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要“揠苗助長”
有很多家長對早教有著不符合實際的期望值。 有些家長覺得, 應該及早為孩子做好上學的準備, 讓一個4歲的孩子提前掌握小學的知識內容。 這樣“揠苗助長”, 其實是家長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急過了頭, 忽略了學習的基礎。
學會思考, 才是學習其他知識的前提。 早教一方面要適應幼兒思維發展水準, 另一方面也要幫助幼兒掌握思維方法。
2、不要死記硬背
家長在對孩子的學習輔導或者監督時,
Advertisiment
提高你孩子思考及汲取知識的能力, 早期的教育非常關鍵。 一種全腦教育音樂篇, 它可使大腦神經元上的突觸數增加, 軸突變粗, 從而改變大腦進行資訊交換和加強思維能力的物質基礎, 美好的音樂能給大腦一個良好的思維基礎, 使人的性情和智力得到優化。
3、不要因攀比挫傷孩子的積極性
有時候, 也不是故意的, 但是家長就喜歡對孩子說:“你看, 那個誰家的孩子怎麼學得那麼好啊, 你怎麼什麼都不會?”這樣的攀比會讓孩子在很大程度上有一種受挫感,
Advertisiment
4、不要追求“標準答案”
在應試教育中, 都會有一個標準答案, 只有答出標準答案, 才算滿分。 但是現實生活並沒有這樣的答案。 社會是變化的, 孩子的未來是要自己創造的。 所以家長要在孩子的幼兒階段培養創造性。
在優秀的早教引導人, 經常使用的方法是引導幼兒思考, 發現並鼓勵他們的新想法, 在創造性方法的運用中提高幼兒的創造能力。
Advertisiment
5、不要總是單獨活動
追求幼兒全面和諧發展, 培養良好的個性, 是當前世界幼稚教育的一個重要趨勢。 幼兒時期, 是個性形成的重要時期。 老是自己玩, 或者總纏著家長的孩子, 個性上會得不到平衡的發展。 讓幼兒融入團體中, 在集體中與他人交流和玩耍, 就是一種互相作用, 彼此促進的成長發展。 幼稚教育基礎打得牢固, 性格才能均衡發展。
(兼職編輯:亞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