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長必學的嬰幼兒急救技巧

家長必學的急救技巧

許多突發狀況, 如果家長能把握時間, 在救護車趕到之前先行幫寶寶急救, 定能節省寶貴的時間, 將傷害降到最低。

Point1 觀察有無意識

1歲以下的寶寶, 可輕輕敲打其腳掌, 1歲以上則可搖動他的肩膀來確認意識, 如果是在沒意識的狀態下, 喉嚨肌肉會鬆弛, 舌頭會往後倒, 很有可能會阻塞呼吸道。

Point2 確認呼吸與脈搏

抬起寶寶下巴打開氣道, 觀察寶寶胸腔的起伏、仔細聽呼吸聲, 以確定寶寶是否還有呼吸, 經判斷後若無呼吸, 要立刻實施人工呼吸。 確認心臟是否跳動, 可通過按壓脈搏方式得知,

Advertisiment
如果已無脈搏, 就要馬上進行心肺復蘇術。

Tips:什麼是心肺復蘇術(CPR)

CPR是心肺復蘇術(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英文單詞的字母縮寫。 這是在你的寶寶沒有生命跡象(呼吸或活動)時, 你可以採取的一種救生措施。 心肺復蘇術(CPR)通過胸外心臟按壓和人工呼吸, 使攜帶氧氣的血液迴圈到腦部和其他重要器官, 直至急救人員趕到。 保持含氧血液迴圈, 有助於防止腦損傷。 腦部缺氧幾分鐘, 就會造成腦損傷, 甚至死亡。

嬰幼兒的CPR急救

1 叫、拍

叫喊寶寶並輕拍寶寶肩膀, 如果他沒有反應, 馬上叫人撥打120或當地的急救電話, 並將他背部朝下躺好。

快速而輕柔地把寶寶的臉朝上放到一個穩固的物體表面上。 確認他沒有嚴重出血。 如果他出血很多, 先採取措施按壓出血部位止血。

Advertisiment
在出血情況得到控制之前, 不要進行心肺復蘇術(CPR)。

2 暢通呼吸道

用一隻手扶著寶寶的頭向後仰, 另一隻手輕輕地抬起他的下巴(嬰兒的頭不用向後傾斜很多, 就可以打開氣管)。 檢查生命跡象(活動和呼吸), 但不要超過10秒鐘。

檢查寶寶的呼吸, 低下頭靠到寶寶的嘴前, 眼睛看向他的腳——檢查他的胸部是否有起伏, 並仔細聽是否有呼吸聲。 如果他在呼吸, 你應該能感覺到他呼到人面頰上的氣。

3 做人工呼吸, 輕吹2次

如果寶寶沒有呼吸, 給他做兩次人工呼吸, 輕輕吹兩口氣, 每次1秒鐘。 用你的嘴蓋住寶寶的鼻子和嘴, 把氣吹入他的肺部, 直到看到寶寶胸部出現起伏。

要記住, 寶寶肺要小很多, 你不用把氣吹盡就可以填滿。

Advertisiment
吹氣太用力或太快會使氣體進入寶寶的胃, 或者會傷害到寶寶的肺。

如果寶寶的胸部沒有起伏, 說明他的氣管阻塞了。 先給他做針對氣管阻塞的急救。 如果能把空氣吹進寶寶的肺, 你可以連續給寶寶吹兩口氣, 然後停一會兒, 讓進去的氣體排出來之後再吹。

4 進行30次胸外心臟按壓

讓寶寶仍然保持仰臥的姿勢, 用兩三根手指, 將指肚放在寶寶的兩個乳☆禁☆頭中間略向下的位置。 在指肚位置向下按壓大約1.2~2.5釐米。 要垂直向下按壓, 動作要均衡流暢, 不能急促。 以每分鐘100下的頻率給寶寶做30次胸外心臟按壓(大概20秒)。 做完30次後, 再做2次人工呼吸。

5 重複胸外心臟按壓和人工呼吸

重複進行30次胸外心臟按壓和兩次人工呼吸。 如果只有你單獨和寶寶在一起,

Advertisiment
在進行2分鐘急救後, 撥打120或當地的急救電話。 繼續重複按壓和吹氣, 直到急救人員趕來。

Point3將傷口止血

傷口若有出血情形, 要用紗布或乾淨的毛巾蓋住出血部位, 並用手壓住, 以幫助傷口止血。

表淺的劃傷和擦傷

先用肥皂和乾淨水清洗傷口, 然後塗上抗菌軟膏, 再貼上創可貼或紮上繃帶。 繃帶的壓力通常能促使血液在傷口處凝固。

出血較多或傷口較深

1 用無菌繃帶或乾淨的衣服牢牢地壓迫傷口。 如果有碎玻璃塊、金屬等物體嵌在傷口上時, 使用繃帶反而會使物體深嵌入傷口。 在這種情況下, 不宜直接壓迫傷口, 需要醫生來處理。

2 如果傷口在腿上或手上, 要抬起受傷肢體, 使傷口高於心臟。

Advertisiment
如果懷疑傷口處有骨折, 千萬不要移動傷口。

3 經過3~4分鐘的直接壓迫後, 檢查一下血是否止住。 如果血沒有止住, 應該繼續壓迫傷口;如果血滲透了繃帶或衣服, 請不要把繃帶去除, 而是在上面再加一塊繃帶;如果直接壓迫5分鐘後仍未止血, 需趕快尋求醫生的幫助, 同時還要繼續壓迫傷口。 過長或者過深的傷口, 可能需要縫針。

4 一旦血止住, 用肥皂和乾淨水或無菌的布輕輕地清洗傷口, 塗上抗菌軟膏, 以防感染和減少結疤的可能性, 然後用無菌繃帶包紮傷口。

Point4勿隨意移動

受傷時如果隨意移動寶寶, 可能會讓情況更糟, 搬動時要特別注意。

如果寶寶肢體活動不能自如或明顯受限, 跌傷部位出現明顯腫脹、畸形等, 此時應馬上去醫院。 在去醫院過程中,應避免挪動骨折部位。如四肢骨折,應找一塊木板將骨折兩端固定於木板上;如腰部或胸背、肋骨骨折,應找一副擔架,擔架上放一塊木板,或直接用木板將患兒抬到醫院,儘快診治。切忌背著或抱著傷兒移動,否則可能會因骨折部位活動錯位而損傷神經、血管,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在去醫院過程中,應避免挪動骨折部位。如四肢骨折,應找一塊木板將骨折兩端固定於木板上;如腰部或胸背、肋骨骨折,應找一副擔架,擔架上放一塊木板,或直接用木板將患兒抬到醫院,儘快診治。切忌背著或抱著傷兒移動,否則可能會因骨折部位活動錯位而損傷神經、血管,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