長心理病強 按孩子吃藥

虹口區百名心理咨詢師下社區咨詢有新發現———

“功課做好了嗎?”“今天在學校里乖嗎?”“考試考了幾分?”這三句話, 在前天虹口區百名專職心理咨詢師下社區開展的青少年心理咨詢活動中, 竟被眾多孩子不約而同地認為是每天放學回家后聽到的最反感的三句話。

大人逼孩子近乎瘋狂

一名四年級的女生幾乎是含著眼淚來咨詢的。 她覺得自己學習已經十分努力了, 還是班里的中隊長, 可是家長對她的要求實在太高了, 平時不能有一點偷懶, 父母根本容不得她有自己玩的時間, 有一次語文測驗考了80分,

Advertisiment
竟被媽媽打了一頓。 麗英小學心理教師張曉軍感慨地說, 看來家長的心態失衡才是問題的癥結。

不能亂扣多動癥帽子

據記者在各個咨詢點的估算, 前來述說孩子有多動癥的家長約占三分之一。 面對接踵而來咨詢的家長, 建江中學心理教師潘靜說, 真正屬于多動癥的孩子其實是微乎其微的, 何況這還需要嚴格的醫學診斷, 不能動輒給頑皮或喜動的孩子扣上一頂“多動癥”的帽子。 有個學生說, 在學校里從早坐到晚, 中午吃飯也是坐著不能出教室門, 回家后就根本不想再粘在椅子上, 最好是東走走西摸摸, 但家長見了就會罵他是“猴子屁股”, 說他有多動癥。

多多體諒孩子的困惑

令許多專家納悶的是, 花老半天時間聽了孩子和家長的敘述,
Advertisiment
竟發現其中絕大多數的問題恰恰是源于家長的期望值過高, 或對孩子的要求過于苛刻。 分明是家長的心理出現了偏差, 但他們卻偏偏還要一個勁地數落自己的孩子。 如果“大人有病, 小孩吃藥”, 那么這樣的咨詢永遠也不會達到效果。 虹口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的特級教師徐韻安說, 教育孩子要擁有良好的心智, 家長首先要心理健康, 不能憑自己的主觀意愿任意拔高對孩子的要求, 而且家長也應當學會換位思考, 多多體諒孩子成長期的困惑。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