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長必看:吵架比離婚更加傷害孩子


不要讓孩子直面家庭“戰火”

最新調查表明, 父母經常吵架的家庭的孩子心理問題檢出率為32%, 離婚家庭的為30%。 和睦家庭的為19%。

有些家長口口聲聲說為了孩子才不離婚,

Advertisiment
卻終日‘硝煙’不斷。 殊不知這種行為帶給孩子的傷害更難消除。 經常面對家庭“戰火”的孩子, 容易陷入人際交往障礙, 對未來生活缺乏信心, 尤其易對婚姻產生恐懼感, 有些孩子為此表示, “不想重複父母的悲劇, 長大堅決不結婚”。

吵架的藝術:不是為了打敗對方

吵架是為了表達自己的觀點, 而不是要改變甚至打敗對方, 所以不要強迫對方贊同自己, 若加上強迫的行為只能適得其反。 如果懂得運用吵架的表達藝術, 那麼吵架將成為夫妻生活的調劑, 而吵架應該遵循如下規則:

1.充分表達內心的感受, 例如:“你這樣做, 令我很受傷、很難過”;“我感到很憤怒”;“我很傷心”, 等等。

2.聲音聲調儘量保持在中音和低音。

Advertisiment

3.語氣柔和。

4.目光平視, 不要斜視或不屑一顧。

5.眼神溫和, 不要眼露殺氣。

專家坐診

吵架或會導致孩子形成人格障礙

那麼,對於吵架和離婚,到底哪種傷害對孩子更大呢?關係心理學家胡慎之對此表示,二者對孩子都會有影響,但是如果處理好的話,離婚未必會給孩子造成創傷,但是爭吵卻一定會給孩子留下不好的記憶,或會導致孩子形成人格障礙,在日後與他人交往中,出現各種問題。

Advertisiment

1.別以孩子為藉口宣稱不離婚

胡慎之表示,在他日常接訪的求助者當中,也有很多人經常用“要不是因為孩子,我早就和他離婚了”這樣的句式,他表示,這樣的表達如果讓孩子聽見,很容易造成孩子自責或者討好型人格。

“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有些孩子可能會覺得自己是父母的負擔,這時候他就會自責,同時也會變得膽怯和自卑。 那麼在日後和他人建立關係的時候,他們會習慣性地自責。 ”胡慎之說道,“與此同時,有些孩子還會因為自責而感受到自己不夠好,然後他們就會去討好父母,希望通過討好不讓他們離婚,而這在他長大之後也會延續,做一個隻會迎合別人的爛好人,沒有人際邊界線。

Advertisiment

2.別用宣洩的方式破壞關係

有很多夫妻習慣用宣洩的方式來破壞關係,他們互相指責,甚至互相打罵。 而這也會給孩子心理帶來嚴重傷害,胡慎之對此表示,“父母這樣的相處方式,會讓孩子不認同家庭。 那麼在他們長大之後,如果創傷嚴重的話,那麼他們就不願意再去組建家庭,或者組建家庭後如果出現類似的問題,他們就會完全接受不了而出現退行的狀態”。

3.別用壓抑的方式處理紛爭

很多父母為了讓孩子不被影響,即使雙方關係已經破裂也堅決不在孩子面前吵架,而是扮演和諧夫妻。 這種方式可取嗎?在胡慎之看來,這同樣不可取。

Advertisiment
“孩子對於情緒的感知力是非常強大的,如果你們雙方的關係並不是很好,但是又互相扮演和諧夫妻,那麼孩子可能感受到的是壓抑和破裂,並不是自然完整的。 孩子會對家庭模式產生疑惑,那麼在他成人後,通常也都不太懂得如何處理親密關係和家庭生活”。

感情不和,不如好好離婚

既然爭吵給孩子帶來如此大的傷害,那麼是不是意味著夫妻如果出現問題就該馬上離婚呢?對此,胡慎之建議各位家長,如果實在溝通無效,感情確認已經破裂,那麼盡可能做到好好離婚。

“所謂的好好離婚,就是拋下以往的各種恩怨,不要再帶著仇恨和埋怨繼續生活,而是做兩個獨立的成年人,為自己的情感負責任。同時兩個人都要告訴孩子,他們的生活選擇跟孩子沒有關係,爸爸媽媽都很愛孩子,並且告訴孩子,未來的道路上有很美好的幸福在等待他。與此同時,雙方能夠在離婚後儘量抽出共同的時間來陪伴孩子,讓孩子體驗到雖然父母沒有生活在一起,但是他們對他的愛沒有改變。在這種情況下,離婚未必就會對孩子造成創傷,也不會影響他日後的人格發展。”

我認真搜集閱讀了很多位網友的心路故事,他們都來自不同的家庭,卻有些共同的人生經歷:小時候父母經常吵架。從他們身上,我發現了很多相同的東西。

1、性格存在缺陷

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有些人自卑、敏感,有些人怯懦、膽小,還有些人容易暴躁,甚至有暴力傾向。有個大男孩說,小時候父母吵架,他一直都是隱忍著;再後來,父母吵的時候,他會朝他們怒吼;而現在,他覺得自己的暴脾氣已經不受控制了,看著有不順心的事就忍不住想要發洩出來。

2、對人生充滿悲觀

不少人都表示,由於家庭的影響,導致自己長大後成了一個十足的悲觀主義者。有人說,同樣一件事情,別人看到的也許都是積極、正能量的那一面,而自己卻總能發現很多負面的東西。

3、不自信

容易和愛人發生爭吵的父母,大多數對待自己的孩子也缺少寬容和耐心,孩子很容易成為父母的出氣筒,謾駡、打擊時常會有,久而久之,孩子的自信心一點點被無情摧毀。

4、親情淡漠

很多人都曾說到,當父母吵架的時候,每一分鐘都是煎熬,恨不得能夠立馬逃脫這個家,離家出走的念頭不少人都有過。因為感受不到家的溫暖與和睦,所以對待親情也顯得異常的淡漠,很難做到在父母面前撒嬌、任性,甚至成年後很長時間都不願意回家。還有人曾表示,自己對父母的恨甚至多過了愛。

5、社交恐懼

從小常經歷父母吵架的孩子,長大後都或多或少有社交恐懼。不喜和陌生人來往,也不善於和同學朋友深交,心理防線太深導致很難向人敞開心扉。也許有些人外表看似樂觀外向,在一堆人中也能侃侃而談,可真正能夠走入他內心的朋友寥寥無幾。

6、影響戀愛觀與擇偶

父母吵架帶給孩子的心理傷害往往能夠延續到他成年以後,由於經常目睹父母間的夫妻相處方式,使得他們開始不相信愛情或者很難對異性產生信任。有人表示,不願意談戀愛也不想成家,因為沒覺得結婚有多幸福,也不知道該如何和愛人相處。

7、缺乏安全感

爸爸媽媽經常吵吵鬧鬧,甚至大喊大叫大打出手,這是每一個孩子都害怕發生的事情。孩子對父母的愛患得患失,也時刻要擔心父母是不是會隨時分開,或者不要自己了。而且由於年紀小,很多孩子都認為爸爸媽媽吵架是因為自己的原因造成的,無形中加重了心理負擔。由於長期被恐懼、不安和緊張折磨,孩子的安全感嚴重缺乏。

8、不會正確表達情緒

很多人都提到過一點:不會生氣,也不會吵架。這個“不會”有兩重意思,一是不會去和人計較,二是不懂得如何去表達。有人說,從不敢朝人發脾氣,即使人家玩笑開的有點重,自己內心明明很生氣,可就是不敢表達出來,因為不敢和人有衝突,害怕吵架的緊張氣氛,更害怕互相傷害。

看到這些,你還敢繼續吵下去嗎?

是的,誰都不願意與愛人吵架。我們總有一千個一萬個理由為自己開脫或者指責對方,所以我們必須爭吵解決。可是,如果你們有孩子了,是不是在每次開戰前都應先多看一眼小小的他?

寫到這裡,我想起了一句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話:小孩的沉默、隱忍、恐懼,以及討好,在麻木的大人眼裡,便是懂事。

如何減少夫妻吵架給孩子的傷害?

1.千萬別對著孩子訴苦

有些爸爸媽媽吵了架後會對著孩子訴說爸爸怎麼樣怎麼樣,媽媽如何如何。這種做法讓孩子過早面對了成人世界的煩惱,在他們幼小的心靈裡添加了許多負擔。孩子是單純的,這種重負可能導致孩子長大成人後不由自主地想從工作、配偶或其他人際關係中彌補當年的遺憾。這樣不健全的心態還可能造就另一個不健康的家庭。所以,還是儘量找自己的朋友訴苦去吧,留給孩子一片單純的天空。

2.不要在孩子面前評斷另一方

在孩子面前說批評對方的話,有很多負作用。一種情況,孩子愛著爸爸媽媽,不想得罪任何一方,為了討好父母,他會養成內外不一致的態度,在不同的人面前講不同的話。還有一種情況,孩子比較偏愛其中的一方,大多數情況是母親,這樣就會造成父親的孤立,夫妻關係更加惡化。切記,父愛不同于母愛,父愛、母愛都不可少。

3.對事不對人

在你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後,你可以對孩子說說你們吵架的事,記住:只說事!把爭吵的起因簡單告訴孩子,盡可能不加入自己的意見。你可以試著這樣說:“爸爸媽媽因為某事的意見不同在吵架。”“媽媽因為爸爸做了什麼事而生氣。”

感情不和,不如好好離婚

既然爭吵給孩子帶來如此大的傷害,那麼是不是意味著夫妻如果出現問題就該馬上離婚呢?對此,胡慎之建議各位家長,如果實在溝通無效,感情確認已經破裂,那麼盡可能做到好好離婚。

“所謂的好好離婚,就是拋下以往的各種恩怨,不要再帶著仇恨和埋怨繼續生活,而是做兩個獨立的成年人,為自己的情感負責任。同時兩個人都要告訴孩子,他們的生活選擇跟孩子沒有關係,爸爸媽媽都很愛孩子,並且告訴孩子,未來的道路上有很美好的幸福在等待他。與此同時,雙方能夠在離婚後儘量抽出共同的時間來陪伴孩子,讓孩子體驗到雖然父母沒有生活在一起,但是他們對他的愛沒有改變。在這種情況下,離婚未必就會對孩子造成創傷,也不會影響他日後的人格發展。”

我認真搜集閱讀了很多位網友的心路故事,他們都來自不同的家庭,卻有些共同的人生經歷:小時候父母經常吵架。從他們身上,我發現了很多相同的東西。

1、性格存在缺陷

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有些人自卑、敏感,有些人怯懦、膽小,還有些人容易暴躁,甚至有暴力傾向。有個大男孩說,小時候父母吵架,他一直都是隱忍著;再後來,父母吵的時候,他會朝他們怒吼;而現在,他覺得自己的暴脾氣已經不受控制了,看著有不順心的事就忍不住想要發洩出來。

2、對人生充滿悲觀

不少人都表示,由於家庭的影響,導致自己長大後成了一個十足的悲觀主義者。有人說,同樣一件事情,別人看到的也許都是積極、正能量的那一面,而自己卻總能發現很多負面的東西。

3、不自信

容易和愛人發生爭吵的父母,大多數對待自己的孩子也缺少寬容和耐心,孩子很容易成為父母的出氣筒,謾駡、打擊時常會有,久而久之,孩子的自信心一點點被無情摧毀。

4、親情淡漠

很多人都曾說到,當父母吵架的時候,每一分鐘都是煎熬,恨不得能夠立馬逃脫這個家,離家出走的念頭不少人都有過。因為感受不到家的溫暖與和睦,所以對待親情也顯得異常的淡漠,很難做到在父母面前撒嬌、任性,甚至成年後很長時間都不願意回家。還有人曾表示,自己對父母的恨甚至多過了愛。

5、社交恐懼

從小常經歷父母吵架的孩子,長大後都或多或少有社交恐懼。不喜和陌生人來往,也不善於和同學朋友深交,心理防線太深導致很難向人敞開心扉。也許有些人外表看似樂觀外向,在一堆人中也能侃侃而談,可真正能夠走入他內心的朋友寥寥無幾。

6、影響戀愛觀與擇偶

父母吵架帶給孩子的心理傷害往往能夠延續到他成年以後,由於經常目睹父母間的夫妻相處方式,使得他們開始不相信愛情或者很難對異性產生信任。有人表示,不願意談戀愛也不想成家,因為沒覺得結婚有多幸福,也不知道該如何和愛人相處。

7、缺乏安全感

爸爸媽媽經常吵吵鬧鬧,甚至大喊大叫大打出手,這是每一個孩子都害怕發生的事情。孩子對父母的愛患得患失,也時刻要擔心父母是不是會隨時分開,或者不要自己了。而且由於年紀小,很多孩子都認為爸爸媽媽吵架是因為自己的原因造成的,無形中加重了心理負擔。由於長期被恐懼、不安和緊張折磨,孩子的安全感嚴重缺乏。

8、不會正確表達情緒

很多人都提到過一點:不會生氣,也不會吵架。這個“不會”有兩重意思,一是不會去和人計較,二是不懂得如何去表達。有人說,從不敢朝人發脾氣,即使人家玩笑開的有點重,自己內心明明很生氣,可就是不敢表達出來,因為不敢和人有衝突,害怕吵架的緊張氣氛,更害怕互相傷害。

看到這些,你還敢繼續吵下去嗎?

是的,誰都不願意與愛人吵架。我們總有一千個一萬個理由為自己開脫或者指責對方,所以我們必須爭吵解決。可是,如果你們有孩子了,是不是在每次開戰前都應先多看一眼小小的他?

寫到這裡,我想起了一句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話:小孩的沉默、隱忍、恐懼,以及討好,在麻木的大人眼裡,便是懂事。

如何減少夫妻吵架給孩子的傷害?

1.千萬別對著孩子訴苦

有些爸爸媽媽吵了架後會對著孩子訴說爸爸怎麼樣怎麼樣,媽媽如何如何。這種做法讓孩子過早面對了成人世界的煩惱,在他們幼小的心靈裡添加了許多負擔。孩子是單純的,這種重負可能導致孩子長大成人後不由自主地想從工作、配偶或其他人際關係中彌補當年的遺憾。這樣不健全的心態還可能造就另一個不健康的家庭。所以,還是儘量找自己的朋友訴苦去吧,留給孩子一片單純的天空。

2.不要在孩子面前評斷另一方

在孩子面前說批評對方的話,有很多負作用。一種情況,孩子愛著爸爸媽媽,不想得罪任何一方,為了討好父母,他會養成內外不一致的態度,在不同的人面前講不同的話。還有一種情況,孩子比較偏愛其中的一方,大多數情況是母親,這樣就會造成父親的孤立,夫妻關係更加惡化。切記,父愛不同于母愛,父愛、母愛都不可少。

3.對事不對人

在你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後,你可以對孩子說說你們吵架的事,記住:只說事!把爭吵的起因簡單告訴孩子,盡可能不加入自己的意見。你可以試著這樣說:“爸爸媽媽因為某事的意見不同在吵架。”“媽媽因為爸爸做了什麼事而生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