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長必須知道的七大早教常識

早期家庭教育家長需要注意什麼才能樣孩子更好地成長呢?我們來分析一下吧。

早期家庭教育家長必備的常識
說到早教一詞, 相信沒有家長不熟悉, 但是說到具體的早教問題, 卻鮮有父母有著正確的觀念和方法, 甚至還有一部分家長連一些基本的早教常識也不具備, 這勢必會對孩子的早教產生負面影響, 甚至產生難以估量的不良後果。 針對這種現象, 記者在走訪了幾位元兒童教育專家後, 總結出了以下幾個家長必備的早教常識:
常識一:早教需要適齡化
早教施教的形式多種多樣, 而借助專業機構的輔導和施教只是其中一小部分,
Advertisiment
理想的早教需借助家庭、社會專業機構、幼稚園共同完成, 而父母往往是寶寶最好的早教老師, 這也是許多國家都在提倡親子早教的原因。
另外, 親子早教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適齡化早教, 而適齡早教遠遠不是混齡的早教中心就可以完成的, 這需要家長的親自參與, 與幼兒之間形成以互動為核心內容的親子關係, 讓孩子在愛和家的溫暖中體會到親子教育的歡樂的同時, 輕輕鬆松學到適齡的文化知識, 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1-2歲:在快樂的親子互動中, 帶領寶寶探索世界, 認識自我, 並鍛煉寶寶的體魄, 促進語言發展。
2-3歲:注重智商和情商的共同發展, 幫助寶寶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Advertisiment
培養寶寶對閱讀的興趣, 強調親子互動
3-4歲:鼓勵孩子初步探索自然和周圍的社會,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提高自理能力, 發展邏輯思維和創造力。
4-5歲:注意培養探索能力和創造力, 提高社會交往能力, 感受傳統文化, 增強藝術表現力, 增進親子感情。
5-6歲:注意鼓勵孩子進行科學探索, 鍛煉獨立思考的能力, 提高自主學習和社會交往能力, 為進入小學做準備。
常識二:早教不是神童教育。
相關調查表明, 在社會群體中, 超常和低智力的兒童所占的比例非常小, 九成以上的兒童都是“正常”孩子。 而在家長中, 希望孩子“正常發展”的卻只有三成, 由此一些教育機構打出類似“培養超常兒童”的口號, 就對家長們產生了極大的吸引力,
Advertisiment
但是結果往往不盡如人意, 因為違背規律的方法, 自然不會對事物發展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常識三:早教不是越快越好, 越早越好。
家長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 但往往忽視“過之尤不及”的道理, 希望可以孩子一夜之間成名成才。 於是早教之風越刮越烈, 孩子的負擔也越來越重, 但是, 只有合適的, 才是最好的, 一味灌輸和盲目超前, 會使孩子對學習產生厭倦, 進而影響今後的成長。
常識四:早教不是特長教育。
也有一些家長, 將早期教育等同於特長教育, 認為學得越多越好, 於是盲目攀比跟風。 殊不知, 特長教育一定要等發現孩子的興趣點之後再開始。 當孩子處於心智發展的關鍵時期時, 急於給孩子灌輸各種知識,
Advertisiment
反倒會讓孩子不知所措, 起到反效果。
常識五:早教不只是學知識。
有些家長認為早教就是單純的找老師給孩子上課, 提前學知識。 這是極其片面的想法。 早教是以情為先、以養為主、養教結合, 重在品格素養和潛能開發的早期教育, 目的在於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的同時, 培養孩子的方方面面, 例如與人溝通的能力、樂觀的品質等等, 而不單純的知識文化知識的積累。
常識六:早教不只是讓孩子更聰明。
有的人誤以為早期教育就是智力開發, 因而忽略了孩子全面素質的教育。 其實早教的含義包括感知、動作、語言、認知的訓練, 也包括生活習慣、自理能力、性格、品德的培養。 如果認為早教單純的只是孩子變得比別人更聰明,
Advertisiment
那就違背了早教的初衷。
小編總結:早期家庭教育家長需要多注意孩子。 多與孩子溝通, 多鼓勵孩子進行科學探索, 鍛煉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
(兼職編輯:黎展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