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長怎樣幫助孩子學好數學

寶寶數學成績一直不是很好, 作為家長應該怎樣幫助孩子學好數學呢?數學學習提倡“聽一遍不如看一遍, 看一遍不如做一遍, 做一遍不如講一遍, 講一遍不如辯一辯” 。 家長參與到孩子的學習之中, 和孩子共同學習, 是保持他們有濃厚學習興趣的一劑良藥。 家長可以裝作一無所知, 讓孩子講數學新課, 必要的時候一定要問他為什麼。 在給家長講明自的同時, 孩子自然也明白了新學的知識, 還會產生自豪感, 樹立自信心。

替孩子編本數學錯題集;聰明的孩子不是不犯錯誤, 而是犯了錯誤以後能及時地發現並吸取教訓,

Advertisiment
改正錯誤。 把錯題積累起來, 不斷翻看, 力求不在同一地方犯2次錯很有必要。 編本錯題集並不難, 將錯題集的作用發揮到最大限度, 家長也能大有作為。

引導孩子一看到錯題, 就逐環進行“追查”, 找出造成錯誤的具體環節;再查出這個環節是由哪個方面的原因“催生”出來的, 一般不外乎基礎知識、運算、解題方法及解題思路的問題:找到根源再去看看, 琢磨琢磨, 再進行針對性的練習, 問題就解決了。 這樣可以解決同一類的問題, 清除問題所在, 學生學習自然就會進步。

成為孩子做作業時的“監督計時員”做作業是學生鞏固知識、訓練方法、發展思維的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學習環節, 它是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有目的的學習活動。

Advertisiment
雖然作業天天做, 但效果卻大不同。 有的學生有章有法, 效果顯著, 成績上升;有的學生疲于應付, 心中厭煩, 影響情緒, 挫傷熱情, 導致成績下降。

其實, 做作業有個方法或策略的問題, 只有把握方法, 遵循規律, 保質保量, 才能事半功倍, 提高效益。 先把書看透, 再動手做作業。 做作業前, 首先溫習有關的知識, 回顧概念, 掌握要求, 瞭解有關的注意事項, 明確學習的目的, 把握解題的規範化要求, 然後再動手做作業, 就會心中有數, 練中學, 學中練, 達到鞏固的目的, 強化知識, 提高能力。 但事實上, 許多學生沒有這個好習慣, 拿到題目就做。 這樣, 首先是速度慢, 效率低。

另外, 由於概念不清, 有的概念理解錯誤, 做了題目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Advertisiment
甚至還有反作用--鞏固了錯誤, 在相關方面形成一個頑疾, 為以後學習埋下後患。 常聽學生抱怨, 作業太多, 做不完了。 有的學生為應付還不惜抄襲作業, 影響優秀品質的形成。 瞭解下來, 問題大多是在時間安排上。 覺得辛苦的學生, 他們的作業都是在彈性的時間內完成, 想做就做些, 不想做就玩會兒;或者慢條斯理, 認為時間還有的是, 等會兒再完成。

不少學生平常寫作業時養成一些不良習慣, 要麼經常間斷, 不是喝水, 就是吃東西;要麼作業時間過長, 耗到鐘點就算完事, 從不考慮作業效率等, 臨到考試的時候也緊張不起來, 主要表現為沒有時間觀念。 家長可以針對作業的多少與難易, 根據孩子的具體學習情況為他合理安排時間。

Advertisiment
如果孩子的數學成績較好, 可以適當壓縮一點時間。 當孩子提前做完時會有一種成就感, 可以獎勵他自己支配一段時間, 做自己想幹的事, 切忌提前做完以後再額外給他安排新任務。

如果孩子的數學成績較差, 在“卡時” 的初始階段, 可適當延長作業時間, 再逐漸恢復到正常狀態, 這樣容易讓孩子獲得自信。 當然, 關鍵是要“檢查驗收”, 既然給孩子規定了時間, 就要認真對待, 不能虎頭蛇尾。 如果家長“寬大”或要求不嚴甚至忘記, 孩子就可能偷懶。 教師對學生平時在家的作業, 只是第二天驗收對錯, 考查不出時間長短, 所以在平時的作業練習中, 家長要充當監考老師的角色, 督促孩子注意按時完成。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