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長必知 寶寶喝牛奶注意事項

牛奶的營養價值:

牛奶營養豐富、容易消化吸收、物美價廉、食用方便, 是最“接近完美的食品”, 人稱“白色血液”, 是最理想的天然食品, 它所具有的原生營養性是其它任何人造營養品都無法比擬的。

牛奶的化學成分很牛奶中的礦物質種類非常豐富, 除了我們所熟知的鈣以外, 磷、鐵、鋅、銅、錳、鉬的含量都很多。 每100克牛奶含水分87克, 蛋白質3.3克, 脂肪4克, 碳水化合物5克, 鈣120毫克, 磷93毫克, 鐵0.2毫克, 維生素A140國際單位, 維生素B10.04毫克, 維生素B20.13毫克, 尼克酸0.2毫克, 維生素C1毫克。 可供熱量69千卡。 最難得的是, 牛奶是人體鈣的最佳來源,

Advertisiment
而且鈣磷比例非常適當, 利於鈣的吸收。

多大的寶寶可以喝牛奶?

通常說來, 在1歲以內的寶貝最好不要喝牛奶, 因為牛奶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礦物質, 而複合不飽和脂肪酸和微量元素又太少, 因此不容易被寶貝細嫩的腸道所消化、吸收, 也不利於寶貝生長發育。 此外, 牛奶還可能是奶蛋白過敏的誘因。

6個月以上的寶貝可以讓他慢慢適應牛奶, 前提是寶貝在喝過牛奶後沒有出現過敏的跡象。 先從一小勺開始, 再逐漸增加到用牛奶煮穀物粥。 當寶貝長到2歲的時候, 就可以定期給他吃牛奶和乳製品了, 一天大約300~350克。

如何購買好的牛奶?

鮮奶的鑒別:首先看包裝, 上面標示的蛋白質含量達2.9%以上的才符合國家標準;再就是包裝上必須標示出0~5℃冷藏保存且保質期5天以內。

Advertisiment

然後從以下方面辨別品質。 色:顏色呈乳白色的牛奶為鮮奶;而色澤淡黃, 且牛奶上有水狀物析出的是陳牛奶了。 香:鮮牛奶的奶香濃、奶腥味大;反之, 摻進雜物的牛奶奶香淡, 奶腥味小。 味:親口品嘗, 鮮奶的口感純正;而不太好的牛奶腥味小, 入口時會有苦味或異味出現。

還有三個小實驗可以幫您:1、將牛奶與水摻和在一起, 如果混合後出現固狀物, 則說明牛奶不新鮮。 2、把一滴牛奶滴在指甲上, 若在指甲上形成球狀, 就證明牛奶是新鮮的;若一滴落在指甲上就流散, 則表明牛奶不新鮮。 3、觀察煮沸的牛奶。 牛奶煮沸後, 形成豆腐花狀物的則為陳牛奶或變質牛奶。

常溫奶的鑒別:常溫奶可常溫保存,

Advertisiment
保質期能達到45天到6個月。 建議您選購生產日期接近當天的產品, 因為隨著時間的延長, 牛奶中的鈣質會逐漸變為不可溶鈣, 維生素B1在一周後基本消失殆盡, 其他的營養素也缺失很多。

寶寶喝牛奶過敏怎麼辦?

有的寶寶在吃牛奶過程中或吃之後, 表現為大聲哭鬧, 且面色潮紅或蒼白, 兩手握拳, 雙腿屈曲於腹部, 同時有腹瀉、大便帶有血絲。 嚴重者還會出現蕁麻疹、肛周潰爛、哮喘等症狀。 這可能就是牛奶過敏症。 寶寶一旦患了牛奶過敏症, 應立刻停用寶寶原來的食品, 症狀會即刻緩解。 寶寶長到5~6個月後, 腸黏膜發育基本完善, 過敏症也就自然消失了。 出現牛奶過敏症的寶寶, 可停喂牛奶及其製品一段時間, 採用代乳品,

Advertisiment
待寶寶腸黏膜發育完善後再行餵奶。

如果認為代乳品不如牛乳製品營養全面, 可採用脫敏療法, 其方法是:發現寶寶有過敏症狀, 先停用原食品2周, 改用代乳品, 比如奶糕粉類、米粉類或羊奶等。 2周後用鮮牛奶試喂寶寶1次, 試用量在10毫升(約2湯匙)左右, 如果略有變態反應, 只要不會影響寶寶身體健康, 可間隔3天再喂鮮牛奶15毫升。 依此類推, 每隔3天增加5~10毫升。 隨著牛奶量的增加, 寶寶過敏症狀不加重且逐漸減輕, 則可在增加奶量的同時縮短餵奶的間隔時間, 直到恢復正常餵奶。 這種方法可讓寶寶逐漸適應牛奶飲品, 且不會造成營養失衡。 此方法適合大部分牛奶過敏的寶寶。

寶寶喝牛奶腹脹怎麼辦?

多數胃口好的嬰兒吃奶多,

Advertisiment
生長發育較快, 這些寶寶常常會有腹脹發生, 這種腹脹稱為生理性腹脹。 具體表現為:寶寶腹部柔軟, 腹部的高度與胸部相平, 大便正常, 舌苔薄淨, 偶有口角溢奶, 寶寶無不適感, 睡眠正常。 對這樣的腹脹, 媽媽不必焦慮。

鮮奶所含的礦物質比母乳高3倍, 不易被嬰兒吸收利用, 容易造成腹脹。 由於鮮奶所含的乳糖較少, 嬰兒還易發生便秘。 如需服用鮮奶和全脂奶粉, 應在奶液中添加1/4的水(即每4格奶裡加入1格水) , 再加入5%的糖。 在喂哺前用小火把奶液煮沸, 奶液中的蛋白質變性, 凝塊變小, 以便嬰兒容易消化吸收。 媽媽也可以經常用手掌順時針按摩嬰兒臍部, 每次5~10分鐘, 剌激腸的蠕動, 有利於減少嬰兒腹脹和改善排便不暢。

牛奶PK羊奶,哪個更有營養?

羊奶的營養價值要明顯高於牛奶等其他乳品種類,因而被國際營養學家譽為“奶中之王”,很早之前,在歐美一些國家,羊奶就備受歡迎。營養學家通過羊奶與其他乳品的對比實驗發現,羊奶營養成分全,是最接近人類母乳的天然乳品。

有研究顯示,羊奶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用羊奶餵養的嬰兒,身高、體重、骨密度,均超過牛奶餵養的嬰兒;血液中維生素和有益微量元素的含量,也高於喝牛奶的嬰兒。用牛奶餵養的嬰兒易產生過敏性皮炎、濕疹、腹瀉和便秘,而羊奶的脂肪球容易被吸收,所以嬰兒不會發生過敏及便秘,也不會發胖,是易過敏體質孩子的最佳選擇。羊奶中還含有較多的免疫球蛋白,可提高嬰幼兒免疫力和抵抗力。另外羊奶核酸含量較高,對嬰幼兒大腦發育、增強智力十分有益。羊奶中的上皮細胞生長因數也是嬰幼兒腸胃及肝臟等器官發育的重要因數。

鑒於羊奶豐富的營養價值,婦幼專家提倡母乳餵養的同時,建議沒有母乳來源的家庭,可將相應的配方羊奶粉作為嬰兒代乳品。可見,羊奶的營養價值是優於牛奶的。

牛奶PK優酪乳,哪個更有營養?

優酪乳好還是牛奶好?經過無數專家的討論後,似乎已經有了定論,優酪乳的原料就是牛奶,鮮牛奶經巴氏法消毒後加入有益的乳酸菌,再經發酵作用而製成發酵的乳製品,這就是優酪乳,經過這樣的加工後,不僅促使人體對牛奶中的營養成分的消化吸收大大增加,而且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

在一歲以內,無論是鮮牛奶還是優酪乳,都不適合讓寶寶飲用,這個時候寶寶的最佳飲品是母乳,其次是配方奶。在一歲之後,通常情況下優酪乳較好,優酪乳不僅具備了牛奶的原有優點,而且優酪乳在製造過程中將牛奶中的蛋白質和乳糖分解,使人體更加容易吸收。優酪乳還能促進消化,抑制腸道內腐敗菌的繁殖。值得注意是,乳酸菌會生成抗生素,能夠抑制很多細菌,但同時也破壞了人體內部有益的細菌,如果長期飲用優酪乳,會影響寶寶自身系統的完善,可能對正常消化功能造成干擾,對患有腸胃炎的寶寶及早產兒體弱兒更加不利,由於優酪乳味道可口,也會影響寶寶對於白開水的接受程度。凡事過猶不及,過量的優酪乳也會對腸胃造成一定的損失,所以家長還需特別注意。

牛奶PK乳酪,哪個更有營養?

世界上不同的乳酪可能有幾百種。傳統上,是把全脂牛奶發酵變酸,然後加入凝乳酶進行固化,脫去沒有凝固的液體,得到的固體擠壓成型,就得到了乳酪。不同的牛奶、不同的具體操作條件,得到的乳酪在組成、風味和口感上不盡相同。現代生產中,也有不經過發酵,而使用有機酸加凝乳酶來製作乳酪的工藝。

與牛奶相比,乳酪留下了脂肪、酪蛋白、脂溶性的維生素以及和酪蛋白結合在一起的鈣。乳酪中含有牛奶中的大部分成分,說它的營養價值“遠遠高於”牛奶,是基於相同重量來做的比較。一百克全脂牛奶中的水差不多有九十克,乳酪中的營養物質總量當然比它要多得多了。

如果我們只考慮牛奶和乳酪中的固體成分,乳酪是不是“更有營養”呢?如果乳酪是發酵而來的,那麼有一部分蛋白會被水解,其結果主要是味道上的改變,幾乎沒有營養方面的意義。牛奶中的乳糖會被水解掉一些,。如果計算相對含量的話,乳酪中的乳糖含量會低一些,這對於乳糖不耐受的人有一定意義。由於脂肪全都進入了乳酪,所以它的相對含量就要高多了。因此,全脂乳酪高脂肪高熱量,對心血管健康來說比全脂牛奶還要糟糕。

當然,乳酪本身還是一種不錯的食物,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和鈣。對於乳製品工業來說,乳酪的保存運輸都比牛奶要方便。更重要的是,乳酪有各種各樣不同的風味,能滿足不同的口味需求。不過,如果考慮營養方面的價值,那麼乳酪沒有什麼比牛奶更好的地方。

寶寶患上“牛奶性貧血”的原因

牛奶營養豐富,是很適合嬰幼兒的食品。但光是大量喝牛奶,也會患上缺鐵性貧血。這有多方面的原因:

1、由於新生兒出生時從母體中帶來了一定量的鐵,這是人體生成血細胞的必需元素。但到4至6月後,寶寶從母體獲得的鐵基本用完了,這就需要從食物中補充鐵質。鐵在一些蔬菜和動物內臟中的含量比較高,如果不注意補充這些食物而仍然單純地喝牛奶,就會造成寶寶缺鐵性貧血。這是因為牛奶中的含鐵量相對較少,吸收也比較差。一般來說,每1000毫升牛奶中僅含有0.5~2.0毫克的鐵,而1歲的孩子每天需要從食物中攝取6毫克鐵。牛奶含鐵量只有母乳的33%,且牛奶中鐵的吸收率僅為10%,而母乳中鐵的吸收率可達50%。

2、牛奶過敏也間接造成貧血。

牛奶中至少含有五種抗原蛋白成分,當這些蛋白質進入未發育成熟的嬰兒胃腸時,由於胃腸中缺乏分解它們的酶,這些外來的異性蛋白就會作為抗原進入血液迴圈,刺激人體產生抗體。而進入人體的異性蛋白越多,所產生的抗體也就越多。如果發生在一些免疫功能不全的嬰兒身上,就可能會產生抗原抗體的結合,而引起過敏反應。

3、換乳期寶寶最要小心。

從嬰兒出生的第4個月到1歲左右,這段時期是嬰幼兒的換乳期。其間孩子的主要食物開始由液體食物(母乳、牛奶等)過渡到糊狀食物(菜泥、肉泥等),再過渡到固體食物(飯菜)。換乳期的孩子要特別小心“牛奶貧血症”。因為這一時期,很多父母往往只是一味地給孩子吃牛奶,以漸漸代替母乳,直到1歲之後,才直接過渡到固體食物。就因為這些爸爸媽媽忽略了寶寶進食糊狀食物的過程,不夠重視換乳期菜、肉和水果等食物的均衡搭配、餵養,使得孩子不能全面吸收營養,造成孩子生長發育不良,最常見的後果就是造成孩子缺鐵性貧血。

牛奶PK羊奶,哪個更有營養?

羊奶的營養價值要明顯高於牛奶等其他乳品種類,因而被國際營養學家譽為“奶中之王”,很早之前,在歐美一些國家,羊奶就備受歡迎。營養學家通過羊奶與其他乳品的對比實驗發現,羊奶營養成分全,是最接近人類母乳的天然乳品。

有研究顯示,羊奶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用羊奶餵養的嬰兒,身高、體重、骨密度,均超過牛奶餵養的嬰兒;血液中維生素和有益微量元素的含量,也高於喝牛奶的嬰兒。用牛奶餵養的嬰兒易產生過敏性皮炎、濕疹、腹瀉和便秘,而羊奶的脂肪球容易被吸收,所以嬰兒不會發生過敏及便秘,也不會發胖,是易過敏體質孩子的最佳選擇。羊奶中還含有較多的免疫球蛋白,可提高嬰幼兒免疫力和抵抗力。另外羊奶核酸含量較高,對嬰幼兒大腦發育、增強智力十分有益。羊奶中的上皮細胞生長因數也是嬰幼兒腸胃及肝臟等器官發育的重要因數。

鑒於羊奶豐富的營養價值,婦幼專家提倡母乳餵養的同時,建議沒有母乳來源的家庭,可將相應的配方羊奶粉作為嬰兒代乳品。可見,羊奶的營養價值是優於牛奶的。

牛奶PK優酪乳,哪個更有營養?

優酪乳好還是牛奶好?經過無數專家的討論後,似乎已經有了定論,優酪乳的原料就是牛奶,鮮牛奶經巴氏法消毒後加入有益的乳酸菌,再經發酵作用而製成發酵的乳製品,這就是優酪乳,經過這樣的加工後,不僅促使人體對牛奶中的營養成分的消化吸收大大增加,而且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

在一歲以內,無論是鮮牛奶還是優酪乳,都不適合讓寶寶飲用,這個時候寶寶的最佳飲品是母乳,其次是配方奶。在一歲之後,通常情況下優酪乳較好,優酪乳不僅具備了牛奶的原有優點,而且優酪乳在製造過程中將牛奶中的蛋白質和乳糖分解,使人體更加容易吸收。優酪乳還能促進消化,抑制腸道內腐敗菌的繁殖。值得注意是,乳酸菌會生成抗生素,能夠抑制很多細菌,但同時也破壞了人體內部有益的細菌,如果長期飲用優酪乳,會影響寶寶自身系統的完善,可能對正常消化功能造成干擾,對患有腸胃炎的寶寶及早產兒體弱兒更加不利,由於優酪乳味道可口,也會影響寶寶對於白開水的接受程度。凡事過猶不及,過量的優酪乳也會對腸胃造成一定的損失,所以家長還需特別注意。

牛奶PK乳酪,哪個更有營養?

世界上不同的乳酪可能有幾百種。傳統上,是把全脂牛奶發酵變酸,然後加入凝乳酶進行固化,脫去沒有凝固的液體,得到的固體擠壓成型,就得到了乳酪。不同的牛奶、不同的具體操作條件,得到的乳酪在組成、風味和口感上不盡相同。現代生產中,也有不經過發酵,而使用有機酸加凝乳酶來製作乳酪的工藝。

與牛奶相比,乳酪留下了脂肪、酪蛋白、脂溶性的維生素以及和酪蛋白結合在一起的鈣。乳酪中含有牛奶中的大部分成分,說它的營養價值“遠遠高於”牛奶,是基於相同重量來做的比較。一百克全脂牛奶中的水差不多有九十克,乳酪中的營養物質總量當然比它要多得多了。

如果我們只考慮牛奶和乳酪中的固體成分,乳酪是不是“更有營養”呢?如果乳酪是發酵而來的,那麼有一部分蛋白會被水解,其結果主要是味道上的改變,幾乎沒有營養方面的意義。牛奶中的乳糖會被水解掉一些,。如果計算相對含量的話,乳酪中的乳糖含量會低一些,這對於乳糖不耐受的人有一定意義。由於脂肪全都進入了乳酪,所以它的相對含量就要高多了。因此,全脂乳酪高脂肪高熱量,對心血管健康來說比全脂牛奶還要糟糕。

當然,乳酪本身還是一種不錯的食物,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和鈣。對於乳製品工業來說,乳酪的保存運輸都比牛奶要方便。更重要的是,乳酪有各種各樣不同的風味,能滿足不同的口味需求。不過,如果考慮營養方面的價值,那麼乳酪沒有什麼比牛奶更好的地方。

寶寶患上“牛奶性貧血”的原因

牛奶營養豐富,是很適合嬰幼兒的食品。但光是大量喝牛奶,也會患上缺鐵性貧血。這有多方面的原因:

1、由於新生兒出生時從母體中帶來了一定量的鐵,這是人體生成血細胞的必需元素。但到4至6月後,寶寶從母體獲得的鐵基本用完了,這就需要從食物中補充鐵質。鐵在一些蔬菜和動物內臟中的含量比較高,如果不注意補充這些食物而仍然單純地喝牛奶,就會造成寶寶缺鐵性貧血。這是因為牛奶中的含鐵量相對較少,吸收也比較差。一般來說,每1000毫升牛奶中僅含有0.5~2.0毫克的鐵,而1歲的孩子每天需要從食物中攝取6毫克鐵。牛奶含鐵量只有母乳的33%,且牛奶中鐵的吸收率僅為10%,而母乳中鐵的吸收率可達50%。

2、牛奶過敏也間接造成貧血。

牛奶中至少含有五種抗原蛋白成分,當這些蛋白質進入未發育成熟的嬰兒胃腸時,由於胃腸中缺乏分解它們的酶,這些外來的異性蛋白就會作為抗原進入血液迴圈,刺激人體產生抗體。而進入人體的異性蛋白越多,所產生的抗體也就越多。如果發生在一些免疫功能不全的嬰兒身上,就可能會產生抗原抗體的結合,而引起過敏反應。

3、換乳期寶寶最要小心。

從嬰兒出生的第4個月到1歲左右,這段時期是嬰幼兒的換乳期。其間孩子的主要食物開始由液體食物(母乳、牛奶等)過渡到糊狀食物(菜泥、肉泥等),再過渡到固體食物(飯菜)。換乳期的孩子要特別小心“牛奶貧血症”。因為這一時期,很多父母往往只是一味地給孩子吃牛奶,以漸漸代替母乳,直到1歲之後,才直接過渡到固體食物。就因為這些爸爸媽媽忽略了寶寶進食糊狀食物的過程,不夠重視換乳期菜、肉和水果等食物的均衡搭配、餵養,使得孩子不能全面吸收營養,造成孩子生長發育不良,最常見的後果就是造成孩子缺鐵性貧血。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