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長必備1-3歲孩子正確教法

1歲

特點:好奇、好動, 而且精力充沛。 此時他們所面對的挑戰和重大任務是探索周圍的世界。

典型行為:開始認知語言, 懂得一句話裡字詞的前後關係了;他們還不瞭解外界的環境究竟是個什麼樣的, 比如說, 他們並不知道玻璃花瓶摔在地上會碎的; 一旦他們想要, 他們就要馬上得到, 讓1歲的孩子等待簡直是太困難的事情了。 他們沒有行為和情緒控制的能力。

父母怎麼辦:

1.合理地調整自己對孩子的期望和要求。

可以給孩子做示範, 告訴他哪些行為是正確的, 但是不要堅決要求孩子一定做到。 成人說話的語氣和面部表情是讓孩子明白教誨的最好方式。

Advertisiment
說話的態度是堅定的, 但是反應不要過於強烈。

2.管理的重點要放在預防工作上。

保證家裡的一切設施對孩子來說都是安全擺放的, 把容易摔碎的東西都收起來。

3.可以用安慰和轉移孩子注意力的辦法使他停止哭鬧。

2歲

特點:他們的生活被自己情緒的巨大波動和起伏所佔據。 他們所面對的挑戰和重大任務是瞭解自己的各種感覺和情緒。

典型行為:不斷地對外界作出一些嘗試, 想知道其他人的反應是什麼;還不能正確地認識和傳達自己強烈的情感, 有時候, 他們的情緒甚至會高度膨脹, 無法控制; 他們發現並不是自己想要的每件東西都能夠得到, 所以就頻繁地大發脾氣和哭鬧。

Advertisiment

父母怎麼辦:

1.將與孩子抗爭的激烈程度降到最低點。

清楚地向孩子闡述你的期望是什麼, 而不要對孩子大喊大叫。 不要過高估計孩子的能力, 只給他一些簡單的選擇就行了。 如果有必要, 還可以給予一些物質刺激讓他與父母合作而不是對抗。 父母一定要意識到這個年齡的孩子的主要“工作”就是不停地試探你。

2.幫助孩子控制他的情緒。

如果他打人, 那麼就教導他用語言來表達他的氣憤, 而且要向孩子解釋:“我們不打人, 打人會使別人受傷的。 ”

3.謹慎對待孩子的大發脾氣。

有時可以冷處理, 不理睬他的哭鬧和發脾氣, 更不能妥協, 但是一定要呆在孩子的附近, 直到孩子不再哭鬧為止, 然後再給他講道理。

Advertisiment
不主張處罰孩子, 也不能讓孩子獨自呆在房間裡悔過, 但是可以把哭鬧的孩子帶到一個安靜的地方使他慢慢平靜下來。

3歲

特點:這個年齡的孩子的自立形式是通過任性來表現的。 他們所面對的挑戰和重大任務是學會更好地控制他們的情緒。

典型行為:在父母的要求中, 孩子們有能力做到的事情, 他們也願意去按父母說的做, 比如睡覺前要洗漱。 但是, 父母別指望孩子能夠始終合作;他們能夠理解原因和結果這個概念了; 孩子發脾氣和哭鬧仍會經常發生。 他還會噘嘴生氣了或者哭哭啼啼地抱怨。 不過, 他能夠慢慢地更好地應付挫折了。

父母怎麼辦:

1.交給孩子一些“工作”去做。

不要因為他沒有堅持到底完成而懲罰他,

Advertisiment
而是對他的每個努力都表現出非常讚賞。

2.讓孩子用做遊戲的方式來表演一下好的行為舉止。

比如, 放一段音樂, 讓孩子在音樂結束以前要作好飯前的準備工作:洗手、擺放好他的小碗和小勺、雙手交叉不摸東西等著開飯。

3.懲罰孩子的時間要短。

雖然3歲的孩子已經發育到能夠承受面壁3分鐘的懲罰了, 但是為了避免事態的嚴重發展, 還是讓孩子少受點挫敗的折磨為好, 儘早結束懲罰, 想辦法讓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情上。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